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多事之秋
作者:乐止      更新:2019-09-13 01:52      字数:2214

夜晚,寒风凛冽,明月当空,拓跋濬望着眼前的篝火轻声问道:“完达突,你不在邯郸待着,干嘛跑到新郑去?”

坐在拓跋濬对面的长袍男子将一支树枝扔进火里淡笑道:“不过是接了个大单子罢了。

”“哦?是什么样的人值得你亲自出手。”拓跋濬伸了一个懒腰挪动挪动胸前紧身的绷带好奇道。

完达突答非所问“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是回多尔济桑还是留在新郑?”

“当然是回去了,在草原上蜉蝤卫都没能战胜燕云骑,在新郑我更不是苏长询的对手。”拓跋濬摇头自嘲道,说道这里他欲言又止。

仿佛知道拓跋濬的想法,这位名慑七国的刺客组织首脑叹息道:“不用给我道谢,这次救你羌王已经付过足够的酬金。”

“大兄,他……”

“:你在午子谷中伏被捕后,羌王的处境并不乐观,你那些兄弟侄儿一直觊觎王位,蠢蠢欲动,如果不是忌惮王城里的蜉蝤卫,说不定鬼影根本接不到你大兄委托,你们兄弟俩真的只能泉下相见了”

听到羌王处境后,拓跋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双眼充满担忧与杀意:“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群贱皮子。”说完拓跋濬起身便要离开“不管怎样说我又欠你个人情,下次来多尔济桑我请你喝酒。”

完达突望着这位早被他划进寥寥无几的朋友圈里的家伙,轻声道“:虽说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起,七国越来越重视骑兵,但最灵活的轻骑始终还是草原上的蜉蝤卫,黑旗军,以及天宫上的护灵团,这次你冒然出兵中伏,并不是蜉蝤卫不如燕云骑,未来日子还长,你和苏长询交手的机会还有很多,且勿因一时胜负而气馁。”

:“哈哈哈哈”,拓跋濬仰天大笑挥了挥手就此向北离去,身影一晃便消失不见。

…………

…………

拓跋濬离开后,完达突叹了口气“:走吧,咱们回邯郸”,离完达突不远处一个正盯着自己掌心处欣赏的瘦小男子赶紧起身,手一甩,几条红色的虫子被男子扔进火堆里。

“让新郑里的其他人撤回来吧,苏长询与卫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是”

“:将酬金退还给屠先父,这单生意咱们不做了。”

“:这…………”

:“现在他的精力都放在燕韩边境以及苏长询上,至于我们他巴不得我们离韩国越远越好。”

“喔”

山间小道上,一高一矮两道身影向西方走去,旭日初升。鱼肚白色。

…………

…………

梅花轩,

卧房里陈旧将手中的黑皮书打开,从身旁的包裹里取出一瓶白瓷药瓶,打开药瓶将红色的药水倒在黑皮书页上,红色的药水很快漫延下浸,书页上原本的黑色字迹缓缓变淡,新的红色的字迹缓慢出现,在墨家洗尘水的作用下,《越人曲》露出了真迹,在书中新的内容里除了文字外还有一些人体经脉图,每一张人体经脉图上都有不同的打坐姿势,在蓝色的经脉图中,最显眼的是人体心脏处红色的标记,元一,这正是陈旧将要打开的第三处命门。

………………

………………

在第二天的响午,新郑城墙处皇城监贴出新的告示,长信候苏长询正式成为了韩国新任左相。

十多年来不理朝政的韩卫王第一次来到宣阳殿召见众臣,从二公子韩重申死后韩卫王就一直闭关修炼,不见外人,朝中事物向来由太子韩瞬主持太尉屠先父辅佐,除了三年前国使被杀,起兵攻燕时卫王召见过屠先父。这些年其他的事情韩卫王几乎从不插手。

然左相之位百官之首,事关重大,即使是韩瞬也不得不上奏请示,可惜对于苏长询继任左相一事卫王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直到鬼影的人出现在新郑中,这才触到了韩卫王最为敏感的一处神经。

十多年前,在新郑发生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刺杀,当时的左相同时也是卫王的亲弟弟平阳候以及儿子韩重申都死于刺杀中,一夜之间卫王失去了两位至亲,一位是给予厚望培养多年的王朝继承人,一位是一同长大的兄弟,而当时参与这场谋杀的正是燕国太子丹手下的刺客组织鬼影,这让卫王对鬼影与燕国恨之入骨,在第二年的立春,韩国发动了著名的奂田之战,韩将暴鸢三个月攻下燕国二十余城,一路打到奂田,直到齐国与稷下学院出面干涉,韩国才退兵。

自从这场血案发生后,卫王下旨鬼影门人凡踏入韩国境内格杀勿论,这次鬼影影尊完达突和手下不仅潜入新郑更是从蛟狱劫走青阳王,卫王龙颜大怒,鬼蜮,卫离豹,公仲朋,太子,甚至远在万里外积雷山边境的屠先父也遭到卫王怒骂,从记事监的入境记录看这些人来到新郑已经三年,在王城下隐藏了三年竟没人发现,在冲百官发完火后,卫王直接认命苏长询为左相,统御百官兼顾负责京城守卫之责。

…………

…………

太尉府书房里,陈旧在蛟狱狱卒捉凶的院里见过的驼背老头正将手里的笔墨放下,忧心忡忡地把刚写好的书信密封好,呼唤道“:来人”。

门外走进来一个家仆,“:挑一只最快的血鸽,务必将这封信快速送到积雷山老爷手里。”

“是,宋管家”家仆行了礼,拿着信朝鸽房走去。

留下的老人望着书房的木椅陷入深思,以前老爷就喜欢坐在这里望着舆图思考,如今老爷一离开新郑,整个王朝的局势就不在太尉府的掌控里,阳奉阴违的鬼影人,野心勃勃的太子,性情暴躁的卫王,这些都不是他能应付得了的。更何况那位深不可测的长信候,即使是老爷平时谈论到其人,也是三分推崇七分忌惮。

离开了老爷整个太尉党竟无一人能够能撑起这风起云涌的新局面,以前老爷总叹息手下庸才居多,无肩挑大任之才,今天看来老爷说的不是假话。

如今只能期盼韩燕边境形势有所好转,老爷能尽早回京。

幽幽地叹息了一声,对于他和新郑的很多人说春秋二十五年这是个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