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初兄,这几位是……?”王麟走到宋教仁身旁,稍一打量众人,随即笑yínyín的问道。
宋教仁扬眉答道:“我正要带几位来都督府介绍给都督,这位是张人杰兄,字静江,以前咱们**党困难的时期,多赖静江兄提供经费,才能勉力维持。”
说着,又指向张静江身后的两位清秀的nv子介绍道:“这两位是尹氏姐妹尹志锐与尹维峻,两位是秋瑾nv士的高足,jīng通武术,文武兼长,南京光复,尹氏姐妹率领的nv子先锋队颇立功劳……”
然而,就在宋教仁介绍到长衫眼镜男的时候,王麟脑中“轰”的一响,根本就没注意听他后面说什么话来。
“张静江居然是张静江我的人品不会这么好?一个刘庆恩主动来投,还勉强说得过去,张静江也来投我,难道我的气运真的如此之大……”王麟欢喜得有点过头了,不见对方正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打量着他,什么“投靠”他,八字还没一撇呢。
不过,也难怪王麟惊喜非常,实在是张静江的能耐,对于王麟的将来,太过重要,太过重要。
如今,王麟手下,倒也勉强说得上人才济济,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然而,王麟要想经邦治国,规划天下,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虽然现在显示不出来,但长久之后终究会拖后腿。这一个软肋,就是他手下并无张良、范增、刘伯温一流的人物。
王麟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多了100年的见识,但谋略终非自己所长,真正较量起来,自己还真不是这个时代那些枭雄巨擘的对手,自己的杀手锏无外乎是凭着“后见之明”网罗人才,让人家劳心劳力,自己则只需要居中调摄,坐享其成。但前提是自己能网罗到足够的人才,分任方面。
而真正的人才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否则,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也不会只出了一个张子房只出了一个刘伯温
眼前的张静江,却正是张良、范增、刘伯温一流的人物熟读近代史的王麟,忍不住想起另一个时空,张静江的生平事迹。
1876年出身于出身于江南丝商巨贾之家的张静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sè彩,孙中山称之为“**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导师”。
21岁时,其父以银10万两为他捐得二品候补道衔,后来他被委任为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在巴黎时张静江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营利颇多。
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此前二人并不曾晤面。张静江得知对方是“实行**的孙君”之后,即慨然说道:“余亦深信非**不能救中国。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yù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他还与孙中山约定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2、3、4、5万元。
当时孙中山以为自己遇到的不过是一个妄人,因此一笑置之。分手之时,张静江留给孙中山一封信,让他到美国后去找纽约市第五街566号他所开办的通运公司,领取资助**的活动经费3万元。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把信jiāo与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
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奇人”。自此以后,每遇**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举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起义。
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孙中山对于张静江资助**的义举十分感激,曾让胡汉民回信以示谢意。张静江随即复信:“余深信君必能实行**,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为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
张静江个人财力毕竟有限,所以他先是“胁迫”堂兄张石铭借款,又将舅舅庞青城以及南浔许多富豪拉入同盟会。因此,当时的南浔巨富,或多或少都牵涉进了**事业。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使南京临时政fǔ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此时又是张静江带头以商人名义捐赠巨款,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fǔ财政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张静江在金融和实业方面是一把好手,但他真正的长才其实更在于谋略方面,只不过他在这方面只是偶露峥嵘,殊不为人注意罢了。
1918年chūn,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张静江为使蒋介石将来有所发展,便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夏天,当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中时,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40余日,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之后他又劝说蒋介石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该书由孙中山题名、张静江作序并资助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非常有助于蒋介石政治上的崛起。张静江扶持蒋介石步步紧随孙中山,为以后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提供了可能。1924年5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随着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发展自己的力量,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张静江更是全力以赴支持蒋介石,为蒋介石最终掌握国民党的党政军实权,立下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张静江,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蒋光头”。张静江去世时,蒋介石臂佩黑纱亲自主祭,并亲书“痛失导师”的挽词,固其宜也。
这样的人物就在眼前,虽然王麟之前已经历练得十分沉稳,但此刻他心情有许多放松,一时没把持住就有些失态起来。
王麟的卫士们对于都督偶尔神思不属的现象,早就见怪不怪,就是宋教仁也听说了不少王麟的这类轶事,对于他的xìng子也多少有些了解,倒也没有觉得什么。
但是,王麟两眼放光、神思不属的样子落入对面张静江的眼中,却引起了他的误解,。都说两湖大都督是何等的英雄,怎么看到两个长得漂亮一点的nv子,就流露出这么一副猪哥的样子?罢,罢,罢,自古英雄皆好sè,只要他真有安邦之才,也就不枉了某来走此一遭。张静江完全想不到王大都督失神的原因却是因为他自己。
张静江想起三天前自己在南京城的见闻,依然有些郁郁。南京光复,张静江本来兴冲冲的跑去,想有所襄助,结果看到各军隐相夸功的现象,而身为总司令的黄兴,却对各部几无约束的能力。
张静江本来对黄兴还很有些佩服,经此一事,不禁大失所望,认定他非是“安邦才”。其实这种看法对黄兴很不公平,在当时那种情况,恐怕换了任何一个人,都难有两样的结果。
而那时鄂军的表现却有些“另类”,令张静江等有心人刮目相看。张静江由此也对两湖大都督王麟高看了一眼,有了往武昌一行的想法。
至于和尹氏姐妹同行却是出于偶然的了。后者于南京光复之后,觉得无事可干,出于少nv心xìng,便思往首义之地一游。不过,她们二人因为秋瑾的关系,在“光复军”里面受宠得不得了,乃由“光复军”司令李燮和亲自开了一张介绍信,登上了去往武昌的轮船,恰巧遇上张静江,双方本是旧识,就做一同了。
这个时候,王麟失神的“盯着”她们,尹氏姐妹不免有些脸红起来。
宋教仁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王麟方有所察觉,回过神来,讪讪一笑,掩饰过去,同时拱了拱手,说道:“欢迎静江先生和贤姊妹来到武昌,既然来到敝处,就让鄙人略尽地主之谊。”
说着很快就和张静江等三人套上了近乎,王麟使劲卖nòng,言辞爽利,“见识”非凡,令得张静江暗赞,此子果然不俗,两湖的**事业并非幸致,只是于nvsè上头未能免俗。原来王麟说话的时候出于好奇,不免时时“偷觑”尹氏姐妹,却都瞧在张静江眼里。
尹氏姐妹正是二八年华上下,所谓邻家有nv初长成,又是秀丽脱俗的姿sè,王麟时时打量,正容易引人误会。王麟心中也是暗赞,二nv各有风采,姐姐尹锐志一派雍容典雅,恬静而安祥,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妹妹尹维峻,闪动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频频四顾环望,还时时对路人微笑,颇带几分稚气。凭想象,谁也不可能想到这样的两个xiǎo姑娘,竟然能够冲锋陷阵,在占领雨花台、强登中华mén的战役中,身先士卒。更想不到这样娇滴滴的两个xiǎo娘们,在另一个时空还做过一段孙大总统的保镖工作,多次粉碎了刺客的暗杀yīn谋。
接下来,有王麟作陪,宋教仁便回转江汉大学去了,万事开头难,宋教仁虽是大才,但要从无到有的办好一所大学,也非让他竭心尽力不可。
王麟带着众人往大都督府赶,途中,他向张静江略略流露了招揽的意思,后者本有此意,自是一拍即合。
王麟遂推诚相与,请他出任两湖大都督府的秘书长,张静江立即允诺,但他提了一个让王麟内心中啼笑皆非的条件:让尹氏姐妹出任王麟的秘书。
望着一脸羞涩的尹氏姐妹,王麟暗叫惭愧,孙大总统,咱真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