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骑兵火力线
作者:闪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84

从西南方向杀来的正是一支阿拉伯的骑兵。对于很多阿拉伯人来说当年穆罕默德建立的阿拉伯帝国的辉煌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一样虽然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而且周围强敌林立但是对于所有阿拉伯人来说强大永远是他们的梦想。而且他们一直将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当作了自己的根据地。这次明军突然杀来虽然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过这些在沙漠中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并不准备屈服他们要用最猛烈的抵抗来对付明军的入侵!

正如同所有的民族一样即使内部再分裂当外来的敌人强大到足以毁灭整个民族的话那么团结抗战是唯一的选择。阿拉伯人已经遭受了太多的欺辱从蒙古人开始然后是帖木尔帝国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数百年来阿拉伯世界都处于分裂状态。虽然从蒙古人到突厥人都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是这些外敌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消灭整个阿拉伯世界。不过在明帝国的军团出现在了两河流域之后阿拉伯世界受到的威胁就骤然升级了。最为让阿拉伯人感到惊恐的是明帝国的皇帝竟然不信回教。显然在阿拉伯人乃至所有回教徒的眼里明帝国都是一个异教徒的帝国是他们最强大的敌人。

可以说宗教的力量在阿拉伯人的身是和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蒙古人突厥人也算是威胁的话这些曾经征服过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最后都被阿拉伯人用宗教的力量给反征服了。进入西亚地区地蒙古人最终信封了回教的真主阿拉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帖木尔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白羊王国黑羊王国这些国家也都先后将回教定为了国教。显然在阿拉伯人看来他们没有被外族所征服而是他们用思想的力量征服了这些外族。不过这个办法在明帝国的身上其实并不管用。

明帝国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宗教仅仅是也只能是为皇权服务的皇帝的权力远在宗教之上没有任何一支宗教力量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就算在此之前的元帝国时期虽然很多蒙古人都信了回教而且还影响到了很多汉族人。但是回教永远都不可能在明帝国成为国教明帝国的皇帝更不可能信奉回教。甚至连明帝国的绝大部分百姓对这个外来的宗教都不敏感。

在阿拉伯人看来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如果他们无法用宗教的力量征服明帝国而最终又被明帝国给击败的话那么阿拉伯世界就完蛋了而阿拉伯人建立起来的宗教势力也必然倒台。到时候那些已经信奉了回教的国家也将脱离宗教力量的统治。这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那么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阿拉伯人是没有选择的他们只能够奋起抵抗用他们所有的力量来抵抗这个数百年来出现的最为强大也是最有可能灭亡阿拉伯世界的敌人。

在没有国家的统一领导部落势力战局了主要地位的阿拉伯世界就算所有的阿拉伯部落酋长都认为必须要联合所有的力量来对抗明帝国的时候阿拉伯的部落仍然没有统一起来而是选择了一种效率低下的办法来战斗。这就是各个部落分别出兵迎战明帝国大军。当然为了能够协调行动十多个地位崇高的酋长共同决定所有部落的军队都要接受统一的指挥。即使这个统一指挥的司令部的影响力并不大仅仅只是名义上的统一而已。但是这也总算是联合行动吧。不过对于强大的明军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让阿拉伯各个部落的壮年男性走上送死的道路!

这次向明军挑战的就是六个主要部落的军队。而从西南方向而来的这股阿拉伯骑兵的数量是最多的达到了一万八千人这要比近卫军侦察兵的判断还要多出三千人马。梁岳并不知道这一点不过这并不重要对于接下来的这场骑兵之间的战斗一万五千敌人与一万八千敌人对近卫军来说并无太大的分别。

在此不得不先介绍一下杨天奉的第五军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图兹湖与克泽尔河之间的一场大规模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交战。

当时第五军已经完成了突击行动正准备撤回白羊王**队的后方而杨天奉亲率一万名骑兵断后。结果他们被一支三万人马的奥斯曼骑兵拦截了下来。在几乎失去了与其他部队的联系而且没有任何时间让杨天奉来部署防御阵地的情况下杨天奉极为大胆的选择了用骑兵临时组织防线将一万名骑兵排成了三排战线这些骑兵都没有下马作战而是直接用马枪在马背上组织防线。

这是骑兵第一次在马背上用马枪进行大规模作战而且这也是明军乃至全世界军队第一次采用如此的骑兵战术。当时杨天奉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所以只能孤注一掷结果这场战斗给骑兵提供了一种新的作战方式一种能够将火力与骑兵的机动能力完美结合起来的战术一种将会对骑兵作战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战术就此诞生了。

战斗的经过并不复杂奥斯曼帝国的骑兵现明军就一万人左右而且也排列成了宽大的骑兵战线所以立即就动了冲锋。不过明军并没有冲锋而是在杨天奉的指挥下用马枪进行了一次大“屠杀”。虽然马背上的骑兵在使用马枪的时候必然会降低射击精度不过这对大规模作战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明军必须要在战斗中保证弹雨的密度也就是射击的度。

十装填的马枪在这里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三排战线的骑兵轮番向后撤退。打完了子弹的骑兵自动撤到最后面去装填子弹由后面的一排骑兵来顶替他们。虽然骑兵的战线在不断的后退不过战线上的枪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弹雨非常的密集在第五军骑兵战线前一百步的范围简直就成了奥斯曼帝国骑兵的禁区任何进入这一范围的奥斯曼骑兵都将遭到如同暴风雨般密集的弹雨打击。

显然奥斯曼帝国的骑兵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进攻就彻底的失败了。在用马枪杀伤了两万多敌人之后以逸待劳的明军骑兵动了反击。现在他们丢掉了马枪拿起了短铳与战刀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已经彻底失去了胜利信心的奥斯曼军队被彻底的击溃了。杨天奉在明了一种新的战术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场完全的胜利。

后来杨天奉充分的总结了这场战斗的经验与教训改进了其中的一些缺陷并且扩大了使用范围。后来第五军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杨天奉还让骑兵在慢推进中试验了使用马枪作战的能力结果也让他感到比较满意。只要战马不快奔跑以战线方式推进的骑兵部队可以在进攻中有效的挥出马枪的威力。显然这丰富了骑兵的进攻战术同时也让明帝国的骑兵在告别了弓箭之后。第一次在进攻拥有了一种有效地杀伤距离达到了三百步的武器。

这次梁岳所采用的正是这一战术。当然梁岳早就从杨天奉的战斗总结报告中掌握了这种战术而且近卫军也进行过几次相关的训练。相比而言近卫军的纪律性还要更好一些。只要能够保证战线平行推进并且保证一条战线上的官兵能够同时射击同时前进同时撤退。那么这种战术在稳步进攻中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能够在稳步推进时击溃敌人迫使敌人逃跑的话那还能迅的把骑兵的度挥出来最终歼灭敌人。

按照朱祁钰的吩咐这次梁岳只安排了五千名官兵来对付西南方向上的阿拉伯骑兵而他自己则带着另外一万五千名近卫军去了别的战场。留下的这五千名官兵在一名上校军官的指挥下迅的排列成了三排骑兵战线。这次他们抽出的不是刀鞘里的战刀而是别在马鞍后面枪筒里的马枪。

三天战线上的近卫军官兵迅的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每一条战线正中间都有一名负责指挥战斗的军官。这名军官的位置稍微靠前一点他没有用枪作战而是用手里挥舞的军刀来指挥每一次的射击以此尽量集中火力。而与这五千明军骑兵对阵的正是那一万八千名阿拉伯骑兵。

在不了解明军骑兵新战术的情况之下阿拉伯骑兵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通过明军骑兵的阵型判断明军要与他们打对攻战。显然在阿拉伯人看来仅仅五千明军骑兵如果真要用马刀来决定胜负的话那绝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阿拉伯骑兵手里还有弓箭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消灭掉这股明军骑兵。当然事实远非如此。

阿拉伯骑兵的弓箭是非常厉害的当初连蒙古人都有点惧怕。不过阿拉伯人用的都是短弓与短箭。这种长度比较短的箭矢虽然在近距离的飞行度很快不过在远距离交战中其能量很小过一百五十步之后杀伤力就非常低了只在近距离作战时才能挥出短弓射击度快的优点。显然一百五十步的射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当时近卫军的官兵都有全套铠甲连战马都配备了铠甲要想射穿明军官兵身上的铠甲恐怕在五十步的距离之内都有问题。

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传统战术即手持弯刀的骑兵在前面冲锋而使用弓箭的射手在后面掩护。不过对于明军来说这样的战术是没有半点用处的而且这也是阿拉伯人灾难的开始。

当时阿拉伯骑兵中几乎没有人穿戴金属铠甲。一是阿拉伯的手工业确实不达钢铁产量不足以为军队提供更多的武装。二是在沙漠地区作战如果随时都穿戴金属铠甲的话那不被敌人杀死都会被热死。大部分阿拉伯骑兵身上是没有铠甲的最多就是一套用皮革制造的单薄的胸甲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近卫军官兵手里的马枪足以在三百步的距离上轻易的击毙这些阿拉伯人。甚至在三百五十步到四百步之间马枪射出的子弹仍然有着足够的杀伤力。对阿拉伯射手的短弓来说这个距离确实是太远了就算他们采用抛射的方式也不可能将轻盈的短箭射到两百五十步之外。也就是说双方手里的武器在射程方面的这一百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就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负。

当爆豆般的枪声响起的时候密集的弹雨立即撕裂了阿拉伯骑兵的身躯连同他们胯下的战马也一同遭殃。而随着距离接近子弹撒布的范围就越下命中率也就越高。当时就算是最普通的近卫军士兵也能够在马背上用马枪准确的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人体靶当然前提是战马得原地不动。

这长战斗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当前两批进攻的八千多名阿拉伯骑兵纷纷倒在了弹雨中的时候明军无一伤亡而当阿拉伯人动第三次进攻的时候他们集中了所有的骑兵冲锋将没有用处的弓箭都丢掉了。而这也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进攻近七千名阿拉伯骑兵在到达明军面前的时候就被射杀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屠杀而操刀的一方几乎没有为战斗付出任何的代价。

当指挥作战的近卫军上校军官下达了进攻命令的时候三排战线上的近卫军开始缓步推进战马并没有奔跑而是在快步前进这足以保证马背上的官兵能够继续使用马枪作战。而在最后一股阿拉伯骑兵准备转身逃离战场的时候第一排的一千多名近卫军官兵这才策马奔跑了起来将骑兵的度挥了出来。而这种由缓步推进到快进攻的转变也仅仅只有骑兵才能够做到步兵是没有这个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