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镜也是一怔,接连遇到两个和他那个世界里名字一模一样的朋友,冥冥中,这是不是说明了点什么?
见马芸听了自己的“个十百千”计划后没有走,苏镜心情不错,主动走到他身边攀谈起来。
“马芸先生在咱们天启坊是经营什么业务的?”苏镜问。
马芸看着苏镜,不好意思的摸着后脑勺回答说:“没没没,苏集市长,我现在没什么本钱,就只会一点点外语,现在不过做着一些翻译的工作。”
苏镜一愣,继续追问:“那马芸先生对我的‘个十百千’财富打造计划有兴趣吗?”
马芸又是略带羞涩的笑了笑说:“我不知道,但凭感觉来说,我认为苏集市长的计划,一定能够成功。”
苏镜没得到想要的答案,继续问道:“听说马芸先生经常在咱们天启坊拉投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马芸脸色一变,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看着苏镜问道:“苏集市长,我……其实,我脑袋里有一个构想,只是现在这个构想吧,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但是苏集市长,请您相信我,我绝对不是在骗钱啊。”
这时,强壮的史莱克笑着走过来,一把将马芸提了起来,笑嘻嘻的讽刺道:“哟?你马老三不是在骗钱,那天底下恐怕就永远没有骗子了。在苏集市长面前,你还敢撒谎?”
“啪嗒!”一声,史莱克一把将马芸丢在了地上。
苏镜还想说什么,马芸站起来,脸色一红,拍着一屁股的灰尘,赶紧落荒而逃。
“美娜,以后对这个叫马芸的年轻人多关注一下,没准儿,他以后会是我们‘个十百千’计划的一份子。”
此话一出,几个工作人员不由得面面相觑。
林美娜也是嘲笑的低声说道:“这种骗子也能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那这个世界当真是要疯狂死了。”
大家对苏镜的这句话,都没有当回事。
接连三天,苏镜带着手底下这几个人在清源城展开了全面调研。
调研之后的情况,让苏镜差点没晕死。
北国,果不其然是第三大陆最穷的国家,产业业态单一、商业格局严重不足,清源城好歹也是堂堂北国的都城,整个都城里,居然连一家银行都没有,一个肯德基也没有,居然连一家咖啡店也没有……
不能时不时的喝一杯星巴克,这是多么让人不爽的一件事?
不能时不时的去看一场巨幕电影,人生还有多少乐趣?
不能在烦恼和高兴的时候来一根儿香烟,岂不是太过悲剧?
更让苏镜无法理解的是,北国的人居然没有统一的学校!!!
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私塾性质的小学堂,没有苏镜那个世界的幼稚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高中什么的,更没有什么培训班、技能班……
还有,北国的娱乐产业也是相当的匮乏,大街上,居然连巨幕广告屏都没有,很少有明星代言的广告……真不知道老实巴交的北国人民平地到底是以什么为乐趣?
苏镜琢磨了一下,给出了总结,正因为如此,这个国家才会是最贫穷的第三大陆里最穷的国家吧——没有之一!
不过,苏镜想了想,忽然心里一亮,既然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么lo,那这同时也是自己的商机啊!
把那个世界的诸多商业形态全部复制过来,自己岂不是很快就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大富豪?
不要说远了,就是在整个北国开一家“肯德基”的快餐店,这财富……也是非常恐怖的好不好?
要是自己再打造一个叫“碗大广场”的商业综合体呢?
或者,自己经营起一家名叫“花艺兄弟”的娱乐公司呢?
想到这里,苏镜竟然有点激动的想要跳起来了!
第三大陆的北国,基本上就是一穷二白的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正因为他的一穷二白,也才可以给自己这么多发挥的空间啊?
偌大一个清源城,居然连一栋层以上的楼房都没有,怎么能叫都城?!
只是,面对这么一个空白的大蛋糕,激动的苏镜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呼……”
在办公室里,苏镜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尽量把自己从对未来的激情憧憬里拉了回来。
他让自己快速恢复了冷静!
是的,作为曾经天启集团的总裁,冷静、思考、判断,是他一贯成熟的标志。
冷静下来之后,苏镜也才猛然发现,这个业态不多、商业单一、娱乐行业凋敝的都城,实际上,都城里的城民们的消费和水平似乎也并不是很高,消费思维也不是很强烈。
这个世界没有香奈儿之类的化妆品和包包,女孩子们买着三四十元的胭脂水粉也是甘之如饴。
这个世界没有庞大的娱乐产业,但清源城的城民们每当夜幕西下的时候,都喜欢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消磨时光。
这个世界没有电**车、汽车、飞机,但清源城的城民们却喜欢走路作为自己出门远行的首选。退而求其次,顶多也就是骑马而已。
冷静下来分析的结果就是,清源城,乃至整个贫穷的北国的城民们,其实消费意念和习惯都很落后。
这也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落后,商业形态自然而然就很萎靡了。
这是一个国家城民们的问题,该从哪里开启突破口呢?
这是一个大问题。
苏镜知道,虽然自己的脑海里带着那个世界里的很多商业形态,甚至是暴利赚钱的方法和途径,但自己的步伐如果太过超前或进行的太过突然的话,势必会引来相反的效果。
所以,第一个突破口,他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苏镜想过开银行,吸引大家来储蓄,给大家派发利息,然后用集资来的钱放贷赚钱。不过,整个清源城需要大规模用钱的项目和地方几近于无。
他也想过靠炒地皮和房地产一夜暴富,可是,整个清源城的人口规模也不过100来万,这点人数跟苏镜的那个世界里一个三线城市也比不了,修那么多房子卖给谁呢?
东想西想,想来想去,好像每个项目都可以大干特干,但每个项目好像又都不符合北国、清源城的实际一般。
到底,该选择哪一点作为突破口呢?
苏镜有点恼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记者的一篇小文章,忽然引起了苏镜的注意。
这个报纸是清源城最大的报纸——《清源日报》。这个名叫柴敬的小记者,写了一篇纪实文学——《穹顶之下:侧看清源城民的“乐而忘忧”》。
苏镜快速浏览了一眼这篇文章,忽然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喊了一声“好!”因为,他的突破点,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