第六百零二回 国有企业要占主流
作者:问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69

“主公,依属下看来,我幽州基业全是主公白手起家创办,主公若是骤然撤出私产,单凭我幽州如今的税收,我幽州的财政必然亏损,军兵、政务等等,皆要受阻。如此,我幽州必然有乱。恳请主公,暂时先不要考虑工资。等我军平灭曹操、孙权,一统天下后,在时局稳定之时,由民间逐步购买主公产业,得其钱财,尽归主公。尔后,主公坐拥天下,我朝也可收敛农税、商税等等赋税来稳定全国。彼时,在从全国赋税之中,除其应用,分作两份,一份入国库,以作不时之需,一份就作为主公的工资。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屋里众人,也就

荀域、荀攸主管刘明的国政,故此,众人寻思了半天,还是荀域硬着头皮给这从来没有经历过,甚至思考过的皇上工资,定了一个标准。

刘明听完之后,晓是刘明脸皮功夫早已炉火纯青,也是不禁有些动容。荀域真够大方的,竟然给自己的工资标准等同国家收入,真是大手笔啊。

不过,刘明也明白:毕竟给皇上定工资,这是从来没有过事。工资标准等同国库收入,这对荀域他们来说,这一静就是从刘明的口袋里掏钱了。

想到这里,刘明不禁暗笑:荀域他们虽然明白了自己部分心思,可还是没有完全明白透彻啊。

说实话,刘明不过是为他自己这个唯一股东定一个年终分红比例,怎么可能做出撤出私产这种等同对公司撤资的行为呢?而且,把刘明的产业卖给民间,这也不符合刘明的理念。

刘明当即一板脸说道:“哼!一般入国库,一般算我的工资,这就是你们说的天子富有四海,天下财产尽归天子么?”

君子重义轻才,屋内众人,恐怕除了杨军和刘明之外,还真没有一个是对钱财特别在意的。当下,荀域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道:“主公,确实属下失言了。要不咱们三成入国库,七成作为您的工资可好?”

余者众人,尽皆称是,杨军更是大言不惭的说道:“天下财货本来就全都是主公的,留三成入国库。以作不时之需,那都是主公圣明,关爱天下。”

刘明那么厚地脸皮,也终于忍不住了。当下哈哈大笑,刘明这一顿大笑,可那荀域等人给笑傻了,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什么可笑之事,竟把刘明笑成这样。

刘明笑过,对荀域等人说道:“列位误会廖,我时才最后所言,不是说给我地少了,而是多了。”

众人尽皆愕然。

而刘明逐渐收敛了笑意,正色说道:“虽然说列为给我订的工资高了。但是,我却要提醒众位。我之产业,即国之产业。我是不会将其收回的。但是,即使是国泰民安之后。那些产业却也是不可变卖入民间的。”

荀域等人先是听刘明自认工资定地高了,全都佩服刘明的胸怀,后听刘明不会撤出私产。更直接将其划归国有,更是佩服刘明的伟大。可最后听刘明不准把那些财产散入民间。却是有些不懂。

荀攸梗直,心中不懂,当即直接问道:“主公,自古官不与民争利。天下钱财终有定数。官府尽敛其财,百姓必然疾苦,即如灵帝在位所为一般。如此,百姓疾苦,则迟早必然生乱。而今我幽州新政,行得就是藏富于民,藏并于民,主公却何故不愿将那些产业散入民间?主公一统天下,朝廷只是负责收缴赋税,不理产业兴衰,由民间自负盈亏,岂不更好?”

刘明正色说道:“官不与民争利,那是因为官府强势,百姓弱势,同时经商,或同一行业,民必然争不过官。为了保护弱势的百姓,故此才又官不与民争利一说。若是同等条件下,民间买卖不知凡几,各自竞争上游,即使没有我官府产业,他们还是要各自相争的。故此,只要环境相同,不以官府产业而欺行霸市,又没有官府产业,那都是一样的。就如同现今,我之产业,遍布幽州,可我并没有依靠强权使用商业之外的手段逼迫幽州商家,而今,幽州不照样是商旅云集。”荀攸等人若有所思。

而刘明继续道:“除此之外。那天下钱财皆有定数,那更是无稽之谈。上古圣皇之时,民食黎。赤身者众,即使圣皇,也不过食粗食。衣履更不过是布衣。民众也不过百万计,可如今,我幽州百姓就不止千万,食米者,更是比比皆是。而麻葛布衣更是穷者裹身之物,富者无不绫罗绸缎。今天下之财富,盛往昔何止千百倍?此等,岂是天下财富皆定数?”

荀攸等人皆是通观史实的智者,刘明如此一说,各皆有了几分领悟。

而刘明再下断语道:“富如此,贫亦如此。秦王聚天下之财,修八百里阿房宫。项羽转手焚之,天下财富立时去之,此皆征天下财富终有定数,乃是妄语。故此,天下财富,不在天。而在人,人产所处,故财富增之。只要万众一心,天下财富之会更多,而不会是民多国少,或是国多民少。”

荀攸等人均觉有理,就待附议刘明的决定。

可此时,刘明却又出惊人之语:“不与民争利,财富终有定数。虽是偏见,可也是善举。在官员不能自觉,缺少监管地条件下,还是对百姓的一种保护。但是,由民间百姓自负盈亏,朝廷只负责收税,此法,朝廷虽然落得清闲,可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荀攸等人,全都不解,那荀攸由于是提出问题这,当下疑问道:“主公此言何解?”

“百姓自负盈亏,那还要朝廷来干什么?朝廷集智者于一堂,收百姓赋税,难道就是干吸民血,看着百姓自负盈亏的么?百姓受才识所限,目光短浅众,更无全局统筹之可能。当受国家之引导。”刘明一本正经得说道。

众人也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可刘明说完之后,又环视众人提问道:“国家引导商业,农业,却怎样引导?而且,若逢灾荒

之年,国家当与之救助。有商贩,货物米粮奇多。却不救助百姓,此又如何?”

刘明这个问题,倒不算什么新鲜的东西。荀域、荀攸都是治国能手,当然难不住他们。不过,荀域却是熟知刘明本性,刘明不可能在这关口弄这么简单地问题。故此,荀域寻思得更多一些。而荀攸则比较耿直了一些,没想刘明那么多弯弯。

故此,荀攸直截了当的根刘明回道:“引导国民,可颁布政令,令百姓从之。如此,全局即可调控。而那灾荒之年,有奸商屯货居奇,可先遣能更警告之。若不从,其心可诛。灾年当行酷法,杀一即可儆百。”

刘明笑了:跟自己预想中得答案一样啊。

刘明摇头说道:“商机万千多变,如行军作战。南北所需,更多有不同。法令更定。均需时日,令成而时日晚,徒增损害而无益矣。何况,法令森严,岂可朝令夕改!至于那屯货居奇的商贩,虽然其心可诛,可其家产也是其劳心劳力所得,逢灾年,行不行善举,也与借钱无异。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

百姓缴纳赋税,本来就是朝廷用来平息灾年地,岂可把赈灾转嫁给民间富户。而且,此例一开,今后有例可循。若有官差、朝臣,有势力者,寻因头,借此逼迫宫者。富者只能破财,且不说富者必然心有不甘。单说,宫者损财必然要从下位者上弥补损失,于是,众多的帮佣,或是佃户,皆要受到压迫,民怨必起。”

荀攸、荀域等人很是奇怪,明明是一件简单地事,怎么会延伸出这么多问题。他们当然想不到,这就是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连锁效应。

而此时,刘明已经很是沉重地说道:“以上,那还是好地。若是那些富者,以次为戒。停了他的那些产业,因此失业者,更是不知凡几。失业者游荡于社会,乃为社会动乱之祸根。而闻知之,若是效仿。危害更大,即便不效仿,也会减少许多拼搏的干劲,影响我朝的繁荣。”

荀攸等人已经被刘明描绘引申地有些心惊了。

说实在的,若是一般人初听刘明所言,肯定给刘明一句杞人忧天,根本就不会对刘明有更多的理会。可如今这屋里的众人却不同。这些人都是刘明绝对的心腹。对刘明的信任,那绝对是百分百的。尤其是刘明这么多年来,也没辜负过他们的信任,不做结论则已。只要做了,还真没有不正确的。再加上屋里这帮人,全都有大智慧,想问题也想来是想长远地。故此,被刘明这么一说,真是浮想联翩。

刘明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下结论道:“商人百姓,行商,务农,终究不过是供求关系,逃不过市场二字,此即经济也,市场经济,还是需要市场来引导,决定,行政、法令干涉,绝对不是善策。但是,朝廷所欲,却可通过国有企业来引导,只要国有企业赚钱获利,民间百姓,自然跟随。而若连有精英操控国有企业都不能获利,那绝对就属于问题策略,也可免了百姓受苦。而灾年物价高,也不过是货少,需多。只要朝廷有众多的国有企业,只需放出货物,自可平息物价。

如粮商,国有

企业如果占了大头,平价出粮,余者粮商,岂敢抬价?故此,国有企业,一定要在各行各业占据主流地位。以起到引导和平控的作用。这里面只需要控制好国有企业的分寸,使其和民间企业除了所有权的分别,再无二致,即我与民间老板同等。我地那些作坊,店铺,农庄的负责人,若有差池,一律如同民间商贩同等处置,即可保全我之产业,也就是国有产业,同时也不会对民间百姓的买卖有所影响。”

荀域等人,无不对刘明地这番为民之心而心悦诚服。

但是,刘明对此并不满足,随即又说道:“虽说国有企业要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绝对不可垄断,垄断获利,可谓是暴利,昔日,桑弘羊持政,江湖鱼盐尽归皇家,此即暴力,名是为国理财,实掠夺百姓财富而。故此,各行各业,国有企业,不可超过四成。即使盐铁等行业,也可开放一些与民,以刺激国有产业的竞争心,保持其品质、数量和活力。”

众人点头认可,当下,由刘明定下基调。随之对相关地完善措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额定,国有企业与民间企业同样上税,各负盈亏,国家只作为企业老板,享受企业利润,但不插手经营,只把他们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来看待,就如同刘明考核他们一般,每年度考核那些企业的业绩,优胜劣汰。

而刘明最终的工资,也定下来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以及国有企业的收入,统共分为十成。各地在上交之时,各自截流一成,作为当地的发展和开销。多者,为当地的储备金,少者,由中央补足。剩余的九成,军费开销占两成,政务开销以及教育、医疗发展等等,占四成,余者,两成入国库,一成归刘明的皇室工资。

对此,刘明远本是不想要这么多的,毕竟一个国家的一成收入,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年年如此,恐怕用不了百年,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过,杨军等人却都以刘明当初定的军功标准为依据,立大功者,如吕布之流,都可享受数座城池的税收提成,而且还可保持两代。刘明今后身为帝皇,岂可比臣下拿得还少?

对此,刘明也是无话可说。只得应了,当然了,刘明内心对此还是很满意,很美的。

但是,就在会议差不多该结束了,众人应该回去完善三阁一处的机制和人员名单的时候。郭嘉却冷不丁想到一事,以为是刘明的疏漏,连忙提醒道:“主公,而今咱们可是六十二州,每州选三个文渊阁主事,那应是一百八十六人,主公选一百八十三人,可是疏漏了。”

手机小说网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