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也并非浪得虚名,在江湖上混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一眼就看穿了城里守军意图——敌人想用固守待援的方式,将自己的部队引入包围之中。面对这样的形势,周世宗做出自己的应对之策——围点打援。
他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这四个字。
情势危急,刻不容缓,柴荣随即将打援的任务交给了赵匡胤,此时的赵匡胤已经是殿前军的将领,他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性。
首先,围点打援战术要想达到最终的效果,围点必须得到位,不能有半点松懈,意味着柴荣不会给赵匡胤足够多的兵马。其次,敌方援军与打援的部队实力太过悬殊,如果硬碰硬的对垒,肯定是行不通的,只能靠灵活战术运用来取胜,这对赵匡胤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临危受命,赵匡胤丝毫没有犹豫,立即率领为数不多的禁军向外围进发。赵匡胤此行目的明确,那就是全力突破南唐的包围圈,并尽可能的消灭其援军的有生力量。
赵匡胤遇到的第一个任务目标就是位于寿州右侧的涂山部队,这是驰援寿州的一股主力部队,人数和气势都甩了赵匡胤下属分队几条街。相对于势单力薄的赵匡胤来说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他命令手下一小股快马骑兵作为诱饵,而自己则率领剩余部队埋伏在地势险要的涡口,等待敌人的到来。很快诱饵就发挥了作用,将部队引入了包围圈之中,赵匡胤率领部队突然从四方杀出,先前充当诱饵的快门骑兵也反身围了过来,南唐军队被突然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部队溃不成军,赵匡胤率领部队取得了胜利。
还没有等他喘口气,便迎来了打援任务中的第二个对手——驻守在清流关的几十万南唐部队。赵匡胤现在手里面的部队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万人,以几千人对几十万人,这无异于自杀式袭击。如果是前一次以少胜多是因为赵匡胤运气好,占尽了优势,那么这一次面对浩荡的几十万援军,他又该如何应对?
赵匡胤的出身,决定他具备了军人坚韧不屈的特性,而其后天表现出来的不拘一格,灵活机智也让他能够清晰的看清形势,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
此次他采用的是声东击西,迂回突袭的战术,将一小部分主力派到敌营阵前叫嚣,吸引敌人的注意,自己则率领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迂回到敌人防守薄弱的后方,然后突然发动攻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种快速的闪电战法让南唐军队叫苦不迭,面对这些乱了阵脚的南唐士兵,赵匡胤及其部下要做的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这样一通乱杀南唐士兵们早已经是慌不择路,赵匡胤率部取得了清流关大捷。值得一提的是,在几百年之后的欧洲,出现了另一位战争狂徒将这种闪电式突袭战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横行整个欧洲,这个人就是——希特勒。
解决了清流关之后,赵匡胤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自己不能有任何懈怠,因为一旦援军从自己手里溜走,那么攻打寿州的主力部队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皇帝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马不停蹄,赵匡胤的部队从林中疾驰而过。
前方就是滁州了,只要拿下滁州,此次打援行动应该就要接近尾声了。赵匡胤和自己的部下一路上打来,个个都杀红了眼。看着不远处的城池,赵匡胤没有犹豫率领部队就冲了过去。负责守城的是当时南唐的大将皇甫晖。他远远的就看见赵匡胤的部队杀了过来,赶忙率领部队进城,准备收起吊桥。没想到赵匡胤兵贵神速,很快就杀到了城下。
皇甫晖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敌人来势汹汹,他也知道这一战避免不了了,随即他就跟赵匡胤商量说:“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如果你老赵是条好汉,就容我整顿部队,摆好阵型。那时候,我皇某愿和你大战三百回合,你看怎样?”
这个理由其实很荒唐。无论在什么时候,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消灭对手,两军对战,一决生死的关键时刻,谁还会管你是否准备妥当。
赵匡胤手下提着大刀就准备冲过去,却被拦下了,赵匡胤对手下的人说:“我现在冲过去赢了他,我不痛快,他也不服,何不让他准备好了再打?”
赵匡胤答应了皇甫晖的要求,领着部队在一旁候着。
过了一阵,皇甫晖那边阵也摆好了,人马也到齐了,双方就开打了。
赵匡胤是个行动派,他不只是会战术布置,而且在双方交战的时候,他往往都会第一个骑马杀出去,勇不可挡,这样一来他手下的士兵看见自己长官都这样玩命,一个个如狼似虎士气大增,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候,只见赵匡胤将身体伏在战马的一边,狠狠的抽了几鞭子,战马发了疯似的直奔皇甫晖而去,在距离皇甫晖不远处赵匡胤起身就是一箭,皇甫晖受伤倒地成了赵匡胤的俘虏,他手下的士兵也被杀得四处逃窜,滁州就这样被赵匡胤拿下了。
连续取得了三次大捷之后,这时候有一个人开始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说道的南唐中主李璟,这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从励志君王向文艺愤青的华丽转身。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属于文艺青年的世界,世界里到处都充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如此大好时光怎么可以让这些好战的匹夫们给搅了雅兴呢。他在心里鄙视破坏和平的行为,所以他提出与后周谈判。
既然要谈判,肯定要有筹码,要不然还怎么谈?
中主给柴荣开出的条件是:他可以把自己北方淮河流域的六个州送给柴荣,但柴荣必须停止对南唐的进攻。
本来这个筹码还算是过得去,但柴荣是怎么想的:自己倾巢出动,不远千里奔袭,车马劳顿也就罢了,还死损失了不少士兵,这样一算下来,感觉自己亏大发了。所以柴荣拒绝了中主的求和,继续攻打南唐。
中主虽说是文人,但以前也是拿过刀杀过人的主儿,文艺青年这下暴脾气就上来,既然你柴荣不领情,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他随即委派自己的弟弟作为统帅,领着部队杀了回去,很快就收复了泰州,之后部队又朝扬州杀了过去。
扬州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过多的阐述,问题在于扬州的守将韩令坤这时候信心不足,看见敌人来势汹汹,就心生逃跑的念头。
而此前屡立战功的赵匡胤这时候镇守在扬州不远的六合,当他得韩令坤想当逃兵之后,顿时拍案而起,差点就骂娘了。
随后他派人给韩令坤带了话,说:“圣上委派我来镇守六合,一旦有扬州的守军弃城而逃经过我的防区,一律砍掉双腿。”话虽然不多,却足以让韩令坤打消弃城而逃的念头。
原因很简单,赵匡胤和韩令坤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相互都非常了解,韩令坤知道赵匡胤这个人不好惹,他一定会说到做到。
解决了后方军心问题之后,赵匡胤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敌人的战斗中,为了鼓舞士气,赵匡胤把那些临阵退缩的士兵揪了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其处死。血淋淋的事实让底下的士兵明白,只有不怕死,才能从战争中活下来。
之后,赵匡胤的部队所向披靡歼敌无数,很快就把南唐派来的援军打了回去。
此后不久,周世宗考虑到各方不利因素,决定收回主力部队,留下一部分兵马用来围困寿州,自己便率领部队回朝。至此,第一次征讨南唐宣告结束,赵匡胤在此次系列会战中作战英勇,表现突出,从而奠定了他在后周军队里的名声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