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资本的束缚容易吗?
应该是很难的,毕竟这个怪圈存在了这么久。
都是生活就处于物质社会中,陷入它编织的幻象中,沉醉其中。
喝水吃饭人人离不开,有益人体的水和恰好适量营养的饭最好。
都说喝开水最好。
但,水的寡淡无味也就有了被各种名头侵占的饮品。
饭食营养充足还要适量运动促进吸收。
别说有了小肚子,就怪饭好吃。
自制力也是b数的一种……
说来说去还要从老祖宗的经验教诲中汲取些智慧的。
常亮胡思乱想的一通咸吃萝卜淡操心。
完事就是自己需要用心的地方了。
常亮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从新组织发言稿。
心机boy上线。
油腻男有些慌,这活儿幕后人员真的烧死脑细胞哇!
营养真的有点匮乏,白头发不染发都盖不住了。
想起自己的头发,莫名其妙的开启小差。
————
语言的运用真是门艺术。
汉语言的表达艺术更是世界的瑰宝。
这种自信常亮还是有的。
外交上最严厉的表达一种态度,经常用到经典文言文名句“勿谓言之不预也”。
咱说好了,你可别后悔!
简单贴切的表达了观点,内敛的态度和暗暗发狠的语气隐藏其中。
就问你发不发毛?
所以说汉语言表达更是一个技术活儿。
你说常亮脑壳不疼才怪。
虽然他要说大白话……
你要知道用话语能说服国人中的人精,语言艺术的掌握情况对常亮来说,还真的不是一蹶而就能成的。
技术不够,手段来凑也决定不了你的高度。
提高技术不可能,那就尽量减少纰漏。
b数自在人心,常亮心有戚戚。
嘴皮子可不是他的长处,烂笔头反复写上几遍关键点,记忆一下别到时候想不起来就尴尬了。
这又不是熟人谈事情,忘记了插诨打科就能躲过去的。
能努力去做的,就不要主观的找理由逃避。
“不惑”后“知行合一”对常亮还是蛮重要的。
慢慢主观养成点点滴滴的积累习惯还是有了反应。
徐光头从片场回来一个电话问了房间号就摸了进来。
没有通报桑宏俊,常亮准备先拿光头试一试。
徐争坐椅子,常亮盘腿坐在床上开口。
“这个项目体验的怎么样,徐哥?有什么感受先谈谈……”
“哟,我怎么听着你这态度让我浑身难受呐……”小小的玩笑脱口而出。
常亮翻了个白眼就准备开怼。
“别,就这样,挺好的,我真的喜欢这种难受……”人精调节气氛的手段很溜。
常亮没好气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身子前倾侧耳作听的姿态。
“咳咳,这次真的心里有些燥,不得劲有点多。……你这个项目的主意,真的是让我咬牙切齿的念叨你,知道么?嗯?”徐光头怨气很大,剧本出来镜头就被细化到每个画面了,想改写小情节都不行。
他主要把控镜头和演员的表演效果方面,布景道具、美术指导、收音这些还有三个副导演分别向常亮负责。
不错,就是向常亮负责,这也就是说他就是制片人。
这个剧组完全就是个小投资,预算总成本一共2500万。
常亮代表宏阳文化和主角张二山的个人工作室分别配额10%、5%。
常亮这边是剧本加配资,算是交给老桑运营自媒体后的收入全投进去了。
另外的份额就是吴晶和光头分了,光头的份额占了45%。
光头0酬劳投了一些进来,二山也是这一种操作方式。
实际上可支配的资金也只有1500万而已。
剧组都运行完一小半了,常亮才又到岗就位。
怪不得老徐同志怨气大,你常亮去参加完看片会,就又给自己放假了。
是的,常亮和齐豫在剧组呆了不到20天就溜着去看片会了。
然后就回家呆了个几天。
常亮对于徐争的话不置可否。
我知道你是个演员,唬谁呢!
“诶诶,讲重点撒……”常亮直接撇开这个问题,提醒到。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常亮对一个人相处的方式,还是靠着直觉来的。
徐光头在不到20天内,表现出来的一个习惯不会一时间就突然没了。
只要他摸光头了,你就可以确定他在表演或者说是在玩小心思。
刚才他话语停顿的时候就摸了一次,常亮全神贯注下就心领神会了。
“切,重要吗?”
“……比较重要”常亮想了想还是说。
“呃……怎么说呢!我自己也琢磨过这样搞!但,完全没想到会这么让自己难受……,早知道我就不做这个戏的导演了。当初就该……”
“马后炮谁不会啊,老徐!说说你是怎么琢磨的,介绍介绍……”常亮打断,关于光头琢磨过这个事很有兴趣。
“介绍什么?介绍我当导演的受难日?还是你常大制片的‘优良传统’?”
“诶诶,认真一点行嘛?我是真的很好奇,你们做导演的拍片子,从打磨剧本到立项,再到上映下映结束,是怎么一个心历路程……我要掏心窝的话!”常亮这时候确实是好奇的不得了,尤其是光头提到过他也琢磨过。
一个演员优而导成功著名,如何转行从业一直保持优秀的品质和口碑,这是汲取优秀的一个了解过程。
徐争白眼送给常亮,这就要我掏心窝子?
常亮“嘿嘿”一笑,岔开这个尴尬的话:“也是……,那我先说一下我的一些了解和思考,以及一些思路……”
掏心窝子可能吗?自己不要太单纯太主观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道德标准、人类通行的智慧警言,常亮一时就给忽略了。
“三思而后行”人要表里如一,从一而始终保持“不逾矩”,孔夫子都这样要求自己。
我们之所以认同“夫子”,都比做为“圣人”的称谓,归根结底是对真理的认同……
人和人相处,彼此信任和能敞开心扉的交流,有些经历是参考,如何做到是学问、也是做人的本领。
看常亮和徐争的这个交流中的小尴尬,这就是b数不再心中,是想当然的主观表述。
那各位读者有没有自省反思自己的交往习惯,如何让自己表里如一呢?
别说自古套路得人心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傻话糊弄自己……
从古到今的的名言警句多少,总会有些让你念念不忘记在心头,影响着你的行为习惯。
下章伴随交谈探讨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