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南唐之后,周世宗柴荣并没有当甩手掌柜,也没有沉迷于过去的功德薄上。作为五代十国时期里少有的贤明君主,周世宗不仅在稳定经济,增强国力方面颇有建树,对后周疆域的不断扩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周世宗柴荣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脑子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没有完成一统天下之前,是不能有半点松懈的。
他需要为这个国家找出下一个潜在的威胁,只要锁定目标,他就会全力以赴,为后周今后繁荣清理左右路障,以保证自己这几年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
忧患意识和强国思想,让这个男人永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让他理清了后周与邻国的关系和实力对比。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看着地图上后周北方那片广阔的疆域,让他想到了自己刚刚继位之后的情形,那时候后周还立足未稳,而自己也才刚刚接过摊子,而北方的契丹和北汉就迫不及待发动进攻,企图灭掉自己刚刚接手的国家。虽然征讨北汉最后也取得了全局性的胜利,契丹也知趣的撤了回去,但最近这几年北汉和契丹一直不安分,经常趁着自己南征无暇北顾的空档袭扰北方边境,搞得乌烟瘴气。
周世宗柴荣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极其反感契丹和北汉这种偷偷摸摸趁人之危的作为,加上北方契丹与后周从前朝开始便素有过节,现在柴荣腾出手了。
是时候给契丹一点颜色看看。
周世宗盯着东北那块被圈起来的地方,也想借此了却自己一桩心愿——收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后唐逆臣石敬瑭为了实现自己做皇帝的梦想,将其作为向契丹借兵的筹码,拱手相送。最后,石敬瑭皇帝倒是做上了,因为其身心软弱,又自降身价做了契丹的“儿皇帝”,燕云十六州便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石敬瑭的行为早已经有了公断,后晋已灭,柴荣决定亲手把这个遗留问题给彻底解决。
公元959年二月柴荣开始召集手下的将领,部署北征出兵事宜,周世宗了解北汉和契丹暧昧的关系,一旦自己动手攻打契丹,没准北汉也会出面帮衬,所以为了给出征的部队解决后顾之忧,柴荣特地委任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把守定州,只要北汉援兵一露头,必须坚决将其消灭。
而后柴荣又任命时任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率领一部作为前锋发往沧州,为后续部队扫清道路。韩通不辱使命,很快就攻入了辽国境内,并且疏通了当地的重要水路通道,随后,柴荣率军抵乾宁军,辽朝的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归降。柴荣命令部队在此进行短暂的休整,同时又任命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让这二人各自率领一部水陆并进,向前进发。
当时的辽国君主,人称“睡王”的辽穆宗耶律璟得知了后周已经攻入境内的消息,十分震惊。这厮平日里自顾吃喝拉撒睡,也不干正事,地道昏庸无能之辈,这下后周突然杀到自己的国家,心里开始慌了神。
惊恐之余,睡王赶紧命令当时镇守在北京萧思温统领手下兵马,半路截杀后周部队,只不过这位萧兄弟最终没能完成任务,遭遇周军之后,没过几个会后就被杀得人仰马翻。
契丹守军见后周军队这么生猛,一路上也是且战且退,后周军队很快就扫荡了南州,然后拿下霸县,再拿下瓦桥关,淤口关,然后是莫州,瀛洲,之所以用这么简短的文字来描写这一系列的战役,原因是后周进展得太顺利,上诉这些地方守军也跑的跑,降的降,后周几乎是以零伤亡的代价攻占了3州3关17县的地盘,简直是不可思议,就连周世宗本人也没有想到战斗进程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当周世宗还在感叹此行有些无趣的时候,手下又一次传来的捷报,先锋部队已经攻占了固安,而固安都到了,北京还远么?
形势喜人,柴荣决定一鼓作气,趁着士兵们手热,将幽州(今天的首都北京)收入囊中。就在部队准备开拔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变故,周世宗柴荣兴许是过度操劳,突然换上了重病,这样关键时刻首脑却出现了问题,后周军队面临是继续向北,还是收兵回朝的选择。
随着周世宗柴荣病情的加重,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而身后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安排妥当,最后他只好下令韩令坤和陈思让留下来,镇守部分重要军事重镇,自己则收兵回朝。
周世宗领导的北伐至此结束。
截至目前为止,命运像是给周世宗开起了玩笑,就在他即将完成夙愿之时,却没有留给他足够多的时间,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