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局
作者:行走的厄洛斯      更新:2019-09-01 23:42      字数:2058

金之俊一开口,就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不少老学究,言官,御史之流,纷纷出言弹劾,几乎要把金之俊达成奸臣,佞臣之流,也就是谢瑶环身为皇后,不同于寻常妃嫔,否则怕是奸妃误国的话都要说出来了,不过就算是没有,指着金之俊的鼻子骂的时候,却也隐隐有几分奸妃佞臣的意思。

不过,金之俊是何等人也,当初提出十从十不从的计策,导致大清坐稳了天下,被称为满清第一大汉奸的存在,多少年来,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骂名,可就算是这样,他在朝堂之上依旧是八风不动,不就是因为他的一直紧跟在顺治的身后,毫不动摇吗?

如今,便是面对这样的谩骂,也是面不改色,好似那些说明里暗里说的人并不是他一样。

很多事,其实都是不开口就好,一旦开了一个头,就再也止不住了,就好似决堤一样,并不是整个河堤都溃败了,一开始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口子而已,但正是因为这个小口子的出现,就再也抵挡不了了。

金之俊的话,如今就是这个河堤上的小口子,原本,对于给谢瑶环上徽号,朝臣王公,各有心思,争执不休,如今,金之俊打开了这个口子,那些蒙古王公顿时精神一振,的确,他们不希望谢瑶环后宫干政,这样只会动摇大清的江山社稷,可是他们却是非常希望谢瑶环能够拥有徽号,保证蒙古数十年的荣华富贵。

如今,金之俊开了这个口子,蒙古王公们也是纷纷上奏,皇后娘娘劳苦功高,帝后和谐,乃是天下万民之福,合该给皇后娘娘上徽号以示敬重,以安天下民心。

有了蒙古王公的发力,加上文武百官也是看出来了,顺治这一次又是任性了一把,铁了心要给谢瑶环上徽号,堵是堵不住了,要是真的让顺治一个狠心,让谢瑶环临朝听政,那才真的是大条了,思来想去,怎么样都是投鼠忌器,一些满清贵族对视一眼,最终无奈的同意了。

宗室和蒙古那边都同意了,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没有了一开始的声势浩大,况且,金之俊虽然名声不好,可不代表人家就是一个孤臣啊,说实话,金之俊名声再不好,也是手掌大权的存在,还是笼络到了不少的人,如今也开始为他摇旗助威,而且文武百官也不傻,在这样的情况下,谢瑶环上徽号,基本上就是时间问题,一味的阻拦,只会恶了顺治而已,得不偿失。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除了一少部分的顽固分子之外,基本上所有的朝臣要么是同意了,要么是默认了,甚至于,那一少部分的顽固分子,也未必是真的反对,只是屁股决定脑袋,占据的地位不同,就必须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意也只能是不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顺治的这一条圣旨,终于是传下去了。

消息传到后宫,虽然之前已经有过一次了,可是上一次到底只是意见,就已经让后宫闹翻天了,如今消息确定,谢瑶环真的要上徽号了,整个皇宫再一次掀起轩然大波,慈宁宫中,孝庄更是脸色骤变,还没来得及派苏麻喇姑去请顺治到来,便听到苏麻喇姑说懿靖大贵妃和康淑惠妃求见,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不少蒙古王公的福晋也是一并前来。

闻言,孝庄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孝庄知道,谢瑶环这一次能够成功的上徽号,怕是和这些人也脱不了关系,因为担心孝庄从中作梗,懿靖大贵妃甚至搬出了一众蒙古王公,不错,懿靖大贵妃和康淑惠妃,因为地位的缘故,能够在暗中一直和孝庄交锋而不落下风,甚至让孝庄有些疲于奔命,但是孝庄如果真的打算利用太后的身份使绊子的话,谢瑶环还是很麻烦的,就连顺治,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顾忌一个孝字。

不过同样的,孝庄自己也不是全然顾忌的人,至少,蒙古就是其中一个,这一次,懿靖大贵妃拉出这么多蒙古王公的福晋,也无疑是代表蒙古的一个表态,谢瑶环上徽号,对于蒙古而言,意义不下于孝庄这一个太后,甚至于比起孝庄,谢瑶环的地位上徽号之后还要更稳固一些,尤其是她还年轻,能够保证蒙古的利益更久。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王公才是最不希望谢瑶环上徽号的事情有什么问题的,因此,听说孝庄反对给谢瑶环上徽号,这些蒙古王公没有丝毫犹豫的,就让各自的福晋入宫,求见孝庄了,至于真正的目的,自然是让孝庄不要乱来。

多少年来,因为成为太后的缘故,孝庄在大清的地位及为尊崇,便是蒙古,也是以她为尊,甚至于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如果不是因为本身出身涉及到方方面面,也绝对比不上孝庄的地位。

结果,如今,谢瑶环刚刚地位稳固,蒙古王公就迫不及待的抬举她,甚至不息让自己的福晋来敲打孝庄,是的,在孝庄看来,这就是敲打,自己身为大清的皇太后,居然被敲打,这让孝庄如何不怒。

不过可惜,便是再怎么盛怒,孝庄到底不是顺治,也做不出顺治那样时而任性的举动,在整个蒙古的压力面前,她只能选择退让,看着谢瑶环的地位逐渐稳固起来,如今,孝庄的心里可以说肠子都悔青了,如果不是自己让谢瑶环入宫,如果不是自己帮助她稳固后位,她哪里能有今天。

越是后悔,孝庄心里对于谢瑶环也就越发怨恨起来,不过,孝庄也很清楚,如今谢瑶环的地位已经稳固,再想动她,就不容易了,哪怕是顺治自己,都不容易做到,为今之计,只能暗中出手,翦除她的羽翼了,想到这里,孝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沉着脸说道:“苏麻,去拿哀家的诏令,这些年来,那群人也该动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