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跟两个人闹矛盾打架是一样的道理,打架需要矛盾,打仗也需要理由。老赵历来都很重视师出有名的说法,在决定征讨南唐之前,他亲自给此次出征列举了两条重要的理由,首先是南汉政府腐败无能,皇帝刘鋹荒淫昏庸凭借手中的皇权,无时不刻都在鱼肉百姓,南汉地区的老百姓如今已经是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大宋政府作为极具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政权,理应承担起拯救黎民苍生的重任,此次出兵的用意正是为了解放广大被压迫的南汉百姓,完全是属于善意之举。第二个理由,此番大宋不惜动用武力征讨南汉,主要是为了收复被南汉侵占的领土,大宋政府也就这个问题多次与南汉政权进行严正交涉,并表示了强烈抗议,但均没有收到南汉方面的任何回应。在商讨无果的情况下,大宋政府只得采取武力手段,收复失地,捍卫我大宋王朝的领土主权。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大宋征讨南汉纯粹属于正义的战争,老赵再一次取得了道德层面上的主动权。
公元970年九月初,在老赵一手安排下,潭州防御使潘美出任南征军主帅,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帅,会同道州刺史王继勋率领湖南境内的所有主力部队挥师南下,向南汉所辖地区发起集团性进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宋军**连胜,一路上基本没有碰到过硬仗。九月下旬左右,宋军接连攻克富川、白霞等地,距离白霞往南数十里便是南汉当年从湖南政权手中掠夺而来的贺州。
宋军机动效率很高,出乎贺州守将的预料,前有白霞等地作为榜样,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随即贺州的求援信被送到了广州,南汉听闻宋军即将围困贺州的消息后都颇为震动,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臣们甚至向刘鋹建议,学习南唐后主李煜放弃抵抗,向大宋称臣。
刘鋹这厮骨子里就是一昏庸之辈,但在应对宋军进犯的问题上,他却一直坚持抵抗到底。他之所以能够这么执着,除了刘家先天遗传下来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以外,岭南地区的民风强悍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南汉的部队大都是由这些人组成,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硬碰硬的阵地战,南汉军队的实力还是很明显的。
刘鋹料定大宋军队远道而来,势必会想办法速战速决,而自己的部队属于主场作战,只要不断向前线重要据点输送兵力,让战争成为一场拼消耗的比赛,那么大宋军队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想通了这些,刘鋹联合了自己的几位护法,外加护国大法师卢琼仙在朝会上为援军举行了出征仪式,三万大军在玉皇大帝以及若干神仙的庇佑下开赴前线。
援军出发的时候,潘美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将贺州团团包围,贺州在此时俨然成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死亡之城。
在围困贺州后,潘美也明白此番围困并不能产生任何实际效应,相反敌人援军正在路上,且他们皆为本土作战士气也很旺盛,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南汉援军势必会与宋军死磕,如果在这时候城内的守军再趁机杀出,那么宋军将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威胁。
自古以来,攻城和守城就如同矛盾之别,二者在没有任何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下,在一定时间内会处于实力均衡的状态,一旦有另外的力量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即便是对于主动进攻的一方来说,这将是一个灭顶之灾。
老赵此前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采用的是“围而不打,消灭援军”的办法。如今潘美的面前,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局,究竟该如何布置下一步行动,才能达到在保全自身实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战斗目标?
潘美仔细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他认为我方不对系长途奔袭,南汉军队素来以剽悍善战著称,面对来势汹汹援军和城内伺机而动的守军,潘美决定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应对策略。
随即,宋军开始全线往北撤退二十余里,等到援军风尘仆仆赶到贺州,才发现原来这里已经恢复如初,援军主将不由得暗自窃喜,原来传说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宋军主力也不过如此,与咱威武的南汉部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如今宋军已经成为了樯橹之末,援军主将决定趁此大好机会将大宋军队一网打尽。
很快,南汉增援部队联合了城内守军,朝着宋军撤退的方向权力追击。
战事的发展果然与潘美料想的差不多,他之所以下令部队佯装撤退,就是想化被动为主动,借用南汉援军之手引出守城部队,而大宋军队早已在撤退的路上布置好了陷阱,就等着南汉军队往里面钻。
当南汉追兵进入伏击圈后,宋军伏兵全面出击,因骄横而毫无准备的南汉军陷入重围,一时间四面八方宋军蜂拥而至,南汉部队顿时方寸大乱,只得匆忙应战。在宋军猛烈攻击下,南汉近5万人全军覆没。解决了增援部队和大部分守军,当潘美再一次率部兵临贺州城下的时候,南汉贺州守军残部眼见守城无望只得开城投降。
此役意义重大,贺州失守后,宋军顺利打开了南下的门户,让南汉的核心地区暴露在宋军的锋芒之下。
作为此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和筹划人,宋军主将潘美准确的分析战场局势,并恰当的运用战术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从而有效的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完成了既定的战斗目标,不得不说潘美这仗打得很漂亮。
为此,我觉得应该为潘美同志澄清一些误会,让大家走出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误导,真正的认识潘美这个人。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家更为熟识的是他的另一个名字“潘仁美”,是一个阴险狡诈、好大喜功、公报私仇、陷害忠勇且“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在大多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都将潘美刻画成为卑鄙小人的形象,就好像老潘在这世上活了一辈子,除了陷害忠良外,就没有干过一件正事儿。
另外一些历史小学都没毕业的编剧,也就凭着自己小时候看电视剧的经历,就装着胆子用尽歹毒字眼,将潘美阴险的嘴脸推到了极致。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流氓编剧,我除了竖起中指以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方法来表达我对潘美同志的同情和对古装编剧行业现状的担忧。
吐槽总是无止尽,还是先来看看潘美同志的简历吧:潘美,性别男,字仲询,河北大名人。年少时期,潘美就展露了洒脱豪爽重情重义的大丈夫气节;19岁参军,加入了当时后周部队,与赵匡胤关系很铁,二人共同参与了后周与北汉的经典战役高平之战,此战过后潘美和赵匡胤在后周军队崭露头角;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正式接管后周政权之前,作为老赵的心腹,潘美被被委以重任,负责说服几位执政大臣接受老赵兵变的事实,潘美不辱使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后周三大首辅在潘美的说服下都纷纷表示认同老赵称帝。同年,李重进叛乱,潘美担任都监兼任副将,在拿下扬州后,又被留任为巡检,镇守扬州;在杯酒释兵权的清洗运动中,潘美更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忠诚取得了老赵的信任,巩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正因为潘美有能力有口才,而且重情义,是个值得托付大事的人,此番南征老赵才会委以重任。所以,单从这点而言,潘美同志还是很靠谱的。想想看,老赵是个聪明人,他肯定对自己战友很了解,他也相信自己的战友能够办成此事所以才敢能够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他,要是潘美压根就是一玩弄阴谋、毫无能力的大奸臣,老赵断然不会如此重用他。
至于后来潘美与刘继业(杨业)之间的事儿,在以后的章节中我还会提到,等到潘美尽忠一生,杨业也战死沙场之后,我将专门用一章来总结二人的功绩,用事实来给潘美同志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