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学校食堂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7      字数:3780

袁朝所说的县二中位于301厂斜对面一百多米开外,全称是江阴县第二高级中学,是整个江阴县境内七所中学里,面积最大生源最多的一所中学,新校区的师生共有1800余人。

从一年前开始,位于伏龙镇的江阴二中老校区陆续搬迁到云集镇,与301厂的新校区合并一体,校内又增加了1100多名学生,如今的江阴二中可算是个庞然大物了,拥有师生员工3000余人,成为江阴县区首屈一指的大校。

如今江阴二中的新校区里充斥了一群一群的朝气蓬勃的学生,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分别有十二个班,高三年级则有二十个班(包括复读班)。

不要问袁野怎么知道的那么详细透彻,原因很简单,这几年来,大院高考落榜的子弟一直都有人在对面县二中勤学复读,一图东山再起。有他们做内应,当然对那里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滚瓜烂熟。

别看江阴二中目前师生3000人,说出去牛比哄哄的,甚是惊人,但其规模还没有达到最厉害的鼎盛时期,且等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初,中央政府大力推崇什么教育产业化,江阴二中便如充气的的皮球一样,陡然膨胀了起来,那时节的县二中,才真正称的上是一所远近知名的超级学校,生源破万的顶级巨无霸。

那时节的县二中每个年级的编制都远远不止二十个班级,有的年级编制甚至夸张到三十多个班级的大关,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创纪录地达到了百人之多,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完全可以独立开办一所学校,想想都十分可怕!

试想一下,一百多个荷尔蒙旺盛的莘莘学子们,坐在一间拥挤不堪的教室中,专心致致地听着任课老师的讲课,老师的配置全都是带着耳麦在前面讲坛上讲课,那种独特的体验估计在县二中上过学的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任课老师通常老老实实在站在讲台上,一堂45分钟的课下来,都不敢在教室中任意走动,一个是因随意走动会影响到耳麦效果,声音变得忽大忽小,影响到前后学生的听课质量。

更重要的是,老师哪里敢伸脚下讲坛啊,下边可坐着一百多个学生呢,全是挤挤插插的书桌和大腿,他怕下去了,陷进里面,就再也爬不出来了。

不过学生多也有学生多的好处,听说冬天的教室自带暖气功能,门窗一关,里面异常热乎,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在教室里一直穿着单衣,一点也不冻。

反正这样的教学,袁野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自然也无法相像,况且一个任课老师至少要管两个班级的课业,那么多的孩子,袁野不禁在想,他们管的过来么?老师毕竟不是超人,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精力去管两百多个学生,这确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再有一百多个学生的教室,里面的听课效果是什么样子,他们能学到些什么,这也十分令人存疑。

即便在如此难言的环境中学习,照样有全县的农家子弟趋之若鹜,毕竟县二中的金字招牌可不是个摆设。

在早以前,它是全江阴县重点中学,受到县教委的重点关注。

进入新世纪后,它也跻身全省重点中学,与市一中并驾齐驱,每年考入全国重点大堂的学生如恒河之沙,不计其数。

那几年,每到高考季,县二中门前那三四百米长的围墙外,贴满着一张又一张红艳艳的巨大喜报,已经成为左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铺天盖地的喜报充斥着所有过往行人的眼球,不由得不令许多家长们热情澎湃。

直到城管的出现,以影响市容为由予以取缔,才彻底让这道风景线绝迹江湖。

这就像河he北那所闻名遐迩的中学,衡水中学,它以极为严苛的管理规章制度,宛如军营般的军事化教学暴得大名,饱受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说是这种学校管理制度唯高考论,以高考成绩论英雄,非是治学之道云云。

但那所学校众多学生们高考的战绩却亮煞一班家长的眼睛,因之不管网上如何议论,如何抨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苦再累,只要能上大学,那什么都值得,每年来自全国的学生源源而至,挡都挡不住。

铁的现实告诉我们,一切只以高考战绩论英雄。

成功,进入大学,成为天之娇子,未来便是一条金光大道;失败,便是人生的loser,其他说再多也是枉然。

江阴县第二高级中学,这么牛气冲天的学校,哪个人不打破头地往里钻,再说了,县二中的主要生源百分之八九十来自农村,农村里出来的孩子不读书,还有什么出路,难道叫他们从此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呆在农村,是个人心中都有杆秤,知道何去何从。

说实话,这些孩子们也别无办法,农家子想跳出农门,脱离社会的最底层,爬上上层,整个中国只有这一条路径。唯此华山一条路,只能拼了!

这些努力拼搏、勤奋好学的学生们就是袁野即将面对的顾客群体。

都知道江阴二中的学生都是附近县区的农家子,家里一般贫困,生活窘迫,根本没几个大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出来下个馆子,奢侈一把。

按照常理说,这一类人是绝对不会出来下馆子,吃大餐的。

但事实是我们都想错了,而且想的大错特错了!

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估计袁野也如是想,根据常理,根本不敢做出如此大胆的计划在二中门口开家牛肉面馆。

只因为旧例可循,前世的1987年,县二中便做出大胆决定,将大门左右所有的围墙推倒,破墙开店,一气儿建了四十个十面积不大的商铺,对外出租,听说行情大热,许多人抢破头地来争夺一席之地,霎时间水涨船高,商铺的租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便翻了一倍,如此,还有一些人悍不畏死地冲杀进来,要搏得一块宝地。

一俟尘埃落定,四十家商铺竟然有三十五家开起了各式各样的小饭馆,每天清晨、中午、夜晚,所有小饭馆门前都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明眼人一看便知个中端底,此地生意火爆。

301厂大院有一个老爷子曾经在九十年代在县二中的门口租了一间门面做小吃。据他所云,世界上最好做的生意,便是学生的生意,再没有比学校门前的生意更好做的了。别看学校里的孩子们都是大山里出来的,兜里没有几个钱,穷的叮当响,可下起馆子来,却一个个冲锋在前。

所谓穷大方,越穷,越大方是也。

袁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后来他发现学校门口的餐饮业之所以生意异常兴隆,这和学校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密不可分。

无论从过去的七八十年代,到新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横亘数十年,学校食堂始终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无法解决,便是脸难看,饭难吃,尤其是饭难吃这一点,饱受一届又一届学子们的诟病。

不管是大学食堂,还是中学食堂,概莫如是,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

搞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反正这在学校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无解!

食堂伙食不佳成了所有学校的一个顽疾,某些学校为此花了大力气整治清理,当时的效果当然也是立竿见影,整治过后的食堂焕然一新,食堂服务人员笑脸相迎,饭菜味道十分可口。

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治理整顿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过不了多久,也许一年,也许两年,食堂的旧风貌便死灰复烯,重新恢复成老样子,周而复始,难以根除。

单说食堂最常见的作物——馒头

做个馒头,县一中的大师傅从来没谱儿,最喜欢撒下大把的碱面,蒸出来的馒头,个顶个黄澄澄黄澄澄的,叫人看到都满脸疑惑,那是蒸的馒头,还是做的玉米面窝头?

宛如棒子面窝头的馒头的味道着实不敢恭维,每天早晨一群正在发育的孩子们没得选择,只能在硬着头皮吞咽着这些馒头。

早上煮个稀饭,半人高的大铁桶,就抓了两三把米,一俟稀饭煮熟之后,低下头去,直能在稀饭里照见自己清晰的影像,满满当当的全是米汤,至于米粒儿,你自个儿数去吧。

这是稀饭,还是米汤?

古时候发生饥荒,一些士绅在官府的带领下,开始赈灾,通常的手段是施粥,他们熬粥有个最基本的要求,那便是拿一根筷子直直插下粥桶,倘若筷子不倒,这个粥才算做的合格,以这个要求县二中的食堂,是不是勉为其难了?!

忍饥挨饿的孩子们,好不容易熬到中午,终于可以吃顿饱饭了,哪里知道食堂所有的菜全部都是水煮菜,白菜、土豆、茄子西红柿等等,这些菜倒是非常便宜,可全是大锅炖,

其实大锅炖做好了,也是非常好吃的,军队的饭菜基本就是大锅炖,君不见一个个小伙子吃的膘肥体壮,满面红光。

可县二中的食堂却是不舍得放油,这一不舍得放油,那大锅菜的味道就可以想见的,一锅无滋无味的饭菜,吃的那个味儿,时间长了,清汤寡水的,你都会怀疑人生。

忍一两天,也就罢了,让他们要忍受一个学期,这可就要了他们的命了。

不过学校里苦命的孩子还是一抓一大把的,大部分生源都来自贫穷的边远山区,很多学生的忍受能力也是顶呱呱的,难吃就难吃吧,忍忍就过去了。

但是,但是,吃在嘴里的蟑螂、老鼠屎和石头,头发以及千奇百怪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饭难吃,再加上非常不卫生,这饭还怎么叫人吃?

孩子们苦中做乐,在食堂的墙壁上题写了许多打油诗,歌颂中学食堂的伟大成就:

一伙强盗打劫了食堂后,一个歹徒与他同伙的对话:

“唉,哥们,厨师交了多少钱?”

“没有!”

“那你,你,你揍他了没有?”

“哦,揍了!”

“你,你把那个热熨斗放在他的肚皮上了没有?”

“哦,我放了!”

“你强迫他吃这里的饭菜了没有?”

“什么,强迫他吃这里的饭菜?!难道你以为我是恶魔吗?”

……

县二中的学生逼急了,这样的日子,他们受够了,急需寻找一个渲泄口,而袁野着手准备的快餐店,便是他们的渲泄口,他们一旦品尝过牛肉面馆的美味,一定会蜂涌而至,大买特买的。

袁野可以打确定,百分之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