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默还没做什么反应,一旁的龙涛却火了,气势汹汹的指着大松的鼻子骂道:“别给脸不要脸,我们许哥能给你们末日武器让你们有自保之力已经对你们算是仁至义尽了,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手里的末日碎片如果拿到黑市上去拍卖,一枚能卖到什么价?每一枚都要在三十万华夏币以上!
而且要不是许哥提前有所准备,你们现在早***喂了丧尸了,还会有命在这里唧唧歪歪的?胁迫什么?你们不愿意走谁也没用枪顶着你们的脑袋让你们走啊!知道自己留下来活不下去,还非要拉别人一起垫背,我们***该你们的是不是?”
龙涛难听的喝骂让欧阳宁几人顿时脸色一变,但他们却意外的没有回嘴,毕竟龙涛的话糙理不糙,许默帮他们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在强迫对方留下来保护他们就是得寸进尺了,说到哪里也说不过去。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虽然许默并不怎么喜欢此刻龙涛这个有些狐假虎威的富二代公子哥,但不得不承认,在这种都是熟人不好过分翻脸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可以替自己撕破脸说话的人,其效果要比单纯的与对方理论实用得多。
见欧阳宁等人神情略带羞赧的低头不语,许默也不想因此令双方太过不愉快,摆手阻止了还在喋喋不休的龙涛,语气平和道:“我选择离开这里,未必一定可以活下来;你选择坚守这里,也未必一定会死去。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知道各自的选择是对是错。
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明白,这次仅仅只是每个人对各自命运的一次赌博,不要夹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在里面,那样是很不理智的。
当然,我承认,我们三人的离开会对这里的防线稳固程度造成很大影响,不过毕竟我们同学一场,我也不会就这样看着你们走入死路的。
这里有一些末日碎片,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只要运用合理,并且不遇到高等幻境生物,也足够你们在这次灾难中自保。”
说话间,许默从空间指环中提出了一个无纺布的购物袋抛向了欧阳宁等人,其中有各色末日碎片近百枚,另外还有手枪弹匣二百个。
这些东西其实是许默早就为欧阳宁几人准备好了的,他本打算度过前几天的考验期就为欧阳宁几人进行一次初步强化,但却没想到此刻用作了分道扬镳的告别礼。
欧阳宁等几人谁也没想到许默会突然给出一份如此“大礼”,一时间全部哑然无声。
末日碎片是什么?
或许在和平时期,末日碎片只是一种有钱人的玩物,但在这场末日灾难面前,末日碎片就意味着生存的机会啊!
如今许默将这么多代表着生存机会的末日碎片留给他们,即便是再挑剔的人,也无法对许默竖起一丝敌意,否则那就真是不知好歹了。
“许默……谢了。这次无论能否脱困,我欧阳宁都会承你这份人情的。”回想起不久前几次与许默针锋相对,欧阳宁也似乎略感歉意,诚恳的向许默伸出了手。
许默伸手回握的同时并没有说什么,倒不是他记仇,只是他觉得此刻说什么都似乎毫无意义。
当然,单凭欧阳宁几人也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会议结束以后,许默等人将目前的严峻形式向别墅内的众人做了简单说明,并针对之前会议所产生的两条分歧路线让场内的众人做了一次举手表决。
让许默略感失望的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欧阳宁的那种保守防御等待救援计划,而响应他强行突围计划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不过仔细想想,会有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在场的这些学生一直都生活在基本没有任何危险可言的和平环境中,对这次末日危机认识不足的他们必然更愿意做出相对安全的选择,而欧阳宁的坚守待援计划恰恰给了这些人一个虚假的安全信号。
人各有志,如果这些人不愿意信任他,那么他带着这么一群连心都不齐的人上路也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将他们留在这里,让他们和老天来赌赌运气,也说不定会有比跟着他突围更高的生存几率。
尽管这听起来有些近乎于天方夜谭。
最终肯和许默等人一同突围的,除了何商与龙涛以外,就只有龙涛的那名女友,以及三男两女五名学生。
虽然人数不多,但对于许默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人员越少对于防守和后勤的压力也就越小。如果真要是整个别墅一百多人都一起进行突围,恐怕许默就算是强化级别再提升一个等级,也照顾不了如此庞大的队伍。
所谓突围计划,事实上只是相当简单的一句话——离开商山市范围。
没错,只有离开末日幻境所在的商山市范围,到达没有幻境的周边市县,才算是真正脱离了危险。但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其间要经历多少生死考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想要离开商山市范围,没有交通工具是肯定行不通的,不过幸好别墅区内几乎每家的车库里都有一两辆私家车,在手上有枪的情况下,临时“征用”两辆倒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许默等几名学生没有人会开车,但那富二代公子哥的龙涛和其女友却是当地有名的飙车高手,于是本该困扰他们的司机问题也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不过除了几桶汽油和替换衣物外,许默只让龙涛、何商等人往车上搬了大约一天份的饮水和食物,毕竟这些东西他们在突围过程中很容易从外界获取,没有必要非要和坚守别墅的这百余人争夺那有限的资源。
借着何商、龙涛等人准备随车物质的时候,许默凭借着“恶魔感应”的指引,将游荡在整个小区内的所有幻境生物都清理了一遍,也算是为坚守在这里的百余名同学尽临行前的最后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