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窝里斗”还是“勾结外敌”?
作者:滴水世界      更新:2019-10-14 07:36      字数:2147

“遇上你这样的臣子,不知是朕之幸还是朕之不幸?”朱由榔撇了一下嘴道。

“嘿嘿,遇上陛下这样的明君,是臣子之幸。”陈邦彦不好意思地笑了。

“得,你这从不当面献媚之人都说出这话,朕不给你点是说不过去了。给你这个数,可以吗?”朱由榔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万?皇上,再多给点,那样的话,臣见了兵部的人,腰杆也硬一些。”陈邦彦讨价还价道。

“五十万,成么?”

“成,成,太成了!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皇帝可以跟陛下比肩……。”陈邦彦没想到皇上会有这么大方,当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了。

“得得得,你这好听的话说出来,朕心里难受。令斌,这是抄家的单子,你拿去吧,给户部留五十万,其余的都入内库。告诉你,内务府你也管着,可不能把朕内库的银子都搬到国库里去。”朱由榔把抄家单子让李洪递给陈邦彦。

“是是是,臣遵旨。”陈邦彦接过单子,高兴地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看来银子真是好东西啊,连你这样的人都见钱眼开了。”朱由榔晒道。

“陛下,您还真说对了。臣真是见钱眼开之人,说实在话,臣都恨不得抱着银子睡觉。”陈邦彦知道皇上是说笑话,也乐得跟着凑趣。

“哈哈哈,令斌,你还别说,朕每次到内库去看,也恨不得睡在宝库里。摸着那些元宝,心里是真踏实啊。”朱由榔一副很财迷的样子说道。

一看皇上那样子,陈邦彦吓了一跳:“皇上要是爱财可不好,得劝劝。”

“陛下,臣可以爱财,您可不能爱财啊。您已经富有天下了,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藏富于民,才是天下大治之象啊。”

“行了,朕是那样的人么?跟你说话真是无趣。退下吧,把朕的内库可看好了,朕还有大用。”朱由榔一听陈邦彦的话,顿时无语:“哪跟哪啊?我要是那样的人,还能一下子给你五十万?按每两200元算,放到后世那就是一千万。一千万啊,我虽然心疼得要命,但还是给你了,还来说我爱财,真是……。”

“是,臣失言,臣告退。”

陈邦彦一琢磨,觉得皇上那是在跟自己说笑呢,自己却是当了真。反正五十万两银子是要到手里了,连忙识趣地躬身退了下去。

……

抄家的时候,黄宗羲都跟着去了,在黄逢元的家里,他看到了那个后花园里的房子,跟自己当初落到风清俊手里时的房子一模一样。

为保险起见,他还把黄宗羲的妻妾们都见了,还真找到了那个跟风清俊胡天胡地的绿衣女,虽然现在她已经没有穿绿衣服,但模样黄宗羲是忘不掉的。

……

因为是谋反案,几名主要人犯被关押在锦衣卫的诏狱,而非刑部大牢。

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下,黄逢元已经体无完肤。其实,一进诏狱,他就全招了,只不过马吉翔还想深挖细找,才对他上了酷刑。可无论怎么折磨,黄逢元招供的情况始终没有新意,马吉翔这才相信了他的供词。

据黄逢元交待,他与山西一个叫范永斗的商人因为有贸易上的往来,慢慢成了朋友。这位范永斗,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了满人的内应,不但给满人贩运急需的军事和生活物资,还将各处关隘明军的守卫情报报告给满人,不但赚了很多钱,还因此得了满人的信任。清兵入关后,范永斗得到清廷的嘉奖,被封为“皇商”,主持内务府的各种采买,并垄断了山西、陕西的盐业专卖。

黄逢元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对范永斗的眼光是非常钦佩。他认为,凡是把生意做大的,必须是官商,如果不跟官府联系起来,生意永远做不大。

大凡一般商人,都是在做生意的同时,竭力讨好巴结当地官府,以图给予生意上的方便和保护。这样的做法,哪有人家范永斗高明?人家一开始就看准了满人能得天下,早早就抱上了大腿,如今竟成了皇商,堂而皇之地打着清廷的旗号做生意,天下哪个商人敢跟他争锋?

听说,范永斗每年进项达数百万两,没有清廷的保护与认可,他能做这么大?

黄逢元从范永斗的发家史得到启发,又见清兵打败弘光帝后,兵势极盛,兵锋直指福建、广东,这才起了活络心思,主动写信给范永斗联系,愿为清兵内应。

不过,信是写去了,但范永斗一直没有回音,好像已经看透了他投机的心思,对于他说的愿为内应一事,也根本不在乎。

直到李成栋战败,广东局势被永历帝一手给翻转过来,黄逢元才收到范永斗的回信,而带信者,就是风清俊。

范永斗在信中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注重搜集永历朝军政、民政方面的情报,将来大清朝打下广东之时,一定会为他叙功云云。并要求他配合带信人,行刺永历皇帝。

黄逢元览信大喜,在他看来,自己搭上了大清这条线,将来拿个广州甚至广东首富还不是稳稳的?

于是,他对风清俊那是百般巴结,有求必应。

……

拿到黄逢元的供词,黄日章造反小团伙的性质稍微有了些改变。

同样是造反,“窝里斗”和“勾结外人”是不同的。

“窝里斗”是内部矛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还有可怜悯之处。而“勾结外人”,那性质就大不一样了,放到一个家族,那是叛祖卖祖,放到一个国家,那就是叛国。

……

对于黄逢元勾结清廷一事,黄日章却是坚称毫不知情,他说只是看不惯陈子壮之流窃居庙堂,也对新政非常抵触,但勾结清廷卖国求荣的事,他是决不会干的。因为那样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符合自己作为文人的气节。

不但黄日章说不知情,就连苏鸣丰和越保也都说毫不知情。

莫非真是巧合?黄逢元真是个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