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意外因素
作者:鸣奇      更新:2020-04-25 08:09      字数:2228

黄明远只把王世充当一个小插曲,丝毫不在意。等到王世充离开之后,黄明远向长孙晟说道:“季晟兄,你觉得如何?”

长孙晟有些激动的说道:“按王参军所说的,怛罗思山果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能够藏兵,易于突击,正好便于突厥人骑兵设伏。这样看来,舍利所部藏在怛罗思山之中当有七八成的可能。”

“舍利以为靠着怛罗思山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惜他想太多了。”

黄明远对众人说道:“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估计这舍利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舍利听没听说过挥泪斩马谡?”

陈远和长孙晟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说笑归说笑,数万大军,可不是易于之辈。

陈远建议黄明远将张文远与李景所部并入中军,省得前峰突出,打草惊蛇。黄明远同意了陈远的建议,马上下令张、李二部原地待命,等待与中军汇合。

陈远接着说道:“若胡虏与我军打游击,胡虏占得地势,来往迅捷,敌暗我明,当为一敌。今胡虏弃易就难,屯兵于山上,此乃天助我也,天亡突厥。我军当骤至,四面围定,挫其锐气,断其汲水之道,则胡虏必不战而自乱矣。”

黄明远也不住地的点头称赞道:“仲长此言极是。”乃依计行事。

之后中军擂鼓聚将,分点任务。

众人出塞十余日,只有张文远和李景二部得立战功,其他人连胡虏毛都没见一个,早就急得抓耳挠腮,摩拳擦掌了。

此时分点任务,众人如何喜不自胜。

黄明远乃命杨义臣汇合李景、张文远所部,再加上丰州中军四步军,共计三万余人为前军,直趋怛罗思山。又命乔钟葵率领本部并州军从左翼,郑言庆率领丰州骑一、二军从右翼直趋怛罗思山后方,堵住山上胡虏的突围之路。

黄明远又令薛世雄所部跟在乔钟葵之后,绕过怛罗思山,直趋赤崖,占领并坚守此处。虽然不知道舍利有没有援兵,但仍要小心为上。

其余诸部为后军,紧跟前军,加速北上。

十五日下午,前锋大军与张文远、李景所部汇合,开始向北进击。

见到张文远,陈乂忍不住艳羡地说道:“你老张真是不地道,肉都给你吃了,也不知道给兄弟们留一口。”

“看你老陈说的,我能是这种人,谁他娘的想到这群胡狗这么不经打。”

陈乂看张文远得意洋洋的样子恨不得给他一拳。

前军汇合,直奔怛罗思山,黄明远特意安排张文远和李景两部殿后,以平衡诸军。

对黄明远来说,原本自己麾下人少,大都是以弱胜强,人尽其用,不存在吃不到肉的情况。现在人多了,心思也各不相同,比亲自打仗更难的是如何协调好各部的利益关系。

前军各部在离着怛罗思山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修整了一夜。既是为明日的大战做准备,也是等待郑言庆、乔钟葵两部绕道成功,以便完成对怛罗思山的包围。

十八日一早,天未亮。

中军帐中,黄明远集结诸将,做最后一次安排。

“突厥残虏,无端寻衅,侵掠边境,违天虐人,义所当伐。尔等秣马厉兵,以俟大举。作尔志奋尔勇,共成大功,毋或慢令以干军法。”

众将得令,意气风发。

卯时过半,大军开拔,直奔怛罗思山。

这一次,将是血与火的对抗。

舍利所部,加上阿利统帅的哈木尔部援兵,共计三万多人马。其中舍利本部俱是突厥精锐,很多都参加过平定牙帐动乱的战争。

草原之兵,多以轻骑兵为主,但冠军侯山一战,步迦可汗吃够了隋军重骑的苦。为了对抗隋军重骑,增加军队的攻坚能力,步迦可汗避开大隋的铁器武器贸易封锁,通过西突厥从呼罗珊等地购买了大量铁器,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重装骑兵队。

舍利南下,步迦可汗咬牙交给舍利一千重装骑兵,这相当于其重装骑兵的三分之一。

而舍利也把这支骑兵作为战场上充当决定性的打击力量,若没有此等军国利器,他根本不敢在怛罗思山设伏。

突厥这支穷国力发展的重装骑兵,受到波斯等地影响。全身包裹锁子甲,配合部分布面铁甲,甚至还有一些类似于整片铁甲的加强部件,如腿甲、护臂甲和胫甲,其战马也披金属铠甲,有明显的波斯风格。

这支重装骑兵装备也是无比精良,其使用的主要兵器不仅是西方的长矛,还配合草原特性,每个骑兵腰间还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

这支作为主力的重装骑兵寄托了步迦可汗的全部希望,他希望这支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发动雷霆万钧般的冲锋,充当击溃敌军的核心力量。

年初的娑陵水之战,步迦可汗就是靠着突然出现的重装骑兵,打了屈古棱的铁勒联军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其部。

当然隋军的具装甲骑要比步迦可汗这支西贝货更强大。只是此战因为要求迅捷,讲究速战速决,所以各支隋军并没有携带多少具装甲骑。

等到黄明远知道对方存在这么一支奇兵的时候,此时已经是十七日傍晚,通过高震的传递,安修仁的情报这个时候才到了黄明远的手上。

黄明远看到信后大吃一惊。

若是按照原本的部署,真的让突厥人形成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局面,那么此战必败,就落得一个大难堪。

不要轻视一支重骑兵的厉害,尤其是在特定战场上,那简直就是拿着步枪对抗坦克集群。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部署,甚至是取消作战计划。但对于数十万隋军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黄明远秘密招来陈远和长孙晟商议。

形势有变,难以一战。

陈远和长孙晟思量之后,都觉得难以对敌,一般的箭镞是刺不透厚厚的重型铠甲的,一旦被对方铁骑冲破防线,形成崩溃的局面,则此战必败。

陈远更是苦劝,这样破虏的机会可能会有很多,但黄明远却不能败一次。

可是无论如何,黄明远舍不得这次机会。

最后黄明远决定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