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苏半醒的想法
作者:章九      更新:2019-10-03 04:00      字数:4433

其实苏半醒昨日便已入京,本想多转悠转悠,寻找一些过往的记忆,打听一下近年的变化,做些任事前的“酝酿”。但在得知袁尚的学生们宫门请愿后,便动了心思。

这些人的结局如何,和他并没有任何关系!但他却知道,这些人如果落难,对蔡矜的打击绝对非同小可!

当初他选择被天下人看不起的“被清除师门”这条路,就是为了保护蔡矜,私下他对师兄蔡矜极为尊重,他深深知道,理想,对于蔡矜这类人而言,重要性不亚于生命!

另一个原因,则是想到了张舟。他所闻所见,九州商业极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吸纳人才方面投入极大!而且张舟还有官身,同样需要人才的辅助!这些人对于张舟而言,绝对是不应该放手的优质资源!

这件事绝对是可以表现自己能力,又能给新主谋得利益的机会。谋士想证明自己,也得有机会才行,尤其是这样重要的机会,他不想错过!

但是他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会是这样一个场景!他知道张舟不仅有着雄厚的商业实力,行事手段也颇为决绝。在京都当官没几天,放倒的大臣可不少,有着“敢惹张舟,好事到头”的恶名;在南十州,杀伐果断的干掉了那么多大户;为了开拓商路,敢养“私兵”剿匪!也自然相信,张舟如果想收拾自己,绝对没有半点难度!所以内心的心高气傲一下子被削去了不少,言行上也谦恭了很多。

“侯爷,能否单独谈谈?”

蔡矜会意,他这个师弟,不知道又要说及什么敏感话题,自己也不适合在场,于是主动回避,由杨小郎带到别处等候。

张舟坐在椅子上,表情淡漠,一言不发,态度很明显:现在我给你苏半醒一个机会,能不能打动我,就看你的表现了!

苏半醒站在一旁,平静一下情绪,以微微躬身的站姿,对张舟说道:“侯爷,解决这个事之前,首先就是要明确陛下的态度。”

张舟心里话,陛下是什么态度?袁尚的结局不已经摆在那儿了吗?老师都这般下场,那些学生还能怎么样?难道还指望着赵乾元良心发现?

当然,这种想法他不可能说出来,沉默着继续听苏半醒讲述。

“宫门请愿这件事说小了,是为自己的师兄报不平,说大了就是逼宫!逼皇帝让步!但陛下到现在都没有采取措施,想必是……”

张舟见苏半醒停止说辞,似有等待之意,眉头一皱道:“苏半醒,你是让我猜谜吗?我请你来,不是听你歌功颂德,更不是为了听这种云山雾绕的说辞!有话痛快说,别吞吞吐吐的,这个习惯以后最好改一改!”

“属下明白!”

苏半醒心里暗道:这个侯爷和别的官员的确不同,不好伺候啊,以后还是找个机会回蒙州吧!

作为谋士,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把解决问题的功劳,最终转嫁到主角身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每一步分析透彻后,再把明显简单、可以脱口而出的总结语,交给主角来说,循序渐进,步步引导,直到最后赞上一句“大人英明!”,即可完美结束义务。

苏半醒对别人或许不会这样,但潜意识里,在这个喜欢“上纲上线,手段狠辣”的侯爷面前,已经收敛了不少个性,也想学着“懂事”一点,却不想,张舟根本不吃这一套。

“想必是陛下也在犹豫、在等,犹豫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再等会不会有人为他们出头!”

“哦,这么说,我更不能去沾这个事了,沾了岂不是自投罗网?”

“侯爷误会了,这个‘出头’并不是陛下想借机收拾谁!而是希望有人给他一个舒服的台阶,可以让这个事有个更为妥善的解决办法。属下仔细分析过,觉得这个‘出头’的机会就是为侯爷准备的!”

“呵呵,苏半醒,你不会是打算黑我吧?怎么感觉是让我去自寻死路呢?”

闻听张舟如此说,吓得苏半醒连连摆手,急声解释道:“侯爷,属下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别人是自寻死路,但侯爷您绝对不会!”

“为何?我哪里特殊?我怎么不知道?”

“侯爷,属下是这样想的!第一,陛下失去了袁尚,未必就会甘心!不然也不会让袁尚带病留任那么久,最后还去了袁尚的府邸进行看望。少了袁尚,朝堂上就会出现某些陛下并不想见到的改变,但陛下应该是属实找不到可以替代袁尚之人,所以不得不接受眼下的局面。如果属下推测没有错的话,袁尚死后的一些事,极可能就是袁尚自己的意思,陛下只不过是尊重他的遗愿罢了!”

苏半醒的见解和张舟以前猜想的截然不同。

“哦?自污?为何?”

“属下也做过几年官,对袁尚这个人还是有一点了解的。此人聪慧善谋、做事决绝果断,为宰时霸道专权!是一个敢与整个文官体系对阵厮杀,并能占据上风的人!以他的眼界,不可能想不到,自己死后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却从来不曾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想必他根本就没有给自己善后的想法!以袁尚的行事风格,选择这种自污的做法,不足为奇!袁尚的谋划应该是,与其日后被人彻底清算、甚至连累族群,还不如以退为进,表面上看似皇帝无情,第一时间就抛弃了他,但实际上却消除了后患,不给那些人没完没了、挖坟掘墓的机会!而且还不会伤及根本,也算给自己的学生们留下一条后路!”

“那田均启?”

“田均启的事应该只是一个意外,机缘巧合而已!这些学生宫门请愿的行为,绝对不是袁尚希望看见的!”

张舟觉得自己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有必要和袁溪好好详谈,于是马上派人去请袁溪入府。然后让苏半醒继续说。

“属下认为,陛下之所以心有犹豫,应该就是不想让袁尚绝了后!而且这件事对陛下的名声影响也不好,没有哪位帝王喜欢被人评论为“卸磨杀驴”,因此,首先,在陛下没有失去耐性之前,还是希望有人出面维护的……”

张舟点点头,觉得有道理。谁也不知道袁尚和陛下之间说过什么,未必不是袁尚在生命最后,和陛下的再一次合谋。袁尚可以找到自己头上,不可能对合作那么久的陛下没有叮嘱。

只是袁尚也不会想到那些势力攻击之势如此强劲,一时间风声鹤唳,被给予厚望的张舟,也不敢冒然接手。如今有来了一出宫门请愿,把事情弄得更敏感棘手。

“第二,相信明眼人都清楚,处置袁尚,就是给那些利益派系一个说法!也是告诉那些人,不会再有袁尚这种,寒门代表霸权朝堂的情况出现,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说白了,这是豪门和寒士之间的利益矛盾。如今袁尚倒了,那些势力必然会极力消灭寒门崛起的苗头,而陛下也找不到第二个袁尚,如果强行维护,只能把那些势力的矛头引到自己身上,继而影响到皇权利益,所以陛下也绝对不会出头。如果侯爷是寒门出身,沾染此事,属实是祸水自引,也就罢了,可是侯爷您,已经不算是寒门了!”

张舟的惯性思维,自己还是出身平民百姓,经苏半醒一说,猛然发现,自己的确已经不能算寒门了,尽管不能比拟那些百年世家的底蕴,但实力上,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了。

“继续说!”

“第三,陛下内心应该希望寒门势力的继续存在,哪怕没有袁尚,只要这个群体存在,也同样可以起到一些消减豪门影响的作用。但前提是,这些人还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说明白一点!”

“鸟无头不飞!如果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领导他们,那么这些人注定得不到重用,最终结果,只能是尽数零落,无有作为!所以陛下希望有个人站出来,可以团结他们,形成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群体!而谁来担起这个责任,满朝文武,就数侯爷您最合适不过!”

陈亮就说过此番观点,张舟对此也极为认可。

“为什么我最合适?”

“从能力、资历、背景,都是如此!能力上侯爷已经无需证明!资历上,侯爷在朝堂上并没有根基,而且现在也没有居位于朝堂之上,和那些豪门又不同炉,你接手这些人,不会让任何一个势力得到了壮大;更不会引发陛下有‘尾大不掉’的担心!背景方面,侯爷背景干净,虽然和太子亲近,但那是君臣关系,太子代表的是皇权,这样对巩固皇权更为有利。”

张舟明白他的意思,无论自己在民间有多大势力都无所谓,只要朝堂上的势力可控,陛下就不会对自己多虑,而且官场上多一股势力,也便于制衡!

张舟想了一会儿说道:“可是我一旦有了朝堂上的势力,势必会涉足朝堂上的争斗,目前而言,这并不符合我的利益!”

“容属下先确定一件事,以侯爷的个性,应该并不喜欢朝堂上的拘谨吧?”

张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一问,但还是点点头道:“的确,朝堂并不适合我!”

苏半醒确定了自己的猜想,脸上多少有了点得意之色,继续道:“先不说这些人官阶太小,还够不到那个层面。就眼下形势来说,如果侯爷替陛下撑起了这股势力,而侯爷又有远离朝堂权利核心的志向,这样不但可以帮陛下,起到消减豪门影响的作用,还避免了做朝堂“权臣”的隐患!相信陛下会很喜欢这种局面!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满足了侯爷求自由自在的愿望,而且也会让陛下在心理上,更加维护侯爷。所以以属下看,这一点如果做好了,不但不会损害侯爷的利益,反而会成为侯爷的优势!”

“嗯,好像有点道理!可是那些势力呢?不会针对我进行攻伐吗?”

“只要你们在朝堂上没有位置,他们也犯不上得罪侯爷这样的人!还有一点,也是侯爷最应该出手的理由!”

“哦?什么理由!”

“……”

“不用犹豫,尽管直说!”

“那属下就直说了,侯爷现在这般年纪,如果没有一点年轻人的血性冲动,反而事事显得过于谋定而后动,精于权衡利弊,懂得取舍,似乎……并不合适!”

张舟心里一惊,眼睛也不由得眯了起来。苏半醒的说辞一针见血,他才二十来岁,表现出的能力已经强大无匹,而心机过于老谋深算,这样的人只会让“领导者”感到不放心。

他做事纯属本性使然,和依赖前世的借鉴。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更是两世为人,近六十年的岁月积累,怎么可能是年轻人的心理?某些地方,甚至可以称得上“老奸巨猾”了。

自己觉得合适,却忽略了“领导者”的看法!这是极度危险的!目前为止,苏半醒还是第一个看到这个问题的人。

张舟第一次正眼看着苏半醒,露出笑意。

“苏半醒,你果然名不虚传!”

苏半醒可不敢应承什么,唯唯诺诺道:“侯爷过奖了!”

张舟转入正题。

“如果要说情,我应该怎么做?”

“这个事情的处置上,有几个选择!第一,证明田均启无罪!但这是下策;第二,让这些请愿的人主动认错,是中策,而且这两点都很难办到!第三,目前事件的矛盾点,是在陛下和这些人之间的冲突上!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矛盾点转移出去,才是上策!”

“可是又转移到哪里?”

“比如说,这次宫门请愿,完全是朝上的大人们的不作为所致!”

“可是,这样不会激化与那些大臣之间的矛盾吗?恐怕到时候,陛下权衡利弊,还是会选择放弃这些人!”

“那就想一个让陛下有不得不进行维护的理由,使这些人避开矛盾冲突的办法,何况这些人目前也不适合留在京都,那会让很多人觉得刺眼,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难道要通通离开京都?做下放官员?”

“这些人到了下面,反而更有利于以后的进步!再说,他们的性子也需要好好磨砺一番才堪大用!”

“把他们打散,送到了地方,不是更形单影只,难以做为?”

“侯爷,我在您河州的侯府里,见过一份物件,属下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做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