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深陷敌营
作者:虞山商人      更新:2019-09-18 16:07      字数:3946

这一幕出人意外,朱棣久经沙场,反应很快,“不好,快灭掉这个烟火!”“传令下去,立即包围南军”他下了他早就安排好的命令。

朱棣的骑兵迅速从两边压上来,可是他们最终只包围了前军,中军和后军在看到那到白烟后,早就撤退了,只有前军来不及撤退被围。

朱棣忽然发现,后军中竟然也出现了皇帝的舆盖。

“难倒抓了个冒牌的假皇帝?”朱棣非常怀疑这一点。

被围住的一万多朝廷军很快投降了,因为有人带头投降,因为燕军的间谍确实很多。燕军的间谍不仅在这一万多人里有,在另外三万人里显然也有,果然,三万多的部队在回城的路上,又跑掉了八千人。最后经过清点进城的部队只有二万三千人。

但毕竟还有二万多军队回城了,而且他们还拥有一位“皇帝”,城内有皇帝有军队还有朱元璋监工建造的模范工程——南京城,所以这些够朱棣喝一壶的。

很显然,朱棣没有得到他预想的战果。

朱明复看到了这一切,他判断这肯定是徐辉祖的妙计,因为方孝孺呆板,建文帝仁厚,只有徐辉祖继承了他老爸徐达的头脑,才有这样的手笔和狠辣!

徐辉祖你真的很厉害!

当今之世,只有你能和朱棣匹敌。

“哪个是真的?”这是朱棣现在想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他把这个疑问交给姚广孝去查清,朱棣觉得照理这个主动犯险来谈判的应该是假皇帝,但这个人气度闲雅,遇难不惊,估计也是个宗室子弟,绝非等闲人。

朱明复现在弄明白了徐辉祖是如何安排的,他料到朱棣不会和谈,很可能会扣押皇帝,也会想办法吃掉这皇帝带出去的五万部队,所以他又找了个人来演皇帝。

等朱明复等人被抓住,徐辉祖安排的人就发出信号,就是那个那个烟雾竹管然后另外一个假皇帝出场,全军迅速回城。

安排的确实很周密。

其实会耍阴谋的不仅是徐辉祖,还有朱棣和姚广孝,他俩毕竟也策反了两万多部队,这次双方打个平手吧,唯一全输的就是朱明复了,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质,一个真皇帝在武昌,一个假皇帝在南京,他就成了假假皇帝了,确实极其糟糕!没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了!

这时,浩浩荡荡的舟师队伍中,徐辉祖和建文帝正站在船头悠闲得看风景,方孝孺则自愿留在南京,这个读书人比较认死理,黄子澄倒是圆滑,一看燕军来了都就主动要求和齐泰到外地募兵救驾了。

徐辉祖告诉建文帝:“皇上,我收到消息,朱明复被扣了,五万大军回去了一半,另外一半投燕了,不过这也好,分清了忠奸,剩下的两万人应该都是我们的人,只要尽力守城也可以守两个月。”

“辉祖,你上次说三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建文问道。

“臣有八成胜算,湖广(指湖北湖南)兵多粮足,陛下亲自募兵,两个月内我们可以募集十万军队,加上陛下再发勤王诏书,地方官们见朱棣久攻不下,各地勤王之师至少也有五万会来的,到时可以有三十万大军杀回南京。”徐辉祖答道。

“哎,朕对不起朱明复啊!”建文帝始终不忍心。

“为了拖延时间,只能出此计策,何止朱明复,那守城的两万多人也是为了拖延时间,皇上仁心,微臣感佩,但为了祖宗社稷,也只有割舍他们了,请皇上不要伤感,”徐辉祖劝道。

“辉祖,朱明复说去湖广,你也认为应该去湖广吗?”建文帝现在很闲,有心思搞清一些细节问题了。

“说到这,朱明复可以说是天生的高才,他很懂战略,古来欲取江南者必先控制上游,所谓‘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武昌为江汉重镇,占据武昌后顺流而下,去规复南京就占了地利。”徐辉祖回答。

徐辉祖将门虎子,这些军事知识自然门清,今天皇帝比较好学,以往皇上只爱和儒臣讨论经史,看来患难对人还是有改变的。

不过徐辉祖也不愿和皇帝多讨论这些,现在可不是上军事课的时候,另外他了解皇帝,他虽然仁厚,但是缺乏谋略,不会处理危机,现在情况紧急,幸好皇帝信任自己,自己可以放手去干。

“我一定要把皇帝送回京城!”这是徐辉祖的信念,他继承了父亲徐达的优秀基因,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

正当建文帝和徐辉祖在江上吹风时,朱棣正也在南京城外看风景,朱棣骑马眺望他爹经营了数十年的这座巍巍城池。

“老爸,儿子终于回来了!”这是朱棣的心声。

朱棣出生在南京,户口本上应该也是南京,但在现在大**这个年龄,他就去塞外和蒙古人拼命了,而现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他终于又站在了这里。

“属于我的终究是属于我的啊,没人能抢走。”这是朱棣的心声。

这是最后一关了,这城墙是我最后的障碍,但这个障碍还是比较难以逾越的,因为这是他严酷的老爹建造的,说是固若金汤,也有点太泛泛而谈,一句话:极其坚固,极其巧妙,极其难攻。

明**朱元璋因为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开始筑造南京城墙,前后一共修了达二十余年。南京现存的二十一公里城墙,虽已历经六百多年风雨,仍巍然无恙。

朱棣在看城墙,南京城楼上也有人在观察燕营,他是王伦—徐辉祖新任命的南京守备将军,王伦原来是旗手卫的指挥使,是徐辉祖一手提拔起来的,徐辉祖知道他是个忠诚朴实的人,堪当此任。

朱明复临行前,根据他在御书房学习皇家秘籍的成果,专门写作了一篇《南京城防要点》的文章交给徐辉祖,徐辉祖修改后交给王伦,让他照此行事,文章后有两个附表,一是军火库中的朱元璋留下的火器清单;二是南京内城的密道图。

徐辉祖是很会看人的,这个王伦后来守了二个月零五天,超额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任务,但是他确没能亲自向领导汇报,因为他牺牲了。

姚广孝按照朱棣的意思,去查两个建文帝的怪事,结果是只知道回城的建文帝进了皇宫后,毫无动静,宫中的侍卫全是王伦的兵,贴近的太监和宫女全部换过了。

显然城里这个建文帝现在特别小心。

不过其实也不用查,用脚趾头也可以知道朱明复肯定是假的。但问还是要问的,录个口供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朱明复被单独关押在一个小帐篷内。

特务头子姚广孝亲自问的,姚广孝很客气,朱明复对这个长得又高又瘦的传奇和尚也很感兴趣。

双方的气氛很友好,似乎这不是审判。

“你不是建文帝”姚广孝很直接。

“不错”朱明复很坦率。

“你做过和尚?”姚广孝问道。

“不错。”不愧为老牌特务,近看一眼就看出朱明复戴的是假发,朱明复不能说我的发型就是这样的,不过在聋哑和尚那住过,也可以算做过和尚了。只要一心向佛,人人都是和尚嘛!

“这位义士,营里风沙大,刚才受惊了,请洗漱洁面后,喝杯茶后,我们再谈,如何?”姚广孝很有人情味。

“很好”,朱明复自然没意见,这时马上有一军士搬来脸盆毛巾,一军士摆上了茶水和点心。

“你真的很像建文!”姚广孝看到朱明复洗完脸后的样子,刚开始他还以为朱明复戴了人皮面具,所以请朱明复洗脸。

“你到底是谁?”双方边喝茶边谈。

“孤儿,曾流落栖霞寺,后被锦衣卫选中,做皇帝的替身。”朱明复觉得没必要说假话。

“你很有勇气,和尚我佩服你”姚光孝的眼睛直视朱明复。

“道衍大师,我也很佩服你!”朱明复也直视他。

“你佩服我什么?”姚广孝很有兴趣得反问一句,他想知道为什么这个死士也会知道他。

“在下佩服你积极入世,跳入地狱救众生。”朱明复道。

“佛法和世法本来是一,不是二,大而言之,一切法皆是佛法!”姚广孝知道这小子在讽刺他身为和尚,而参与政治,而且在这种场合还敢讽刺他,好像一点都不怕死。

“大师说的不错,但是还有一句话叫,‘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成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不知大师自认为属于哪一种?”朱明复毫不示弱,大不了一死而已,怕他个鸟。

“哈哈,年轻人,光会耍嘴皮是没用的,我之所以追随燕王,是因为燕王乃天子之相,有此相者必有其位,我不帮他,也会有其他人帮他的!”

“不错,古人是有此说法,但是古人也有忠孝之道,当今天子非桀纣之君,燕王为何逼人太甚,岂非泯灭人伦?以星相之学行不不忠不孝之事,非独在下不同意,恐怕令姊也不会同意吧?”朱明复依旧和他针尖对麦芒。

姚广孝的定力一向很好,为人深沉,极少有令他动心的事,不然也做不了特务头子。

不过他听到朱明复的最后一句,仍然心头一震,“我的家事怎么你也知道”。

原来姚广孝也可以说是朱明复的同乡,他们都是苏州人,姚广孝的老家还有一个姐姐,这几年姚广孝多次派人汇款回家,都被姐姐退了回来,最后一次直接写了封信骂这个弟弟不忠不孝,造反作乱。

姚广孝认为朱明复这句话是在威胁他,意思是你如果杀我,我们就找你姐姐麻烦。

其实这件事是朱明复过去从史书上得来的,朱明复对姚广孝的这位深明大义的姐姐印象十分敬佩。今天和姚广孝论战时脱口而出,才有此一问的,并非有心威胁。

“没想到朝廷的情报也做得如此细密,可那个高手是谁呢”,姚广孝数来数去,不知道是谁有如此能耐。

姚广孝对对方的情报机构太熟悉了,“难道是洪鹏?不可能,他虽然忠心,但还没这么神通,难道是眼前的这个人?更不可能,这么年轻!”

“你是锦衣卫?”姚广孝觉得眼前这个人也是同行。“不错,在下锦衣卫副千户。”朱明复大声报了官职,心想狠狠过过官瘾吧,以后说不定就没机会了。

“恩,你很不错,你们锦衣卫很不错!既然你的观点和我姐姐一致,你们应该可以和平共处的,对吧?”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

“恩,是的”朱明复不大明白他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不相干的话,但仍然装作很肯定的样子回答。

“哈哈,那你先休息,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说。”姚广孝走了。

朱明复在他走后,忽然想明白了姚广孝那句什么和平共处的意思,他是怕朝廷对付他姐姐,所以姚的意思是:只要他姐姐没事,朱明复就不会死。

朱明复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救了自己的命。

难道真是是朱元璋在保佑我你?!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