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同志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绝对主角,所以有必要详细的介绍他的身世,说起来太宗赵光义早年的简历实在是没有什么亮点可言,与他二哥相差十二岁,他二哥在外闯荡的时候,赵光义却还只是父母身边的乖乖孩子。
童年时期的赵光义跟所有出身军营的孩子一样,都喜欢舞刀弄枪,生于乱世之中,男孩子投身军营是当时盛行的做法。年少时期,时逢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赵光义跟在他二哥的身旁,负责一些简单的事务。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对自己的弟弟颇为照顾,先后让他担任了诸如殿前都虞候、大内都部署、以及开封府尹等重要官职,赵光义倒也没有给自己的二哥抹黑,在任上不仅展现了他超凡的才能,还结交了不少有识之士组成了幕僚集团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总得来说,赵光义的童年和少年很平静,再加上他摊上了一个给力的二哥,所以此后的仕途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直到如今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取代了二哥长久以来把持的地位。
当皇帝就像应聘企业老总一样,年龄都是其次,关键在于你的经历,譬如你要没个国外不知名大学的硕士文凭,你要没在上市企业干过几年,你都不好意思给人介绍你是来应聘总经理的。
老赵目前也面临这样的困惑,早年经历太单薄,政治生涯又过于顺利,好像没有什么地方能体现他的资历和软实力。历经谣言四起的敏感时期,老赵强大的神经变得更为坚不可摧。既然自个儿简历说服力不够,那很简单,加呗。
诚如我们毕业后找工作那会,每天端着一碗泡面,打开文档像雕作工艺品一般给自己的简历上色,各类非正式团体的职务,各种鲜为人知的荣誉,以及所有能够烘托出我们高尚人格的经历都成为加工过程中的主要调料。大家都这么做,谁不做谁就是傻子。
老赵的脑袋何其灵活,今儿自个已经坐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手里掌握着许多独一无二的资源,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老赵可是立志要全面赶超他的二哥,现在才刚刚开始,简历这一块就必须得拿下。
很快,朝廷内一帮负责档案管理和史料记载的官员就被召进宫内,大家不知道皇上的用意何在,一个个都忐忑不安的前来赴约。
官员到齐之后,老赵十分客气的给参会的官员们打了招呼,毕竟新的开始得拿出新的姿态,一番礼数完毕,老赵开始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感谢诸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赴约,我赵某人很感动,今天召集各位前来其实只为叙叙旧,一来大家相互了解,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二来我也想听听大伙对新政有何看法和建议。今天我们放下君臣的身份,纯粹属于文史类的业余交流,大家不用太拘束,想说什么就只管说。”
老赵的开场白很亲民,大伙紧张的情绪得到缓和,现场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朝为官一天,就必须得说说自己的老本行,老赵正是出于这样考虑,将这帮史官召集到一起,无非就是想让他们自个把问题提出来。老赵相信有人会明白他的意思,替他把话摆上台面,而他即将要做的就是,在争论当中一锤定音。
宫廷政治就是这般委婉,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偏偏要弄得很复杂。
果然,有人上钩了。
“启禀皇上,自古以来每逢新君继任,都要修史以通告天下。如今朝廷时局初步稳定,我等恳请陛下重修历史,重整朝纲,以史为证,保佑我大宋基业世代繁荣。”话音刚落一些“懂事”的史官也跟着附和。
此举,正中老赵下怀,他赶紧抓住机会,继续套话。
“爱卿所言极是,国史关乎江山社稷,国史不正则江山不稳。近来我也正有此意,那依你所言,这历史该如何修订才妥当?”
“回禀陛下,臣以为史官的职责便是真实记录朝中过去发生的大小事务,国史也因此而来,所以我认为修订国史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花大力气投入人力物力去挖掘真实可信的材料,以此作为依据,再对国史一一修订,陛下以为如何?”
原本老赵以为这史官是个明白事理,分得清形势的人,没想到又碰到一迂腐顽固的老头,这让老赵心里暗自不爽。
他听完史官的建议,把脸一沉,像是在玩变脸杂技一般,声色严厉的补充道,
“史料当然要真实可靠,但我以为人是活的,史料是死的,咱活人不能为过去毫无意义的流水账所累。凡事都要往前看,咱现在的一言一行若干年以后都将成为历史,敢问诸位,历史的究竟是真实重要,还是影响重要?换句话说吧,你们以为后辈人喜欢捧着一本流水账发愣,还是钟情于历史传递出来的真善美?”
君臣配合不够默契,到这份上,老赵不再掩饰自己的意图,他直接了当告诉参加会议的史官们,咱宋朝的历史,特别是关于他的那段历史需要修改和补充,好吧其实主要是补充。
“补充”一词,在这里就有点ps的韵味了,把与你不相关的事情给你整出点关系来,把与你有关的负面信息统统过滤漂白,这一道道程序下来,史官们忙得不亦乐乎,老赵的形象也随着ps技艺的反复加工变得立体和伟岸。
当然,这事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老赵也明白历史资料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了全面照顾到各方利益,在保证二哥颜面尚好的前提下,赵光义不断的给自己脸上贴金。
譬如陈桥兵变中,老赵在其中充当的角色绝对是打酱油,在他的强压下,史官们硬是活生生的把老赵弄成二哥的首席助手,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老赵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有改头换面统一形象,统一思想,做好舆论工作,才能让老赵的威信在朝中树立起来。
一来二去,老赵由普通青年顺利华丽转身,成为一位身经百战,承袭天命,卓尔不凡的天选之人,高大上形象显露无遗。只不过他的形象树立起来了,史官们的节操却碎了一地。在强权和节操之间只能二选其一的时候,史官们别无选择只能妥协,毕竟节操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论斤卖,也不可当饭吃,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