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家都不说那我就先起个头吧。”马金波举手示意道,出现此种情况他这个负责对外事务的专职人员当然不能当哑巴,与其等会让领导点名,还不如果些表意见。
“好,你说吧,不用站起来了。”叶荣添点头说道。
“哦,我觉得对于陈海鹏不能参加擂台赛只有三种结果:
一,争得日,韩两国棋院的同意,将下一轮的比赛延期,时间初定为三个月之后陈海鹏的身体恢复正常。
二,放弃比赛。
三,同日,韩棋院进行协商,比赛正常进行,我们另行选派棋手代替陈海鹏参赛。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第一种,只不过这一次的比赛意义重大,牵扯面极广,一旦停战三个月,各国棋院和赞助商们的先期投入损失肯定不小,我们是否能承担这个责任?改期之后,参赛棋手们下半年的比赛计划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棋手都是当今棋坛的风云人物,比赛对局的密度都非常大,想要协调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另外,海鹏三个月没有参加比赛,而且估计在治疗期间连可能稍大一些的脑力活动都要避免届时出战,他的竞技状态难免要打些折扣,这是我们要考虑清楚的。
第二种方法好似无奈,不过以现在擂台赛的局势来看,却不失为一个非常体面的结局,终究以一敌五,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可谓微乎其微,与其力战而败,还不如借此机会撤身而出,至少在名义上我们没有彻底输净。只不过自动放弃这样的机会,棋院受到广大棋迷的批评,指责也是没法避免的。
第三种方法走的是中间路线,终究不战而退在感情上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派谁去参战是个问题。现在国内棋界实力与名气能够和陈海鹏抗衡的只有宋玉柱。而他已经登过擂台了,日。韩两国棋院肯定不会同意他再次上台的!如果我们后派去地人等级相差太大,轻而易举地就被打下擂台,则不仅会让世人质疑中国棋院对比赛地重视程度,而且会大大打击中国围棋爱好者们热情,这样的重担,有哪位棋手担当得起?
暂时就想到了,意见很不成熟,请领导和大家参考。”长期从事外事活动的人脑子就是转得快,短短几分钟就形成了系统地论述。虽然没有说出他自己想要采取的方案,但却将众人五花八门的想法集中在有限的三个选择之中。
“我认为第一种方案可以先排除,虽然棋院可以尽力去争取,但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说协调棋手改变比赛计划的难度,单只因时间延后造成赞助商广告投入的损失,预定电视台转播协议失效的损失,比赛指定当地组织机构先期投入的损失就是一笔相当大地数额,日,韩两国棋院没理由为此买,但要是全由我们来负担的话。那中国棋院的财政就要面临崩溃的边缘了。”最先表态的是棋院的会计主任,三句话不离本行,在他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钱。
“我觉得还是选择第二种方案好,我不是对陈海鹏不放心,而是后面五个对手的实力太强大了,在国内没有合适的替换人选,而获得最后的胜利机会又非常渺茫地情况下,让棋院的财政陷入困境显然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言的是国少队的教练何云波。两利相衡择其重,两害相衡择则轻,既然坚持继续比赛会有很大的困难,还不如干脆退出,也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李主任,你什么意见?”见李志民皱着眉头若有所思,黄家贞点名叫道。
“啊!噢,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方案。虽然不知道比赛延期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有多大,但想必不会是个小数。会计主任说的对,如果因此使棋院陷入经济危机,那就得不偿失了。可要就此退出比赛,很可能会留下话柄,被舆论评价为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才故意找借口退出。终究现在地情况和以前钱宇平的情况不同,那时是他自己凭个人的实力打入的决赛,因个人身体问题无法出战,别人尽管可以有种种猜测,但却也无法指责他的决定。而三国擂台赛是团体赛,棋手的出场是按照事先商定的顺序,在登上擂台之前,每一位棋手的资格都是一样的。
可以设想一下,要是类似的情况生在比赛刚刚开始地阶段,某位参赛棋手因个人原因无法参赛,棋院会怎么处理呢?我想大概会是和另外两国进行协商,或者改变棋手出场次序,或者变更出战棋手人选,但有没有可能放弃比赛呢?肯定是不会的。
如果比赛的初始阶段会这样处理,为什么在比赛的后段就不这样处理了呢?
这不是等于承认自己不行,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人选吗?
我不同意不战而败的方案,中国棋院拥有在册职业棋手四百多人,一线棋手一百多名,八段以上高手四十多人,没理由连战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吧?
虽然战而失败并非是一件可以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如果连战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那便只有悲哀可言了。
比赛总有输赢,这次输了,下次可以赢回来,但失去的荣誉呢?
我们是可以自欺其人地对自己说,只要没有被别人打下擂台就没有输,但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表面的光鲜吗?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创造出一位被他人欺负,只敢背地里用‘儿子打老子’来平衡心理的愚昧村民形象’难道在这么多年之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掩耳盗铃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吗?
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力战而败,是实力使然,非战之过也,就算输了,广大棋迷也会理解。
但不战而败,只能说我们连战斗的勇心都没有,而失去了勇气,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获得棋迷们的支持?
所以,我的意见是无论如何不能自己放弃比赛,不管派谁上阵,都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三十几岁的李志民身上还未失去年轻人的血性,一番陈词慷慨激昂,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