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请罢西戍
作者:覃仕勇著      更新:2019-09-11 13:50      字数:3285

狄仁杰第二次出任宰相期间,朝廷又大肆征兵戍守安西四镇,老百姓不堪其苦,怨声载道。

安西四镇,是指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西域四个军镇。

话说,贞观十四年八月,唐太宗灭高昌国,九月,于西州交河城 置安西都护府,由该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请和亲,唐太宗即索要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开始派遣军队进驻龟兹,并将安西都护府自西州交河城移至龟兹国都城,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统一由安西都护兼统,这就是最初“安西四镇”的由来。

因为这时候的西域,北有突厥,南有吐蕃,有了安西都护府和四镇的障护,唐朝才得以控制着西域,控制着丝绸之路。

永徽元年,唐高宗抱着“务在养人,不在广地”的消极思想,宣布罢弃四镇,安西都护府随之迁回到原址西州。

四镇一撤,唐朝的统治范围大为收缩,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则趁机发起叛乱。

显庆二年,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并吸引了罢四镇所招致恶劣后果的教训,于次年将安西都护府迁回龟兹城,恢复疏勒四镇的防守和管理。

咸亨元年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安西都护府被迫后撤,四镇再罢。

调露元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引军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重置四镇。由副大使﹑安西都护王方翼在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以代焉耆。则从这一时期起,安西四镇改为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碎叶代替了之前的焉耆)。

垂拱二年,吐蕃再次侵边,唐朝兵败,四镇再次失守。

长寿元年,武则天平定诸王之乱后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还击吐蕃,王孝杰身先士卒,在严寒中“裹足步行”,长途奔袭,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恶战,终于击败了吐蕃,收复四镇。

考虑到安西四镇多次失陷,武则天为巩固西疆的边防,先是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而为了使四镇形势彻底稳定,进而保证帝国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又逐年增兵。

在该背景下,狄仁杰经过深思熟虑,并缜密考证,上了一道颇受争议的《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其疏大意如下:

臣闻天生四方夷狄,皆在先王封域之外,东与沧海相距,西有流沙阻隔,北被大漠横断,南有五岭隔绝,这是上天用来限制夷狄而界别中外的。自从有上古典籍所纪,声威教化所及的,凡三代不能达到的,国家兼吞了它。这也是今天国家四周国境已远超夏殷朝的原因。诗人歌颂太原罕有攻伐,努力推行江、汉平原的教化,这也是前代遥远的苗裔已在我国域内之中的原因。前汉之时,匈奴无岁不犯边,杀人略物。后汉则西羌屡侵汉中、东寇三辅,入河东上党,几乎杀至洛阳。由此看来,今天陛下所辖土地,也已远过于汉朝了。

现在如果要到域外荒凉之地实施武力,在绝域中邀功,则会耗尽府库的财物,争来的却是贫瘠的不毛之地,得到了这些地方的人也增加不了多少赋税,得到了这些土地又不能耕田养桑,只求统率远夷,却不从事巩固本土,安定民心,这是秦始皇、汉武帝的所为,不是尧、舜;二帝及夏禹、商汤、周文三王的事业。

一味追求超越荒蛮以外的地域为国界,以在渺无人烟的荒漠中驰骋为快事,这是不爱惜人力的表现,也是失天下民心的原因。

昔年秦始皇穷兵黩武,以扩大国家版图,结果男子不得耕耘于田野,女子不得养蚕于户内,长城之下,死者如乱麻,于是天下溃叛。

汉武帝追思汉高祖白登之围的羞辱,凭借文帝、景帝大治的积储,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击匈奴。造成府库空虚,招致盗贼蜂起,百姓嫁妻卖子,流离失所而流浪于道路上的人数以万计。汉武帝晚年终于觉悟,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民侯,尚能为上天所佑。民谚有说:‘再走翻了车的轨迹,未必就安全。’这话说的虽是小事,也可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近年来国家的军旅濒濒出动,军费开支巨大。西边戍守四镇,东边驻防安东,调度的费用逐年增多,百姓虚弊。开守西域,仿佛以石垒田,有损无益。辗转运输的车辆在路上往来不绝,就连车轴都被磨耗磨空。像这样穿越沙漠、渡过海洋,分兵防守,行役时间又长久,怨妇旷夫越来越多。以前有诗人称:‘王事靡监,不能艺稷黍。’‘岂不怀归?畏此罪罟,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这些都是怨苦思念的词句。上对此如不体贴抚恤,那政令就不会行得通;政令行不通,就必然会使有害之气发生;有害之气发生,那毒虫螟蛉就会生长,水灾旱灾就会泛滥了啊!正值现在关东发生饥荒,蜀、汉之地有人流亡,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苛捐杂税从未停止过。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就会相率为盗,国家的本与根一动摇,忧思就不会少。究其原因,全都是贪功远戍方外,耗竭中国,争域外不毛之地,不体恤苍生子民的缘故。

以往汉元帝采纳贾捐之的计谋,停止了对珠崖用武;宣帝用魏相的策略,放弃了车师的土地。难道他们就不慕尚虚名吗?不,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他们担心劳困人力啊。

近贞观年间,攻克平息域外九姓部落,册封李思摩为可汗,让他统率各个部落,夷狄有叛乱的就讨伐,有投降的就安抚,这就有避免消耗、保存实力的意义而没有远戍劳苦百姓的徭役。现在阿史那斛瑟罗是阴山贵胄之后,历代雄驻沙漠,如果委任他驻守四镇,以统率域外各部落,封其为可汗,派遣他抵御寇患,那国家既有扶植部落的好处,又没有辗转运输的劳苦。放弃四镇,使中原得到好处;罢守安东,辽西获得实惠,节省远戍的军费集中兵甲器械镇守要塞,恒、代的镇守牢固,边关州郡也就丰足了啊!况且,历代抚绥夷狄,只是防其越境内侵,如果他们能安分守己,不侵袭我中原,我又何必穷其窟穴,像与蝼蚁计长短一般和他们缠绕呢?

况且,行仁政的外域安宁,可以缓解域内危机。希望陛下将绝域之地弃之度外,不要以之未平为念,只要下诏让边关军队谨慎守备,以逸待劳,那么将士们会力量倍增;以主抵御客侵,那我方就会得到方便;坚壁清野,敌寇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们主动出击,深入就有寸步难行的忧虑,浅入又没有缴获俘虏的好处。这样,不到几年,四镇与安东二处的敌寇可以不用讨伐就臣服了。这是名将李牧制匈奴之策,也是当今之要,这样坚持数年,便可使四镇与安东二处的敌寇不击而服。”

从狄仁杰的奏疏中不难看出,他所说的“请罢西戍”的本意并非是舍弃边疆不要,而是撤回镇将防人,把防务交给忠实于唐朝的羁縻府州长官即当地土著首领来负责,从而减轻国家财政和人力负担。

平心而论,幻想不费人力物力单靠羁縻政策就能维持边疆安定实属书生之见,此前唐朝就出现过拔四镇而引起边境防线大溃的惨重教训,但狄仁杰此议也体现了他那悲天悯人、痛惜国家力耗损的一片苦心。

狄仁杰此疏一上,即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崔融、郭元振等人也纷纷上疏,四镇弃或守的问题这才有了定论,武则天继续向四镇增兵,西域的控制力也就继续牢牢掌控在唐朝的手上。

四镇之中,安西都护府设置在龟兹,龟兹即为安西四镇之首,常驻军有三万人。这三万将士平日按照军事建制进行屯田和放牧。朝廷对屯田管理异常严密,按照开垦的土地,每5000亩设一屯,屯兵500人。并非以军官担任管理者,而是从士兵中选拔“善农者”为屯官和屯副。

按驻兵屯田面积算,龟兹也名列最先,有“安西二十屯”之说。按照每屯5000亩算下来,唐朝守军在龟兹共开垦十万亩土地,建成了当时西域最大的屯田基地。

于阗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唐朝即以于阗为中心守卫和控制西域南部的边境线。

疏勒则是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会合之地,唐朝将士屯戍的营地被称为“疏勒七屯”,驻守着大约3500名士兵,管辖周围三万多亩的土地。

碎叶的守军多达一万人,共屯田十万多亩。碎叶的名字被很多中国人所熟记是因为,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安西四镇的设置,不但使大唐的边境得以安宁,国家疆土也得到了更进一步开拓。而四镇将士的长期屯垦,在减轻了唐中央政府大量军费开支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时至今日,龟兹、疏勒、于阗所在的今库车、喀什、和田等地,均是南疆地区的主要绿洲。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