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山雨欲来(一)
作者:一顾倾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69

当京中风雨欲来的时候,远在辽东的祖大寿忽接到钱龙锡的书信,钱龙锡在信中告诉祖大寿,袁崇焕将被处斩,若想救袁崇焕,让他接到信后,马上联络辽东将士,集体联名救袁崇焕。

辽东将士一听督师将被冤杀,个个义愤填膺。也不知是谁通知的,不到半日,祖大寿的将军府前就聚集了五万多士兵,大家一致要求祖大寿马随祖大寿进京,一起向皇上求情。

祖大寿虽然心情激动,也知带这么多兵进京,等同造反,他让大家写好联名血书,又精选二百精兵,派付将何可纲统率辽东兵马,自己连夜赶往北京。

他刚一动身,辽东兵也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说杀袁崇焕主意都是女真人买通了朝中巨奸温体仁,他在皇上面前百般说袁崇焕的坏话,袁因此被杀。

要想救出袁崇焕,就得清君侧。

于是几千士兵连夜聚集在一起,叫嚷要进京请命。付将何可纲出来惮压,没料到,一士兵突然越众而出,杀伤何可纲的亲兵,把何可纲绑了起来。他跳上高台,声泪俱下说督师冤死,天理何在,凡在血性良心的,和我一起去北京救督师去。这些士兵正在群情激奋,这时有人带头,恰是一群羊跟在头羊后一样,跟着他就朝北京浩浩荡荡杀过来。

而这时,远在北京的崇祯还不知道这消息。崇祯此时最关心的还是李鸿基的动静。可是,他得到的消息让他十分奇怪,,前一段时间,还在为袁崇焕呼冤的李鸿基忽然静得出奇。好象袁崇焕的事与他毫无关系一样。

李鸿基越这样,崇祯越觉不安,每天睡觉里乱说梦话。

这时,远在辽东的皇太极正召开旗主以上御前会。范文程因是皇太极特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自上次大败而归后,女真内部出现许多埋怨皇太极的言论。这些言论多是从阿敏和莽古尔泰及其部将传出来。他们说,如果皇太极不一意独行,而是听大家的意见,根本没有这次惨败。

皇太极因此次战役,威信大降。当昨天皇太极得知崇祯要杀袁崇焕,祖大寿离开锦州,辽东军大乱后,当即就想出兵宁远,锦州一带,可是,却遭到阿敏等的强烈反对,理由是上次大败后,女真元气大伤,士兵厌战情绪特别浓,而今不到半年,还要出兵,将士们根本没法调动起来。而且,这次大明朝的军变,怎知不是李鸿基的诡计。这小子一向精得象鬼,弄不好,就吃他大亏。所以出兵危险系太大。

阿敏和莽古尔泰不但自己不同意出兵,还煽动代善,杜度,济尔哈朗等反对。一时间,女真朝中形成一股反对皇太极的浪潮。

这矛盾终于在这次朝会上暴。

当皇太极再一次提出要出兵宁远后,阿敏按捺不住,跳出来说道:“皇太极,虽说名义上你是汗王,但是,上一次你独断专行,已经让我们都遭受巨大损失。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听你的。我看一人再聪明,他也没办和大家共同的智慧比。所以,我建议以后凡事由我们四大贝勒举手表决。只要有二人以上反对,这提议就不能算数。“

阿敏刚说完,用眼睛示意一下莽古尔泰,二人早有默契,莽古尔泰马上应合阿敏道:“阿敏说得有理,以后,凡重大军事行动,我看应该四大贝勒举手表决。而不应该皇太极你一个人说了算。“

莽古尔泰说完,又看了一眼代善,昨天晚上,他到代善府游说了半天,代善犹豫不决。莽古尔泰和阿敏决定,今天当众逼代善表态。因为,他二人的实力加起来,比皇太极强很多,代善这家伙老奸巨滑。一向什么事不肯吃亏,另外,他和皇太极也有过节,一旦摊牌,不信他不站在他自己这一伙。

代善还没等表态,皇太极平静地笑起来道:“阿敏,莽古尔泰,你刚才那说话说得有理,一人智短,多人智长。既要挥大家的智谋,我看就不是四大贝勒笼断朝政。应该让所有贝勒都参预朝政。以后,所有贝勒都参加会议,不但如此,因每个旗中,能征惯战的将领很多,所以每个旗增派三人议政。这样,我们就能集思广益,凡事不出差错。

皇太极刚说完,多儿衮,马上站出来说道:“我赞成汗王主意。”多儿衮说完,阿济格,多铎一齐表示支持皇太极。阿敏和莽古尔泰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多儿衮兄弟三人一齐表万言书,阿敏二人顿觉事态严重。从多儿衮三兄弟反应的快捷来看,皇太极和他们早就达成协议!他们什么时候勾结在一起了?

现在该怎么办?

二人还没想出对策,杜度,济尔哈郎一齐站起来:“我们支持汗王的意见。”阿敏和莽古尔泰倒吸一口冷气。二人在对方的眼睛中都看到了恐慌和极度不安,***!掉进了皇太极的陷井里了。用后脚跟都想出出来,皇太极精心布了一个局。就等着自己和莽古尔泰钻呢。可是,自己二人突然难的决定并没其它人知道……难道是代善?

二人把目光看向代善。要是代善也支持皇太极,那他们就彻底失败。可是,代善和皇太极一向有过节,他怎么能暗中泄露消息给皇太极?这也太离谱了吧。

代善在二人注视的目光下,微微一歉身子,平静地答道:“我同意汗王的意见。”

阿敏和莽古尔泰心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完了!这次精心准备的攻击被皇太极四两拔千斤,方向完全转变。现在,他二人处于极不利的地位。若再坚持四大贝勒议政的话,就是与所有女真贵族的利益为难。

二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同意皇太极的意见,把四人议政变成了多人议政。

皇太极形势大顺,他对大家讲了细作深回的情报,崇祯要杀袁崇焕,祖大寿已经离开锦州一带,何可纲受伤,大明辽东兵群情激奋,已经生叛乱,正是进攻大明的好时机。

因皇太极事先做了了工作,又兼新议政的小贝勒们都年轻气盛。都强烈要救报仇雪恨。所以,大多数同意出兵宁远。

这次朝会,皇太极以胜利而告终。

朝会刚结束,有人回报,多儿衮求见。

皇太极连忙宣进。多儿衮急步走进来。多儿衮低着头,躬着身子,快步走到皇太极面前,跪下行礼,他叩过头后,并不抬头,身子伏得低低的,等候皇太极的旨意。

皇太极看着恭顺无比的多儿衮,想起昨天夜里,多儿衮深夜来访,他向自己禀报:“阿敏和莽古尔泰最近行走极其密切,而且半夜三晚到了代善家。恐有不利皇上的举动。特来相告。”

自己当初刚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心惊肉跳,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勾结,他是早有掌握的,但是,如果连代善也投过去,自己可就惨了。

昨天,多儿衮的话还清晰是响在耳边:“汗王,只有把议政人数扩大,让他们与所有人的利益相冲突,汗王才能平衡局面。”

皇太极亲手扶起多儿衮,凝视着多儿衮年轻俊美的脸,这狡滑而忍耐,在最适当时机出手的多儿衮日后也许是自己的大敌呢。

但,那毕竟是日后的事了,眼前,他可是自己的有力帮手。

“多儿衮,有事吗?”皇太极态度和蔼得让人如沐春风。

多儿衮又躬了一下身子笑道:“汗王,臣弟想到大明的北京去。”

“去北京?”皇太极大吃了一惊。他不解地看着多儿衮。

“皇上,我们虽在北京有细作,但他们一直没有打入到大明政权内部去。所以,许多消息也只是表面文章。我觉得,大明现在正经历一场极大的变故。所以,我想到北京去,相机而动。”多儿衮说到这,眼中不自觉流露出的精明让皇太极皇太极心里微微一颤,多儿衮才只十八岁啊。他怎么会有如此远的算计,如此敏锐的政治头脑。

皇太极目光深沉如水。二人目光相遇,多儿衮紧贴的大腿上的手指微微一颤。他头垂得更低了:“臣弟年劝识浅,胡乱想出的主意,当行不当行,还请汗王吩咐。”

多儿衮的恭谨使皇太极忽然想起历史上一个名人来,那就是勾践。

多儿衮对自己的恭谨已经出了所有女真贵族。甚至可以用战战兢兢来形容。

这样的表象下,到底藏着怎么样的心思啊?他到北京要干什么?相机而动?他想待什么机?

他到北京有何企图。

这段期间,他所有的心思都在阿敏和莽古尔泰的身上了。而多儿衮不但眼睛盯着内部,还盯着遥远的大明。

他心里忽然一动,一团和气的笑道:“你去北京,和袁崇焕和李鸿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