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5章 春风化雨
作者:李逍行      更新:2019-10-04 08:47      字数:2162

借贷粮种什么时候会亏呢?

比如借粮种的人逃逸耍赖,不过这种事情比较少发生,乡坤土豪们是怕刘小川这种大老爷,却不怕泼皮无赖,几十个家丁活活把欠钱的佃户打死的事,也是时有耳闻的。

怕就怕第二年风不调,雨不顺,大伙都收不到粮食,别说租息,本金都还不起。

又不能把所有的佃户全逼死了,那明年还有谁来给你住地?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认了这笔坏帐。

徐世谙道:“大人可是钦封的护国法师,前些日子上天求米、天降谷雨的事,都从宁海传到了河北那边去了,有大人驻守扬州,明年必定是风调雨顺的,哪里会亏钱呢?”

众人纷纷称是,心里都想,亏了就亏了,就当作送给大人了。掐指一算,亏点粮种钱,卖新任都督一个面子,这笔生意怎么做不得?再说,万一明年风调雨顺,连本带利不都收回来了?

瞧着这些人的怂包样,活该只能当个地主老财啊!

刘小川略觉失望,突然人群里钻出一个光头,道:“大人,草民壮着胆子想问一句,小的家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若是亏光了可怎么办?”

徐世谙等人都看向这个光头,原来是城东布庄的掌柜赖二,这人小时候发了高烧,得了癞莉头,长不出头发,还好脑子没被烧坏,先是跟着布行老板混生意,熟识了自己拿个本钱开店,三五年折腾下来,也有了点家当。

刘小川睡觉有人送枕头,忙挤出和蔼可亲的模样,道:“这位大哥,你叫啥,做什么的?”

赖二听到堂堂都督大老爷居然喊自己做“大哥”,真的是吓坏了,忙跪下道:“大人折煞小的了,小的赖二,城东开了家小店,卖点粗布衣服,入不得大人的眼。”

刘小川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背,赖二差点没尿出来,整个光头被憋得锃亮,心想回去以后可得好好跟人吹吹,自己可是跟扬州都督这样的封疆大吏称过兄道过弟呢!

“赖二啊,你问得好,这年代赚钱,谁都不容易啊。这样吧,我就拿扬州今年的税收给各位作保,保本不保息。要是今年秋收,各位蚀了本,亏了多少,官府就赔多少。今年的税收不够赔,那就等明年的税收,明年的税收还不够赔,那就用后年的,反正绝不让父老乡亲们吃亏!”

府衙中所有人内心都真正骚动了起来,愚钝些的,便觉得这是有赚无赔的买卖,自己可得借机多出借一些粮种给灾民。稍微乖觉一些的,便猜到天下间没这么好的事,这位都督必定还有没说完的话。

徐世谙拜道:“大人不必这么好心,做生意嘛,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门路,更何况是一场这么利国利民的生意。如果赚了,是我等托了圣上和大人的福,要是亏了,权当作做一件好事了。”

赖二嘻嘻笑道:“徐老丈,大人既然肯拿扬州城的赋税给我等作保,如此爱民如子的好官,我们怎么忍心拒绝大人的好意?依我看,我等感激之余,也得投桃报李不是。不如大伙拿出一分半的粮种给大人,就当作是保费,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好你个赖二,真是聪明!刘小川心里笑开了花。

好你个刘都督,真是高明!所有人都在心里对刘小川高看了一眼。

本来今天抓这些地主老财过来,是为了狠狠地宰他们一笔,结果被刘小川这么一搅活,硬生生地搞出一个“粮种借贷”的法子来。

乡绅土豪们不用破财免灾,又有刘小川拿整个扬州府的税收作保,怎么都亏不了,侥幸今年粮食丰收,那就是发了一大笔财,根本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扬州府给乡绅作保,使灾民们顺利地借到了粮种,收到的保费既可以充作赋税,又可以用来补助灾民,甚至能拿去换成现成的粮食,来帮助渡过目前的难关。万一秋后收成不好,那已经是大半年之后的事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嘛,说不定朝廷已经筹好赈灾粮食运过来了。

灾民们更不用说,借到了粮种,趁着时令未过,还能抢种春耕。有了自己的田,自己的地,有了对年景的盼头,更不会被有心人鼓动,生出二心来。

地主老财们回过神来,想到其中妙处,都高喊“大人英明”,更有胆大的催刘小川立下字据,大伙马上回去运粮种过来。

坐在上首案边的老太监心情却有点复杂,刘小川搞了这一出,灾民满意了,富户满意了,甚至扬州城里当官的也满意了,朝廷那边嘛,满意是满意,可只是满意了一半而已。

无论怎么说,刘小川风头太甚,偏偏他剿灭魏匪、安定灾民,功劳是完全遮掩不住的,如果他再大上几岁,做个扬州都督又有何妨?可他偏偏太年轻了,年轻到吴知仁、大梁朝廷、大梁皇帝太后,都不太敢信得过他。

原本自己还设了个圈,给他在扬州任期内竖点棘手的障碍,却被他三两下给破解了,有如春风化雨,无声无息,偏又巧妙无比。

老太监抚了抚额,这等少年英才,若是忠义之士,必定能保大梁百年昌盛,若是奸臣佞子,恐怕世间再无宁日了啊。

既然大伙一致同意,刘小川便叫来府中书吏,立了字据和保书,地主老财们识字的签字,不识字的画押,再由书吏呈上案,交给刘小川过目,然后一式两份,双方各存一份。

不指望亲娘重病,于是高中毕业就跟着老叔去厂里打工赚钱的刘小川会写用毛笔写一手古代的好字,好在“刘小川”三个字比较好写,初中的时候刘小川也玩过“非主流”,繁体写得杠杠的。

于是歪歪扭扭地在字据上签上大名,脸上一阵嫌弃,心想什么时候把新中国那套简体字搬过来,也算造福大众,为梁朝的扫盲大业做点贡献。

又过一会,府衙外面越来越热闹,原来是更多住得远的地主老财们来了。瞧见一些老相识围在新任都督身边,忙着签字画押,还笑得乐不可吱,心里都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