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意
作者:水一清      更新:2019-08-26 06:47      字数:2194

香琴看着她有些发红的眼圈,一阵心疼,有些想劝,可话到了嘴边却不知如何开口。

主仆两个相携着往来时的方向回返,距离她们二十步外的两个彪形大汉面色十分难看,不过见她们乖乖回来,到底没说什么,只默默把跟着的距离又缩短了许多。

香琴扶着姑娘的玉臂,隔了一层衣物仍能感觉到那纤细的手臂一片冰凉,她咬了咬唇,下意识回头往姑娘之前看着的方向瞅了两眼。

她一直知道,姑娘心里有一个人,只是她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在哪里,又晓不晓得姑娘对他的一番心意。

她知道这个人是因为知道,在姑娘妆台下角的柜子里一直收着一支木匣,那匣子里有一只绢花。

那绢花的样子很美,可是论贵重精巧,却也及不上姑娘妆匣里那些金玉首饰,但姑娘就是十分宝贝这只绢花,素日从来舍不得戴,只是四下无人的时候才拿出来静静的看上一会儿。

男女之事她不懂,可是姑娘看着那绢花的神态,她却是知道的!那简直跟楼里一个花娘自偷偷相好的后厨伙计那里得到对方赠送的一只镯子时,一模一样!

花娘喜欢那后厨伙计,姑娘是不是也喜欢那送她绢花的人呢?

可惜她来的晚,并不知道这绢花是何人送给姑娘的!

姑娘自己也从来不肯提起那个人半句,哪怕是从自己这里得知马上就要挂牌子的事,姑娘仍然只字不提,只是私下拿出那只绢花看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

她觉得姑娘这是把对方放在了心里,当做了心尖尖上的人!

再想起方才姑娘不管不顾的自药铺冲出来,一路尾随那一对兄妹追到这里,脸上又再次出现看着绢花的神情,她忽然便明白了,方才那个一心一意围着妹妹打转的年轻公子就是姑娘的心上之人。

看那公子的一身穿着打扮,应只是有点家底的寻常人家,模样长相倒是与自家姑娘配得上,可是姑娘的身份……便是一贫如洗的庄户人家兴许都不大愿意,更何况是自身有些条件的人家……

香琴不知道姑娘是怎么认识那位公子的,可她也知道,感情这种事最是没有道理可言,前几日楼里那个喜欢后厨伙计的花娘趁着大伙儿都去满月堂买首饰时,和那小伙计私奔了,可人还没跑出城便让金妈妈的人追回来了。

那小伙计当时便被打的去了半条命,那花娘因为要接客没有挨打,但是却被除了等,由从前的二等花娘直接降为末等,落到那刻薄刁钻的春妈妈手里,以后不死也要扒层皮!

可是那花娘却甘之如饴,拼死求了金妈妈只要能饶了小伙计一命,发誓这辈子再不出春风楼半步!

花娘那样的执着和勇敢让香琴第一次知道喜欢一个人原来可以带来这么大的勇气!

香琴最是敬佩那些勇敢的人!

可惠妈妈却说,这份勇气对于楼里那些苦命的女人们来说,却可能是祸非福。

香琴想起惠妈妈说这话时面上一闪而逝的黯然,以及如今姑娘眼中那份苦苦压抑的悲伤,忽然就有点明白了。

像她们这样的女子,真心喜欢上一个人,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哀。

她可怜的姑娘,明明那样美好,却连喜欢一个人都这样奢侈!

背着柳纷纷,香琴擦了擦眼角。

不,姑娘是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人,她不能让姑娘这样不幸!

在她心里,姑娘就是这天上的一朵云,纯洁而美好。云朵只适合停留在同样纯净湛蓝的天空中,而不是无助的化为雨水,避无可避的落入尘埃!

她再次转头,看了眼身后空无一人的巷子。

心中默默下了决心,如果这是姑娘想要的,那么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她一定要帮姑娘实现这个心愿!

……

兄妹俩回到家,才进了院老远便听见王善家的大嗓门。

兄妹俩对视一眼,彼此眼中满是笑意。

中秋前夕初几的时候,王善家的娘家来信,说是母亲病重,要王善家的回去看看,是以王善夫妇便带着王安一家三口回了岳家。

一晃儿十来天了,靳霜自打重生到这里最先认识的便是这王善家的,一大一小彼此关照,说句相互扶持也不为过,起先靳霜还存了些利用的心思,可五年时间的相处,她倒很是欣赏这位婶子的豪爽大方,两人越发亲近,那王善家的更是恨不得日日往靳家跑,逢年过节还得王善爷儿俩拉着才肯家去。

如今她走了这么长时间,靳霜当真有些想念她了。

果然,一见靳霜兄妹俩进屋,王善家的当即自座位上起身,毫无半点长辈的架子迎上前,一把拉住靳霜的手便往座位上带。

“快来、快来,婶子这回可是给你带了不少乡下的好吃的,有杏子干、煮花生,还有我嫂子亲手做的栗子糕,霜姐儿、安哥儿,你们快来尝尝!”

柳氏母女、雪梅和靳康一早去了铺子里,屋里这会儿除了俞氏、靳兰,只有俞正鸿和俞景轩父子俩。

俞景睿不知跑哪儿去了,许是又和秦铮在一块。这两个人年岁相差不多,又意外的对脾气,这几日时常凑在一起,三不五时便让俞氏找不到人。

王安也随王善家的一块儿来了,此时正坐在俞正鸿下首,神态恭敬的陪着俞正鸿说话。

王安翻了年才十九,去年八月秋闱第一次上场,便中了举人,虽名次略有些靠后,但是靳霜曾拿了试后王安默出来的答卷给俞正鸿看,俞正鸿当时赞不绝口,直道王安年纪虽小,却胸有丘壑,见解独到,以这篇答卷来说连解元之位也能拿到的,结果却只落个末尾的名次,实在可惜!

众人闻言也都有些惋惜,如今皇帝不理国事,朝中一应大小事务皆由秦相把持,朝中官员结党营私,相互勾结,排挤有识之士,致使吏治混乱,许多人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有些人更只手遮天、目无王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也成了这帮蛀虫见缝插针、攫取利益的好时机,王安能榜上有名已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