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按:这是倚天童鞋的一个分析,个人觉得十分jīng彩,所以发在这里,以飨大家。[第](http://-..)ei回味书库Hwei。WA标题是我加的~汗)
书友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发给我,与大家一起分享。
…………………………………………
1、评价:
历史已经在这里分岔了。阳夏战争变成了浦口战争,二次革命时会不会先打掉最危险的武昌?而在南京的同盟会反倒变成第三股势力?这也未尝不可。
许多xiǎo说在形式上依葫芦画瓢,实际上当主角形成势力后,各方面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再不能像原来那样视之。所以一些xiǎo说在举措上会让人莫名其妙,实际上是作者并不真正去构想此时各方的实力对比、战略意图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搬硬套。
《血sè辛亥》现在做得好。
另外有军阀》,我看得不多,别的方面也不评论。但是现在主角有句话很有道理,叫“莫让我的穿越反倒造成护国战争失败”,看似莫名其妙,其实只要真正一想,就觉得符合当时的形势,而不会对此时的形势盲目乐观(主角加入,在四川起义,护国的起始力量壮大了)。
2、变化探究:
本书到此,可能以后就会走出一条跟历史不同的路,不只是力量发生了变化,还在于力量变化后,发生的事也变化了。ei回味书库
比如袁有可能先除王麟,再捣黄兴。Hwei
比如袁可能对自己手下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更多任用老人,袁不但在二次革命后天下已定后行削藩之策。二次革命时的派兵的序列也可以看出,袁是稳cào胜券的,让冯带皖系和清禁卫军;直系军放在长江中游)。
3、千军可能使用的方法猜想:
从千军对赵尔丰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虽然赵氏兄弟是鞑子铁杆,但是如果能在东北形成一股独立于袁世凯之外的势力,那无疑就很成功。赵尔巽就算是发挥作用了。(历史上和xiǎo说里与袁妥协,则是发挥维护中国统一的作用,中国割裂,引起列强直接宰割中国,对于革命政权也不利。)
当然,我对张绍曾、蓝天蔚怎么取得东北的不太看好,虽然曾经我是积极的参与者。不过张作霖此时毕竟只是旧军,张绍曾能出关的话(吴禄贞已经死了,第六镇就别想了),二十镇加混成二协,也还是有成功机会。不过就我来说,袁可能暂时放弃南方,而选择做北方唯一的实力派。其实我一直觉得东北的张、蓝是最危险的。
袁如果不能有东北,那其势力就局限于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四省,和江苏、安徽的北部。在地盘上相对于拥有四省的王麟没有绝对优势。
如果老袁还要得到更多,那其地盘还会更xiǎo。阎锡山丢失了山西,后又复得,由此可见袁手腕高,不及一城一地之得失。袁甚至可能撤出苏皖(二次革命前张勋的驻地不是徐州,而是山东南部。当然现在张勋已死没意义了,虽然我觉得留下这个祸害对局势是有好处的)。
4、更发散的想法:
曾经有人说,袁也不是非要当总统,其底线是直鲁豫善后督办什么的,以保留逐鹿天下的资本。ei回味书库居然没有山西,由此可见,可见其手段也十分老辣。
袁当不当总统,对革命党的利弊是很清楚的。对王麟,则是无论怎样都有利有弊。
对长江流域来说:
一直是革命党在当总统的话,那王麟在长江流域,必然是比袁还要先削的强藩,王当然可以战胜中央政fǔ,但是如果袁“拥护中央”,那王必然悲剧。
回到大圣回国前,王当然可以自己当总统,但是这样就不能做到革命势力大团结,这样湖北必然四面受敌,辛亥革命可能直接失败。
所以袁做总统是有用的,王可以以革命党、藩镇的“自己人”甚至是“代表”的面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会受到各省割据势力广泛的支持。在双方实力差距没有到达质变的情况下,这是很有用处的。
但对东北和其他一些方面来说,就正好相反:
有了中央之名,袁就可以chā手东北,东北现在不是一股绳,而袁的北洋数镇的底子是比较厚的,袁解决掉东北是比较容易的。继而控制山西,这样,袁的势力就大大超过了王。
没有中央的袁,也就是三省总督。
无论怎样,这时王麟实在是不宜扩张了,王势力内的各种力量已经到了快理不顺的地步,之所以没垮,不过是武胜关没被突破。
此时四省内在组织上和王联系不紧密的势军事集团有:
湖南新军,包括湖南副都督、代都督焦达峰等。势力首领比较桀骜,但形势和人品两方面还能控制,王对势力有一定的渗透,有家乡感情。
(2)湖南旧军,包括湖南军政部长黄忠浩等。势力首领忠厚,但威望高,势力内可能只认黄提督,不认王都督,王对势力渗透估计很少,接近于无,有家乡感情。
(3)派驻江西的湖南新军(还是湘鄂联军?),包括江西都督陈作新等。势力首领忠厚,部队新成,王的渗透度应该比较高,有家乡感情。虽然战斗力不好说,但应加强嫡系化。
(4)原江西赣军,部分人可能以安徽都督李烈钧为遥尊领袖。势力首领其实没有,很好打散,王的渗透度不详。最好军官jiāo流,并和湖北部分军队换防。
(5)湖北派往四川镇压革命的新军。王的渗透度估计没有,容易被马荣集团先拉入圈子。
四川的各路革命军,以尹昌衡为代表。势力领袖野心较大,但对整个势力来说,他也掌控很少。王的渗透度估计没有,大部分该遣散。
(7)梅馨所部,王麟连军官都没有调派。势力领袖桀骜、野心大,王的渗透度接近为零(梅馨自己还是有触动的)。
赵尔丰四川旧军势力。势力领袖本身地位就很高,根不浅。此次风波,军事实力估计接近于被消灭,但由于和马荣的关系,可能会死灰复燃。王的渗透度为零。
四省内外在组织上与王麟联系紧密的军事集团:
在湖北的湖北新军,势力领袖王麟,主持工作者吴兆麟。以主角为势力领袖,主持工作者威望不高,当只有一个师的时候,营长以上军官皆为王麟任命,嫡系,渗透度极高。
(2)派往南京的湖北新军,构成如上(主持工作者蔡济民),由于本时空未有黄兴指挥阳夏战争的事,革命领袖孙黄可能会有渗透,不过孙黄没钱,这支部队还是比较可靠的。
(3)王麟派往四川的湖北新军,构成如上(主持工作者马荣)。主持工作者本人比较忠厚,但由于在四川成了主军(南京方面是客军),有了一定财权,又天高皇帝远,主持工作者可能和赵尔丰联姻,则会形成一种联合割据势力。主角对这支势力的掌控度甚至可能会不如江西方面。
一是不能重建赵尔丰能控制的四川旧军(这个由专指的,不是指真的重建,而是指在新编的革命军内大幅的任用这些人,形成只认赵总督、马都督,不认王巡阅使的局势);二要形成马荣、尹昌衡、梅馨各自牵制的形势;三要加强控制、管理;四要掌握四川政务,四川军政分开,各自独立向王负责。
(4)在湖北的湖南新军。势力领袖安定超。安定超本人比较忠厚,大部分王麟派去的湖北军官,可能都在这支部队里,渗透度可能比较高,有家乡感情。处于湖北前线,更易渗透。
之所以放到组织联系紧密这一项,是因为这支部队在湖北,在王眼皮子底下,又是湖南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可能人事、宣传上王把得比较紧。
对于军政,一是要整编,将部队消化掉。但主角不是某党,整编肯定是不够时间的,可能长期会存在一些军阀势力,那至少在控制力较强的省份,实行军政分离,组织上难以控制,把后勤、装备上控制到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