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风雨飘摇
作者:半面公爵      更新:2019-08-30 03:30      字数:1991

中西路军胜利会师后,部队趁机在采石做了短暂的休整,而在这期间曹彬和潘美就队伍接下来的主攻路线问题交换了意见。经过分析,二人都认为目前队伍已经成功绕过南唐重兵防守地区,只要趁势突破金陵西线的防守地带,部队就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直逼金陵城下,与吴越部队共同围困金陵。

所以当下,部队要做的就是继续向东突进,在对手尚未完成兵力调动之前将其消灭,这种战术打法是老赵惯用的闪电战的套路,曹彬和潘美也对此了然于胸。

然而这时候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说南唐政府在得知金陵城被围困之后,势必会让驻扎在湖口等地的部队前来增援,金陵城防坚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来,更何况皇上的意思是围而不打,那么部队就有可能在金陵城的外围周旋,到时候增援部队赶到和城内南唐守军来个内外夹击,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大家的注意,曹彬和潘美二人如醍醐灌顶,惊醒之余带着些许庆幸。这阵子他俩自顾着攻城拔寨,满脑子都是合围金陵的事儿,至于后方安全二人竟然丝毫没有顾及到这一点。

如今既然有人找到问题的关键,身为主帅的曹彬就必须得引起重视,要知道后方不稳对于长途奔袭的部队而言可是最大的威胁。那到底该如何避免敌人前后合围的情况发生呢?又一个纠结的战术问题摆全军将士们的面前。

如果说,现在从西路军的主力部队里抽调部分兵力前去湖口周边待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被抽掉的兵力在主力部队实现围困金陵之前被湖口守军发现,两者之间兵力悬殊,一旦发生交火这股部队就会沦为炮灰,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战略意义。

调兵吧,不好把握时机且无法控制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而这些意外都将是决定最后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调兵,蒙着头往前冲,到了金陵城下也只能说干着急。旁人看来这的确是个死局。

曹彬这时也犯难了。

关键时刻,老赵又出现了,他老人家虽然远在开封,对前线的战事却是了如指掌,中西路军遭遇到的困局老赵也已经知晓,老赵也费了不少功夫来研究眼前的局势,几经权衡后,他派人给曹彬送来一锦囊。

此锦囊虽不及诸葛亮先生那般大手笔,倒也是如及时雨一般,让曹彬豁然开朗。

老赵在锦囊里提醒曹彬,可还记得那些被留守在城内的大宋将士们?原来西路军在攻下城池后都会委派一部分兵力留守城内,如果再加上投诚的南唐士兵,那么湖口往东沿线地区的留守兵力将是一股很客观的力量。曹彬只需将各个据点的士兵联系起来,足以形成一道自西向东的防御工事,另外这股力量还可以作为机动部队,适时夺取湖口以西的薄弱地区,让湖口守军顾此失彼。

换而言之就是,顺手牵羊,偷梁换柱,将敌人用来阻击我方的城防为己所用。经过老赵一番提醒,曹彬这下心里有底了。

他随即任命西路军将领王明为大后方总指挥,负责拱卫主力部队的安危,部队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快速机动的优势,分兵出击,在湖口周边地区打几次歼灭战,以此作为策应。

后方安排妥当,曹彬总算是安心了,中西路军没从此有了后顾之忧,将士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誓要让这江南之地来个天翻地覆。

十二月的金陵已经呈现冬日的肃杀之气,城里的老百姓都在忙碌着,自从采石被攻陷的消息传来,朝廷内主战派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在主战代表陈乔、张洎倡议下,南唐文武百官纷纷响应抗战到底的口号,并采取多项强硬的措施来回应大宋朝廷。

主战派代表陈乔认为,依照当前的形式来看,南唐政府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南唐在外围还分布着不少兵力,只要军民一心,大家坚守城池,等到各方增援部队赶到即可化险为夷。

陈乔的话听起来的确有几分道理,毕竟此刻大宋军队还没有真正到达金陵城下,金陵城还是有时间来准备的。

为了鼓舞士气,陈乔给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措施:首先就是更改年号。早些年南唐政府为了换取安宁已经向大宋称臣,年号也跟着大宋沿用,如今与大宋已经撕破脸皮,为了表明政府抵抗到底的决心,就必须与大宋划清界限,年号也得换;其次,在金陵城内及周围招募士兵,补充守城力量;第三,宣布金陵进入一级戒备状态,政府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保卫金陵的战斗中。

陈乔慷在一旁慷慨激昂的罗列自己的计划,此处省略一万字,李煜或许大部分都没有听进去,但陈乔“金陵固若金汤,扼守城池必胜”的观点却很让他动心,因为李煜觉着此前大宋能够突破长江天险那纯属运气,现在金陵已经有了防备,坚固的城防外加随时调动的增援部队,大宋是不会捞到任何好处的。

“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安排,我的时间很紧又要忙着陪周后,又要继续诗词创作,以后这种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不用再来请示我了。”草草嘱咐了几句,李煜匆忙的离开了。

留下陈乔一人在那不知所措,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陈乔叹了口气,心里想着:如今已经到了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没想到皇上却满不在乎,就跟没事儿人一样。

山河风雨飘摇,君王却沉迷声色,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皇帝,陈乔还能说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