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两面楚歌
作者:半面公爵      更新:2019-08-30 03:30      字数:2498

上回说到北上抗敌的蜀军作战不利,屡战屡败,最后不得不退守到后蜀北方最后一道屏障剑门关内。后蜀朝廷,后蜀皇帝孟昶为选派谁来出任援军总指挥的事情而纠结烦恼,他脑子里一遍遍搜索大臣们的名字,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地位威望都能代表后蜀实力的人。

至于亲征这个念头,孟昶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毕竟自己是个有文化有素质有追求的皇帝,打打杀杀这种涂炭生灵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去做比较好。

思前想后,最终孟昶把眼光转到了自己这帮儿子身上,对,是时候找个人来体验一下军旅生活了。

按照长幼先后顺序,长子孟玄喆毫无悬念的成为本次驰援剑门关总指挥的最佳人选,孟玄喆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加封为秦王,两年之后被立为太子,再两年就被孟昶挑选为出兵剑门关的总指挥,所以从上面对他的简单介绍,不难看出太子殿下和“二”比较有缘。

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也深刻的印证了一点: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无论身份高低,无论环境好坏,二始终都是二,永远都是那样不三不四。

孟昶选择太子代替自己出征那也是有考虑的,首先太子最能够代表皇权,在一定程度能够让守军们看到朝廷守住剑门关的决心,从而稳定军队士气。其次,即便是太子发生了什么意外,后蜀朝廷也不至于自乱阵脚,毕竟皇帝还坐镇其中。

现在人选已经决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赶紧集合部队出发。

时间就是金钱啊,我的伙计。

由于此次出征是由太子亲自率队,为了显示后蜀实力,孟昶花费了不少心血专门为太子筹备了一场饯行欢送会:那场面可是相当的热闹,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名,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皇帝和文武百官们都来了,真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临走之前,父子俩有一段简短的对白。

孟昶语重心长的对太子说:“现在为父将拯救后蜀危难,拯救黎民苍生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了,希望你此番驰援不要辜负了为父的期望,也不要让蜀地的父老乡亲们失望啊。”

孟玄喆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说穿了就是赶鸭子上架。其实也难怪,作为皇室的接班人,整天都忙着吃喝玩乐,享清福,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其他的事情呢,更别说担任指挥官上前线打仗了。

上床可以,上战场费劲。

孟玄喆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不让父亲没了念想,他还是鼓起勇气跟父亲说道:“请组织上放心,我身为川蜀子弟的杰出代表,保证完成任务。”

有了太子这番斩钉截铁的陈词,孟昶心里总算是平静了一些。

就这样,饯行仪式完成之后,孟玄喆率领着这帮身着奇装异服的士兵,左右搂着美女,哼着小调,吃着火锅,上前线了。

一路上,但凡有人看到这支队伍都会停下来围观,不少人都在问这到底是哪位富家公子,自助旅游都搞得这么隆重?连老百姓都不认为这是一支上前线打仗的部队,可以想象这只队伍是有多么的奇葩了。

我们暂且可以将其称作太子观光团。

观光团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当遇到一处好景致,太子殿下就会命令部队停下来在那停留一阵,晃晃悠悠的行进,好不容易终于磨蹭到了绵州,此时前线却传来了剑门关失守的消息。这可把太子吓坏了,原本他的设想是自己率领队伍进入剑门关,然后吃茶喝酒,坐看宋军在底下是如何束手无策的。

天算不如人算,要是他的观光团行进速度再快一点,或许能够赶上进入剑门关的末班车,但现在为时已晚,宋军已经拿下剑门关,守城的军队也都四下逃窜,完全出去全线败退的局面。

那作为援军总指挥,此时此刻应该作何决定?是抓紧部署第二道防线?还是继续北上与宋军硬桥硬马的干一仗?

太子殿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逃,而且是丢下部队,自己一个人悄悄的逃。等到大伙弄清楚情况的时候,太子殿下已经屁颠屁颠的溜回了cd。

援军驰援,最终变成了四川自助游,从头到尾这支部队都传递着诸多闹剧的气息,结局变成这样也成了预料之中的事情。如今后蜀北大门已然开启,后蜀首府cd也成了众矢之的,形势不容乐观。

然而,让孟昶更加没有想到的是,东面的局势更加严重。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军从江陵出发,顺江而上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夺取战船上百首,蜀军伤亡上万人,蜀军主将南光海被杀,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被活捉。东路军在刘光义的率领下,深入贯彻实施赵匡胤关于“论闪电战”的策略,在拿下巫峡要塞之后,迅速集结部队挥师夔州。

夔州位于川蜀的东大门,扼守瞿塘峡口,雄踞形荆楚上游,群山连绵,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此时负责镇守夔州的将领是时任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

高彦俦原本是山西太原人,随后跟随孟知祥入主四川,是后蜀政权的奠基人和见证者,也是在后蜀军队当中少有的军事专家。高彦俦之所以被称为有勇有谋的军事专家,不仅仅是在于他敢于和敌人拼命,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站前局势的分析以及如何布置城防都很有一套。

他认为,宋军想要拿下夔州必定是通过水路而上,他随即命令属下在江面设置浮桥和木栅栏等障碍物,阻止宋军北上,并沿着江边布置火力,一旦宋军贸然进入必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个布置十分巧妙的运用了夔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集中优势兵力于两侧,从而形成了一个半敞开的口袋陷阱,如此一番布置之后,如果不出意外,东路军将会在这里折戟沉沙。只不过俗话说得好,山外有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高彦俦是一个城防高手,而即将让他陷阱落空的却是一个攻城专家。

没错,此人就是远在开封的老赵同志,老赵当年横刀立马入军营,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没少碰到过这样的硬茬子,也没少吃亏,同时也让老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进攻体系。

简单的来说就是四句话——避实击虚,闪电突袭,出奇制胜,分兵合击。

赵匡胤此次虽说没有亲自出马,但他却对前方的战局了如指掌,并随时给出征的主将们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老赵认为敌人扼守江面通道,且占据有利地势,如果贸然前进正面进攻,必将会遭到强烈的抵抗,如此一来肯定会造成大量伤亡,这很不利于东路军的后续行动。

在经过仔细权衡斟酌之后,赵匡胤给东路军的主将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不要轻易尝试用战船长驱直入,可以先靠岸派遣几股精锐骑兵突袭两岸,在入口处将口袋陷阱的两侧先行解决。如此,夔州的困局方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