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之中,曹操并不象部属将官那样兴奋——交战三年多,终于从刘备手里抢过来了寿春,随之又将刘备从江北赶到了江南,怎么能够不让众将欣喜?曹操却看到了同众将几乎完全不同的一个结果——在这段时间里,自己与刘备为寿春而争斗,虽然自己获胜,却并没有将刘备打得尸骨不存,他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对自己还有相当的威胁。看过这场寿春之战递上来的报告,曹操更发现了一个令他头痛的问题,原来,虽然这一网将刘备手下的小鱼小虾捞了一大网上来,数目上也得有个七八万,然而够分量的鱼却一个也没有逮到——刘备、庞统、鲁肃、关羽、张飞等人是一个也没看到,都从网里漏了出去,还带出去了十万多兵士并回到了江南,这场交战的实际意义又一次远远小于自己的期望。再看到传过来的荆州状况,相对比刘安的发展来说,曹操甚至感觉到自己在这寿春是一种失败——虽然早已经对刘安的发展作出了估计,可刘安的进攻速度再一次超出了自己的预测:刘安在同荆州开战的一瞬间,就占据了上庸,随后势如破竹推进到襄阳,不,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还是有点不足,这刘安就如同走大路一般轻松入了襄阳,然后命令刘琮发出命令,让荆州郡县都投靠过去,虽然有三两个不愿意服从的,但转瞬就被从涪陵而出的周瑜三两下摆布了过去,大军已经控制了整个的荆州。自己占据寿春也不算是太慢,可刘安发展太快,相对比来说,自己不是失败又能算是什么?又有什么地方可值得高兴的?
可是,曹操还是有一丝喜悦。他喜悦的原因不是击败刘备,而是从这一天开始自己将脱离了丞相这一职位,成了这当今汉室的第一个异姓王侯——献帝发下诏书来册封为魏王以酬谢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其实,曹操心里也是非常明白这诏书的由来,献帝也是不得不发,甚至不得不连发三次——辛毗、陈群等人连续上书奏请立曹操为魏王,这些人都是曹操自己的心腹,献帝又如何能够不应允?他不应允又有什么用?如果从实权上来说,自己封不封为魏王,确实同身为丞相也没有什么差别,曹操却知道差别在下一代上,若自己不称帝而仅仅为一个丞相,从名义上来说不可能父死子继,而对于一个王侯来说,父死子继那是太正常不过了,这汉室的实权将永远掌握到自己这一家人手里,子孙就是要称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自己受封为魏王,当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然而,荀彧的强烈反对却是曹操所没有想到的一件事——荀彧对自己向来十分忠诚,对于自己杀掉董承等人持有十分支持的态度,甚至认为应当更加严厉才对,万没想到的是却在这件事上提出了异议。想想荀彧在内政、外交甚至在战争战略、战术上的杰出的能力,曹操心下不由犹豫起来——对于荀彧,该怎么处理呢。
“现今若是直接讨伐刘安,名义上确实有些不太顺畅。现在刘安平定西川又进占了荆州,大王却还未对此事作出反应,属下认为可以让献帝发布诏书一份,名义上让刘安进入许昌接受嘉奖。若刘安进入许昌,大王可与刘安一份高官,并多与厚禄田地,将他留在许昌,直接控制在大王手中,如此,刘安现在控制的雍、秦、凉、益、梁、荆六州一日而平,江南平定之日也不远了。若刘安不来,大王则可趁此机会,让天子拟诏以抗拒朝廷之名来讨伐刘安,名正言顺。”看到曹操眉宇间似乎有些不太舒展,荀攸进言道。荀攸知道,现在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并占据了寿春,进兵江南那已经是不可能了,下一个目标也只有雍州的刘安,而现在刘安还打着朝廷地方官员的旗号,这个旗号正是昔日曹操借助献帝所赋予的,若曹操就这样进兵,很容易给人留下话柄,事实上也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误会了曹操的意思。
“公达(荀攸)之言甚有道理啊。”曹操笑了笑,并没有说荀攸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况且荀彧是荀攸的叔父,他们是一家人,若这个时候说出来自己担忧的真正原因,只怕他会将自己的这种忧虑传到荀彧的耳朵里,这与自己将来与刘安的交战大为不利,再说了,自己也确实已经将目标瞄向了还在襄阳的刘安身上,当下道,“就依公达之言,拟份诏书给刘安,看看刘安如何应对。”曹操心底下明白,现在的征战和以前的征战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了,在这纷乱的时代,剩下的这两个刘姓地方霸主都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同样也是最强大的对手,出兵就更需要一个象样的借口。这对自己很重要。
“这第一杯酒,敬谢远在许昌的陛下。”曹操看记室离去准备发给刘安的诏书,举起手中酒杯,对着座下的众文武将官,道,“操自领兵而来,虽然多有败绩,却得陛下不舍,才有今日击败刘备的巨大胜利,陛下不单遣人前来道贺,而且加封操为魏王,令操感到荣宠万分。操敬谢陛下厚恩。”说到这里,曹操面转向北方举杯敬了三下,然后才喝了下去。
“这第二杯酒却是一杯预先祝福的酒。”待侍从给众人斟满酒,曹操接下来道,“众位将士们为了今日的胜利已经竭尽心力,但是,操可以说得是,我们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将来还需要众位将士更加努力。操预祝我们一帆风顺取得更巨大的胜利,并且一直胜利下去。”说完,曹操对着众文武官员,正想举杯饮下这酒,却发现一根白发从额头上飘下来落到了酒杯口上,这让曹操心中一怔,勾起一桩心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