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一个借口
作者:半面公爵      更新:2019-08-30 03:30      字数:1665

后蜀文武对大宋即将起兵这事儿说得是有鼻子有眼,让一向不爱搭理政事的孟昶同志都开始警觉起来,在经过内部讨论和博弈之后,孟昶决定采纳大忽悠王昭远的计划。

公元964年十一月份,后蜀之主孟昶秘密派遣了几个密使带着自己给北汉皇帝写的书信前往联络。事实上在历史上,当弱小势力遭遇强敌威胁的时候,往往都会采取这种结成统战联盟的方式来抵御外来入侵,所以从这点来看后蜀派遣密使联络北汉实属自保之举,无可厚非。

事情办成了,也就皆大欢喜,可问题就在于,这事儿让人给办砸了。

原来,后蜀密使经过开封作了短暂歇息停留,而就在这个空档,其中的一个哥们估计是个能抢会算的主儿,他眯着小眼睛这么一算,预感到大宋取代后蜀政权将是潮流所趋,正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决定离开这条即将沉默的破船,找棵大树好乘凉。

于是在大伙都睡着之后,这哥们轻手轻脚把密信偷了出来,送到了老赵的手上。

老赵再一次笑了,笑得心花怒放。

话说后蜀这块嘴边的肥肉已经在老赵的眼前晃悠了这么些年头,老赵虽然向来一直以文治天下,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吃斋念佛的人,他不仅具备一般皇帝的野心,还特别善于粉饰自己最本质的意图。

从前面的事情就可以看出,老赵性格十分隐忍,时常将自己放置在被人点拨或者激将的被动地位,让世人觉得他做出的这些违背道义事情都是形势所逼,自己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当上皇帝之后的老赵在这控制舆论和塑造自我形象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他的每一次出兵攻城掠地事先都会准备好借口,要么是受人所托,要么使命所在,总之他每一次都落得了名利双收的好结果。

这样的对手最为可怕,因为他代表了正义。

很不幸,后蜀之主孟昶同志惹上了他,这就预示着后蜀此后不久将面临空前的劫数。原本后蜀寄希望与北汉联盟对付大宋不失为一步好棋,却没曾想到所托非人,让老赵抓住了后蜀有不二之心的把柄。

酝酿了这么久,老赵终于盼来了这个预料之外的借口,老赵仰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名正言顺,出师有名,征讨后蜀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还记得此前曾提到过老赵在拿下湖南之后,因为顾忌慕容延钊兵权在握,又领兵在外,最后老赵不得不贬低自己的心腹来安抚慕容延钊的情绪。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它给老赵带来的影响却还清晰的印在他的脑子里。

老赵认为,能征善战的老将固然可以增加战争的胜算,但对于朝廷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一直想大权独握的皇帝而言,迟早都是个大隐患,难保有的将领自恃功高不听领导召唤,再经部下这么一鼓动,也效仿他当年的事迹来个“黄袍加身”,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

思前想后,老赵脑子里不断的纠结于能征善战和功高盖主这对矛盾中间,凭着老赵灵光的脑子,居然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好在老赵是个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开明君主,他随后向自己手下的这帮智囊团抛出了这对矛盾,让他们帮自己找到一个两全之策。天子一句话,人群一场口水战,智囊团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到最后也没能拿出个切实可行的措施,老赵不免有些失望。

但现在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总不能因为选将的诸多顾虑耽搁了作战的大好时机,老赵自然明白机会稍纵即逝的道理。临末他还是自己做出了取舍:宁可战争打得慢一点,也要坚决将那些可能威胁到大宋军权归属和军队安定的因素拒之门外。这样的用人策略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台面上,早在他登基之处对禁军结构改革中就已经初试锋芒,现在他再一次使出这招杀手锏,对于老赵的策略我们不妨给它取个名字,就叫做“菜鸟人才计划”吧。

秉承这个人才启用机制,老赵任命了此时名望还不是很高的菜鸟王全斌作为北路讨伐部队的总指挥,同时为了辅导新手小王同志老赵还特地委任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帅,枢密副使王仁瞻为监军,三人各司其职同时相互合作,全权负责北路军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老赵还派出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主帅,疏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的东路军顺江而上,与主攻部队对后蜀形成合围之势,从而断了其逃窜的后路。

两路大军同时进发,剑指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