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说明了自身能力的重要性;酒好也怕巷子深,则强调了营销所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如今,营销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你只有采取有效的营销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能力,你才有可能被潜在的客户挖掘,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始终采取闭门造船的方式,默默无名的耕耘,即便是你有天大的才干,你也很难成就大事。赵匡胤同学也很明白这一点,虽然他采用的是现在看起来最为初级送货上门的宣传模式,但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了。那么接下来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世界如此之大,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挨家挨户的问,不仅效率低,还收益也很渺茫。
这种刚好适销对路的情况我们可以叫做知遇之恩,而在遭遇了两次不痛快的投奔后,赵匡胤遇到了他这一生第一个贵人郭威,时间是公元948年。郭威因为在刘知远建立后汉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皇帝赏识已经官至枢密副使。如同另一个轮回一般,郭威见到赵匡胤,看他一声本领,武功也不错,还深谙战法,便对其十分赞赏,并委以重任。赵匡胤也不负重托,在郭威的门下干得有声有色,所以承接第一回里讲述的郭威称帝过程,赵匡胤也参与其中,从某个角度来说郭威不仅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启蒙的导师,赵匡胤在参与郭威夺权的过程中,也慢慢熟悉了那个时代王权更替的套路。此外,郭威也把赵匡胤引荐给了自己接班人柴荣,柴荣很赏识赵匡胤的才干,当时柴荣是开封府尹,他便凭借自己的关系把赵匡胤从地方调到了开封,随后也把赵匡胤安排到了中央禁军。可以说在郭为之后,柴荣成为了赵匡胤的又一位大恩人,而这位大恩人给他带来的机遇,将改变赵匡胤的后面的人生。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赵匡胤又恰如其分的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我无需再累述机遇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而我问的是:机遇源自哪里?没错,那就是人脉。在历史的变迁之下,人脉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现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当然,这其中不乏急功近利的拜金思想、潜规则以及拼爹文化。对于我这样的社会闲杂人等而言,我更多时候是处于一个冷眼旁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些畸形的社会产物,因为自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就没有足够底气去评论这样的现象,但我相信这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这些不入流产物也终将消失在时代的年轮中。
而就在赵匡胤顺风顺水,仕途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挑战正摆在他的面前,前方传来战报,后周死敌北汉联合北方契丹正挥军南下,直奔汴京而来。这个战报对于周世宗和赵匡胤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周世宗自然不必多说,自己刚刚才接过国家权杖一个多月,就摊上这么一件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儿,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是灭顶之灾;而赵匡胤呢,虽然自己的事业已经有了起色,但离心中的目标还相去甚远,正好这样遇到这样的机会,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就这样,君臣二人的命运被紧紧的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