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交人于无心之间
作者:大西洋马哈鱼      更新:2019-09-17 06:59      字数:9451

飞机升空之后,郭钰打开电脑,开始阅读那个名为“交人于无心之间”的word文档。仅仅瞥了几眼,她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第一个文档在正文前有个楔子,其中写道:最近一年多里,海无涯在有意无意之间结交了不少有情义、有见识、有实力的好朋友。说是有意,强调的是交朋友的心意是一以贯之的。说是无意,体现的是从一开始并无什么具体的功利目的,更不知道他们中的有些人会成为平息“剽窃风波”的神兵利器。

海无涯把这些朋友定位在“散人榜”上,不苛求他们舍身赴义、全力以赴,也不要求他们随时听从调遣和安排,只追求个广通声气、广结善缘,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朋友多数都是与他单线联系,有的郭钰知道个大概,有的却是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般隐在云端。他把握的原则是,交朋友不能有具体的目的,否则就不是交朋友而是处关系。心里怀有具体目的,就必然会在言行上显现出来。

这次海无涯在“剽窃风波”骤起时夤夜相托的五位朋友,一位是燕都南城区警界的实权人物,一位是广有影响的文化媒体大亨,一位是在社会上广有人脉的现代侠客。另外两位,姓乌的青年男子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叫“刻舟”的是一个流落燕都的青年创业者。

在第一个名为“交人于无心之间”的故事里,海无涯同样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写道:

铁队长是燕都南城区警察分局刑侦支队的资深副支队长,一级警司。他的独生儿子是燕都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一次家长恳谈会上认识了友情出场的兼职教授海无涯。铁队长一心想把儿子送到英国名校留学深造,却苦于门路不清、渠道不畅,听介绍说海无涯教授是留学英国的海归精英,就专门凑上去自报家门、开口求教。海无涯二话不说、慷慨允诺,从联系伦敦理工大学到亲自写推荐信,再到辅导学生面试和通过朋友联系住宿等,前前后后帮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忙。铁队长感激不尽,在孩子出国后几次备下既精致又实用的礼物登门致谢,海无涯都是痛痛快快把礼收下,待客人告别时再回上一份价值相当的礼。比如铁队长带来两盒极品龙井,走时带走的就是两盒三十年的熟普。还有几次铁队长摆下盛宴,请海无涯共进晚餐。每次海无涯照样是一口答应、欣然前往,与铁队长推杯换盏、相聚甚欢。但是时隔数日,海无涯也会找个合适的茬口,选一处特色餐馆,找一两个有趣的陪客,搞一次以铁队长为主宾的朋友聚会,其中有一次就是在运河美食,请郭钰以警官大学小学妹的身份当的陪客。一来二往,彼此成了相交甚密的好朋友。铁队长以警察特有的敏锐感觉到,海无涯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知识渊博、人脉丰厚这样简单,这个朋友境界高不可攀、实力深不可测,结交这个朋友似乎就像是买了一份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保险,总有一天会有大用、受大益。

果如铁队长心中所想,在儿子出国五个月后,海无涯教授又帮他度过了一场大劫难,说是再造之德、救命之恩也不为过。

铁队长是燕都警官大学刑侦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办案一丝不苟,职业精神极强。从警二十余年,以他的能力和业绩,本该升迁到更高的位置。可曾经有过的一次晋职机会都得离开刑侦一线,他不耐机关工作的刻板和空洞,干脆婉拒掉了。他喜欢刑警工作的挑战和刺激,也怀有一种匡扶正义的神圣感。平日并不文艺的他,却是温瑞安小说的铁杆粉丝,尤其喜读《四大名捕》系列,对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心怀景仰、津津乐道。这份情怀提升了他也拖累了他,既让他始终保持了一股向上向善的心劲,使他不那么油腻污浊,总有一份愿景是不可以忘怀的,又让他经常持有一种不入俗流的执拗,使他不那么灵活变通,总有一条底线是不能够逾越的。

这次险些把命送掉的大劫难,就是因为他怀有的这种理想化情怀惹出来的。

铁队长做的行当古称“六扇门”的捕头,所谓“六扇门”是古代衙门的别称,而衙门就是掌握着公权力的地方。在现代社会里,刑警这个职业行使着公权力的强制性手段,管控和处理的是最激烈的社会矛盾,事关人的荣辱得失乃至生死大限。虽然自古以来都有人命关天之说,虽然现在更是强调有案必查、命案必破,但实际上受人力、时间、经费等条件所限,无果而终或是被迫挂起来的疑难案和无头案并非罕见。正因为如此,这一行不仅权力着实不小,而且权力的自由裁量尺度也非常之大,除了少数特殊的案件,多数时候刑警在办案的先后顺序和实施力度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性,因而也被各方人士高看一眼。寻常百姓人家还好些,不惹事不生非,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但一些树大招风的富豪显贵、名人名角,常常是你不惹事事却主动找上门来惹你,这些人见了铁队长他们反而要格外客气几分,为的就是万一有点儿什么麻烦,刑警能当个事来对待。至于那些在刀口上喋血捞世界的黑道人物,就更是巴不得与铁队长等人扯上点儿交情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行是必较容易得罪人的,莫说贪赃枉法与秉公执法都会得罪人,就是循规蹈矩和敷衍塞责照样会得罪人。

铁队长虽然怀有一份理想化的情怀,但肯定不是纯而又纯的书呆子,不然他早就混不下去了。在一些可这可那的事情上他也懂得变通、能够变通,但是变通的幅度不能超越他心中的那条底线。他的底线就是恶意伤人、刻意害人的坚决不放过。坚守这个底线是有风险的,也是可能付出代价的,多少年一路走下来,所幸没有遇到什么来头巨大或心狠手辣的主儿。不过最终还是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这次铁队长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而且是一条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的河,让他深陷其中,差一点儿就落个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南城辖区内有一个姓黄的知名画家,专攻元代倪瓒纸本水墨为主的山水、竹石、枯木等,而且在模仿之中有创新,传承倪瓒画法疏简、格调幽淡风格的同时,又略微增添了几分西方印象派画作对瞬间视觉的感受和对光线、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这种画风虽然不为画坛正宗所接受,但在众多玩票的业余爱好者中还是很受追捧的。

成名后十多年的经营,让黄画家的殷实程度远非外人可以想象。不说西山的别墅和闹市的商铺,单凭南城龙抓槐胡同里拥有的一座小小四合院,就值一个天文数字。不过他平日里倒也低调谦和,日常起居和平常出入并无浮夸张扬之处,在南城的社交圈子里不那么令人瞩目。惜乎有个二十岁的独子不争气,仗着老子有钱日日花天酒地、夜夜买醉寻欢,是南城各个娱乐场所的常客和豪客。花钱作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虽然有伤风化,却不是铁队长的刑警队所管的。不料有一次黄家小子玩“嗨”了,借着酒劲的壮胆和同伴的鼓噪,公然在包间里把一个在ktv勤工俭学当“公主”的女大学生强奸了,而且还用啤酒瓶子打破了一个前来劝阻的领班的头。事发之后,女大学生羞愤之下跳楼自杀,虽然侥幸未死,只是摔折了腿,却把事情闹大了,让ktv老板和黄画家想花钱私了的企图难以实现。铁队长接手这个案件之后,丝毫不予通融,坚决把黄家小子缉拿归案,而且亲自下手调查取证,攻破ktv老板设置的重重伪证迷雾,一步步还原事实的真相。期间黄画家几次登门求见,又托了南城区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代为疏通,铁队长都不给面子。黄画家情急无奈之下,只得向一个平时不舍得动用、也不好随便动用的退休高层官员张了口。这个高层官员最喜收藏元明清几代的名画,黄画家靠着几年不求回报的出钱出力,有幸成为他的座上客和忘年交。此刻听说是黄画家孩子的事,而且并未惹出人命,黄画家又一再表示愿意重金赔偿苦主,苦主出身贫寒也有意接受赔偿,期间只是碍着一个铁队长为了提高办案率、树立个人形象而从中作梗,高层官员就随手拿起电话给燕都市警察局分管警风警纪的领导交代了几句,嘱他在方便的时候过问一下、协调一下,在保证受害者获得足够经济赔偿的前提下,力求从轻处理,最好是免于刑事处罚。最后高层官员带着上年纪人特有的沧桑感说道:年轻人酒后的一时冲动,与蓄意犯罪还是有区别的,不一定非要一棍子打死才算是秉公执法。你们司法部门不是有个执法的比例原则吗?要教育基层干警把握好和运用好这个原则啊。

高层官员还算是较为温和、理性的干涉,通过层层放大的效应,在落到铁队长头上时变成了对他违规执法的专项调查。不是调查当前正在处理的黄家小子的案子,而是调查他从警以来所有涉嫌违规执法的情况。铁队长并非圣贤,一路摸爬滚打地走过来,不规范的动作有不少,违规执法的行为也有一些。更要命的是警局内外的对立面始终都存在,这会儿一看上面气势汹汹地来调查,各种潜伏的敌对力量都被激活了。有的是因职务升迁与他存在利害冲突,警局内有的是因个性不合看他不顺眼,警局外有的是曾在他手下吃过亏而怀恨在心,有的是嫌他不愿同流合污而挡了财路。于是乎举报信函、举报电话、举报信息雪片般的汇集到了调查组,各种线索有虚有实、有大有小、有详有略、有远有近,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大致梳理之后,调查组得出一个初步印象:这个姓铁的是警界的败类,劣行累累、民愤不小,必须绳之以法、以儆效尤。调查组长正处在由副处向正处升迁的关键阶段,急于出政绩、树形象,恰逢这个难得的战机,心里如获至宝,干脆驻在南城区警察局的内部招待所里,夜以继日地取证调查。经过三天三夜的紧张工作后,上报市局有关部门同意,将铁队长先行实施禁闭。与此同时,黄家小子也顺理成章地取保候审,恢复了自由身。

海无涯获悉铁队长身陷囹圄、前途叵测,是在他被关禁闭的第三天。通过燕都市和南城区警察局的有关渠道把局面搞清楚后,海无涯果断出手、三箭齐发。

海无涯先是让铁队长的妻子出面,写了一封申诉信,寄给市警察局局长和其他各位局领导,包括那位分管警风警纪的领导。这封由海无涯代笔的信既有的放矢又攻守有度,以枕边人的身份诚恳地代铁队长承认了的一些执法失当之处,也针对调查组对铁队长实施禁闭的几大事由逐一加以说明,澄清夸大不实之词。信的末尾含蓄地感慨了在现实环境中,完全做到规范执法的极其不容易和基本不可能,由此婉转地说明现在铁队长被调查组揪住不放的一些错误,其实是一线警务人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封信让铁队长的案件公开化了,在几位基层干上来的市警察局领导心中引起了一定的共鸣。特别是分管刑侦的局领导恰好在城南区工作过,对铁队长有一定的了解,原来只是道听途说他因故被调查,不知道深浅不好随便过问。手头有了这封申诉信,他就有了发表议论的由头,几次在局长办公会上旁敲侧击、借题发挥,说对基层干警要关心支持,要看大节看主流,不宜动则责咎,更不可吹毛求疵。其他几个局领导也随声附和,让分管警风警纪的领导意识到调查组做得有点过了,让大家有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同情。分管警风警纪的领导嘴上不认账,有分寸地讲了些从严治警之类的大道理,私下里对调查组长下达的指令却明显降温,开始强调“注意把握政策尺度”之类的了。

随后,海无涯通过关系私下与黄画家喝了次茶,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恳请黄画家出面灭火,让那个高层官员再过问一下,放铁队长一马。这次海无涯所托的关系并没有足够调解矛盾的份量,不过是一个与黄画家有着多年生意往来的画商。在彼此会面前,黄画家也一直把海无涯当成了一个有财力的求画者。在幽静的茶室落座,画商做了个礼节式的开场白,按照海无涯的请求暂时回避时,黄画家也并未感到有何奇怪之处。这种情况常有,买家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隐情,喜欢单对单地谈交易。不料海无涯一开口道明来意,竟是铁队长的说客,黄画家顿时变了脸,嘴里嘟嘟囔囔地埋怨着牵线介绍的画商,起身就要拂袖而去。海无涯有备而来,不急不躁地说了“结怨当下、贻害无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十六个字。黄画家闻言如被施了定身法术,不进不退地站在茶室的门内侧,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沉默着。海无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说出一番并不深奥却言辞恳切的道理,字字句句敲打在黄画家的心头。黄画家素来胆小,这次为救孩子不小心把事情闹大了,心中也并非没有悔意,只是苦于找不到回头路可走。这会儿听着海无涯融合着规劝与警告、指点与承诺于一体的一番话,黄画家不知不觉间又坐回到了茶桌旁。规劝与警告让黄画家的头脑彻底清醒下来,意识到这次自己的本意和初心是救儿子免于牢狱之灾,而不是反过来要把铁队长送进牢狱。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走得太远了、做得太出格了,无端结下的怨恨绝不仅仅止于铁队长一个人,而是众多的警察。指点让黄画家找到了走出困局的路径,知道该怎么去劝说那个高层官员再次干涉此事。他不是不明白“解铃还的系铃人”的道理,可是一直苦于猜不透高层官员的心思,不敢出尔反尔地去张口。承诺是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儿子不会再进大牢,二是铁队长以后不会报复他。这两点都是他内心纠结之处,也是他一度希望彻底搞垮铁队长的主要动因。不过仅凭一个初次见面陌生人的空口白牙和干拍胸脯,他是不会相信的。当然,早已读懂世道人心的海无涯也不会做如此轻浮无根之举,提出的每一个承诺都有着让黄画家听着心安和觉着信服的具体支撑。在第一个承诺sh无涯用了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拿出的是苦主愿意接受赔偿、放弃追究的书面声明,并开了一张五百万元的现金支票押给黄画家作为保证金。至于第二个承诺,海无涯拿出的是铁队长妻子亲笔写就并签名的保证书。

第三招,海无涯下了一步险中求胜之棋。他通过远在岭南的表姐廖欣晖,联系了南都一家专做深度报道的网络新媒体。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是,海无涯不是请这家新媒体来救铁队长于水火之中的,而是来落井下石的。这家名叫“镜鉴”的网站派出了一个外号叫“寻死觅活”的五人组合,一个擅长采访当事人,一个专门挖掘旁观者的感受,一个负责在微博微信上与网友即时互动,一个担纲法律顾问的角色,最后一个是集大成的主持者和综合者,承担着形成深度综合系列报道的重任。五人组合一到燕都就高调登场,通过市警察局新闻办公室提出了全面跟进采访铁队长案件的申请,而且明人不做暗事,专门声明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铁队长案的剖析,深挖燕都基层警界的黑幕。这时那位高层官员已经接受了黄画家的再次相求,出面向燕都警察局局长施压,要求妥善了结此事。而“寻死觅活”五人组合的到来,让燕都警察局上上下下在铁队长案件上思想达成了共识,行动拧成了一股绳,正所谓“大敌当前、同仇敌忾”。大家一致认为,此事必须尽快了解,而且必须以轻拿轻放的方式尽快了解,动静越小越好,时间越快越好,可能留下的后遗症越少越好。

最后的结果是,铁队长解除禁闭、官复原职,只是落了个诫勉谈话的处分。

走出禁闭室的当天晚上,铁队长一身便衣,不打招呼跑到了海无涯在五道口的寓所楼下。在他的概念中这里是海无涯在燕都唯一的住处,来前也专门问过郭钰,知道海无涯并未外出,不管早晚总会回来的。谁成想从晚上8点多一直等到凌晨1点多,窗户上漆黑一片,主人家踪影全无。他按捺不住满腹的担心,给海无涯的手机发了个信息,问道:今晚回家吗?

三十秒后,海无涯回信息说道:半小时到。

铁队长安下心来,在楼下踱着步,同时回想着与海无涯交往的一幕幕场景,特别是今天听妻子转述的一幕幕场景。不觉间半小时过去了,一辆出租车疾驰而来,海无涯跳下车跑过来,嘴里连声说道:不好意思,让铁队长等了这么长时间。

铁队长本是个寡言少语的汉子,今晚设想的是见到海无涯后双拳一抱,说一句“大恩不言谢”,然后掉头就走,坚决不做婆婆妈妈的俗人之态。可这会儿看着没有一丝一毫居功甚伟姿态的海无涯,甚至连“渡尽劫波兄弟在”的庆幸感都没有流露的海无涯,他再也绷不住了,刹那间双眼一片模糊,喉头哽咽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而海无涯跑到他身前,同样是什么也没说,而是变戏法似得从身后晃出一个纸袋子,又从纸袋子里拿出两罐百威啤酒,揭开封口递到铁队长手里,然后重重地一碰,两人一饮而尽。

铁队长扔下啤酒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冲着海无涯抱了抱拳,毅然决然地掉头就走。可刚刚走出几步,他忽然又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望着目送他离去的海无涯,诺诺地说道:很惭愧,我有那些劣迹,让你见笑了。

海无涯迎上几步,慨然说道:苍穹之下,红尘之中,又有谁不是从龌龊中努力走向高洁的呢?能够不忘造物主赐予的一片良知就好!

铁队长肃立无言,眼角却是止不住流下两滴清泪。

读到这里,郭钰感同身受、切肤入骨,禁不住如故事中的铁队长一样,两滴热泪从眼角处慢慢流下。她掏出餐巾纸擦了擦眼角,稳定了一下心绪,方才把视线转回到电脑屏幕上。

那个深夜坐着奥迪车来与海无涯会面的中年人叫闫永健,是《启明星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启明星报》报是有官方背景的主流媒体,而且多年坚持以实为本、以理服人,从不挥舞“高大上”的水火棍仗势压人,在社科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口碑甚好,信誉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称得上是一字之褒可以生人,一字之贬可以杀人。闫永健不仅是大权在握的正局级官员,而且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和史学家,尤其对晚清史和民国史考据功夫深湛,对晚清至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如数家珍、识见不群,对晚清清流与名士现象的研究在当代更是不作第二人想,在燕都玩文化的圈子里有当代“文化教父”之称。

海无涯与闫永健相识,媒介是俞叶弘和围棋。闫永健围棋棋力不俗,在业余棋界绝对算得上高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慕名光顾了烟袋斜街的“三绝堂”旧书店,本意是想找一本民国版的《金粉世家》,结果是书找到了,人却被一盘正在鏖战的黑白对阵吸引住了。那天来挑战俞叶弘的是一个退役的专业六段,这个专业六段受了几个败在俞叶弘手下的业余围棋高手重金雇佣和蓄意挑唆,专门来砸场子的。闫永健找到书准备离去的时候,这盘棋正下到紧要处,黑白双方各有三块棋做不出两个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按说高手对弈轻易不会出现这种鱼死网破的局面,怎奈专业六段心存轻视,憋足了劲非要杀俞叶弘的大龙,没想到对方的头也不是那么好剃的,通过针尖对麦芒的一番较量,硬生生搞出个六龙对决的惊秫局面。

闫永健一瞥之下,双眼再难移开。他在俞叶弘身后一言不发地站了四十多分钟,看着执白的俞叶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长考,忽而妙手连发、手筋频出,打出一套跨、夹、飞、刺的组合拳,数十步后形成了白棋弃子转换的局面。以牺牲十数子为代价甩掉包袱、形成厚势并取得先手的白棋,死死咬住一块数十子的黑棋,一步不让、一气不松,又数十步后黑棋大龙虽然经历一番狼奔豕突,终究未能逃脱一命呜呼的下场。这番生死绞杀,莫说两个对局者,就连旁观者闫永健都看得惊心动魄、冷汗淋漓,至此方出了口大气,不顾“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古训,张口惊叹道:好棋啊!

复盘时闫永健又情不自禁地插了两句嘴,就俞叶弘弃子时的几步关键棋发表了看法。这些看法在技巧上并无什么高明之处,但是体现了他良好的大局观和果敢的决断力,让俞叶弘颇受启发、刮目相看。专业六段灰头土脸地离去后,俞叶弘主动邀请闫永健落座,为他泡上一杯星月草茶,与他探讨了一会儿棋术棋艺棋理棋道。闫永健见识恢宏、言辞精要,特别善于跳出围棋看围棋、说围棋,令俞叶弘大有得遇知己之感,主动请求给他相了相面,送了他一句“福兮祸之所伏”的告诫和一句“云山况是客中客”的提醒。闫永健面对高人,不敢托大,放下身段恳请俞叶弘详细指点,并再三声称不为祈福、但求无祸。俞叶弘斟酌片刻,又补充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君子不器”,君子过于求器之能必损务本之要。第二句是“祸起萧墙”,萧墙之内都是近人,近人有怨、即为小人,小人在旁、纷争不远。

说完这两句话后,俞叶弘看着闫永健,诚恳地解释道:都说天机不可泄露,其实是天机无从泄露。天机者,天道之机要。机要者,机密且要害也。天道之机密要害,人力岂有泄露之能?所以,不是我故弄玄虚,实是只能看到这一步了。再说下去就是穿凿附会、妄自玄猜了。

俞叶弘金口慎开,料事如神。五个月后跟随闫永健三年之久的司机因要求转为编制内正式职工未遂,在《启明星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时,突然撕破脸皮闹了起来,拒绝承认十多张大额发票的经手人身份,声称是闫永健强迫他签的。这十多张大额发票都是餐费,单笔最大三万多元,总计十九万多元。照说这种事情在一些公营单位屡见不鲜,是大家都明白却又都不说破、都照此办理的潜规则。但是一旦戳破窗户纸,就是个涉嫌违纪甚或可能违法的性质。大额公费开支如果没有经手人,又不能自证开支确是用于公务,轻则是违法财经纪律,重则就有可能被扣上变相贪污的罪名。

闫永健在《启明星报》报已经工作了十多年,当一把手也有七年多了。这个位置有名有利,暗中不知有多少人觊觎。加上他平日里崖岸自高,不屑于搞蝇营狗苟那一套,在单位里没有可共心腹的亲信,更没有利益与共的死党。他自以为只要一碗水端平,大多数人都是会拥护的。殊不知端平的结果就是得到利益的人并不感激,认为是该得到的。想多得到利益而没有得到的却心有不满,埋怨他关照不够。自认为根本没有沾上好处的人更是心生怨恨,视他为挡了财路、坏了好事的丧门星。这会儿他出了毛病,大家都觉得和自己无关而乐得隔岸观火,个别人更是拨柴架火、落井下石,很快就让闫永健陷进了四面楚歌、一筹莫展的困境。这时候俞叶弘忽然托一个棋友捎话,约他来烟袋斜街一聚,闫永健也正有求教之意,于是在当天下午下班后急急赶往“三绝堂”。俞叶弘备了一碟水煮花生、一盘五香牛肉,两张硬面大饼,一壶石库门老酒。闫永健借酒浇愁,喝也喝得痛快,说也说得爽快。俞叶弘却是默默倾听、不置一词,直到小酌之后、分手之际,才从棋盒里扒拉出一个优盘,说道:一个朋友搜集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应该能解你目下之困。回去慢慢看吧,有什么问题可以再联系我。

闫永健一头雾水,但相信俞叶弘绝非轻言妄行之人,双手接下优盘,小心翼翼地放到贴身衣袋中。

一路忐忑回到家里,闫永健有些急不可耐地把优盘插入电脑,一看竟然是一个让他惊喜交集的视频。这个视频把他名下那十九万多元吃喝帐中每一次饭局的参加人、饭局由来和司机在大厅吃饭结账的情景都历历在目地重现出来。不少客人身份比较模糊的饭局,还有对酒店经理、房间服务员和收银、保安等的采访。总之,通过这个视频,足以证明他所支出的十九万多餐费,都是与报纸采编和经营工作有关的,至少排除了任何纯私人性质的宴请如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

闫永健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及时雨感动得热泪盈眶,面巾纸用掉了大半盒。

事态平息后,闫永健费尽心思找到了一本晚明版的《易经》,专赴烟袋斜街致谢。俞叶弘欣然接下《易经》,回赠了一本清代望海楼收藏的《围棋十三经》,但是对闫永健的“谢”字却拒之不收。看着闫永健一脸掩饰不住的不解,俞叶弘解释道:那天我就说过了,这是我一个朋友帮的忙。他的名字叫海无涯。要谢,等有机会了你谢他吧。

这个机会在一个多月后才出现,并且海无涯坚持不要闫永健请客,而是反请他在鼓楼西街一个叫“云水谣”的茶社喝了一杯清茶。

与海无涯一起在“云水谣”茶社等候闫永健的还有一个神情爽朗的年轻女子,正是运河美食的董事长郭钰。据海无涯说,那个救闫永健于危难之际的优盘是郭钰用了三天时间跑了七个饭店制作出来的。多亏她有一个干过特警的饭店经理的组合身份,才能敲开这几家饭店的大门,取得对方的配合,才知道紧紧扣住“所请何人、所谈何事”这两个要点去查找录像资料、搜集有力证据。

闫永健本是个谈锋甚健的人,可那天听着海无涯平铺直述的介绍,看着郭钰风轻云淡的神情,他竟然呐呐无言、呆若木鸡。海无涯和郭钰也理解闫永健此刻的心情,阅人无数的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幸遇到了高人、贵人和奇人,这会儿自己说什么都不免有市井小人的庸俗之态,说什么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和欣慰。

分手时,闫永健给海无涯和郭钰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一个二十四小时都能打通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