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就这么摆在了面前。
万般头绪齐齐涌出,只求先抓稳兵权,养兵离不开钱粮,所以这钱粮也找抓住。
兵、钱粮,都握在手里后,朝廷还不是个空架子?
所以不相干的人事权也可以交出去,反正自己没多少值得信任的人手要安排,惹人非议的人事权交给各方妥协、争斗去。
目前的处境有点像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房里,外面狂风暴雨,屋里还在漏水。
要修补这房子,也得外面风雨过后再动手,水淹进来就淹进来吧,漏水就摆个盆接着,别打湿床被就行。
怀着这个心思,吕维不准备大规模更易、改革大明制度,只对兵权、财政度支下手。
心中主意落定,他一闭眼,又一睁眼,就到了次日清晨,周道登、徐光启正一同进入天关,两人前脚来,后脚魏忠贤也抵达,魏忠贤还抱了个象牙笏,乌纱冠四周装饰鲜花,还插着一支毛笔,明显一副随听随时做笔记的架势。
徐光启也是匆匆赶来,各部各司又需要吕维批示的公文都由周道登呈送,只是此非常时期,许多公文送到承天使司,唯一的堂官周道登审阅后就退了回去,不做插手。
都已经把天启当死人了,礼部现在由右侍郎温体仁暂摄部事,原来一批尚书,左侍郎,不管入阁没入阁,都被关到诏狱里去了,下场不言而喻。
温体仁主持礼部工作,呈送来的公文也格外体贴,都是些简单的选择题,不需要吕维为难,甚至思考。
第一道公文,是给任容妃生下的皇子命名,由于大明皇室、宗室的独特命名法,礼部、宗人府早有相关预案,现在就是选一个好听、寓意好的名字。
一大堆的朱慈某火字旁名字里,吕维随意选了个‘朱慈烺’做这孩子的名字。
然后第二道公文内容就直接的很,请吕维为新皇选定年号,给出四个年号都是天字开头的,天润、天瑞、天武、天安四个年号,吕维都不喜欢,闭着眼睛想了想,批注‘永祯’二字。
两份公文递还周道登,吕维才开口:“大明京营兵马不堪用,我有意收拢京营兵马裁汰老弱补充强健新兵,重编大明新军。效仿戚继光蓟镇练兵旧制,编练三镇新军。”
说着他伸手,周道登赶紧递上空白公文,吕维抬手抹过,新军建制就列了出来。
自下而上,十二人一什,设一什长,两伍长;四什一队,设队长,副队长,一队五十人整;四队一哨设立哨长,副哨长;四哨一营,设营长,副营长。八百人一营,四营为一标,十标为一镇。
一镇下辖三协、镇直属标,一协下辖三标营。
新军编制就兵员、指挥层次来说并无新意,唯一改变的地方就是不再单独设立番号,比如昌平镇、蓟镇、天津镇这样地名特色的番号,而是采取数字番号,精确到哨。
“取消车营编制,各协所属标、营以步军编练,镇直属标、营为骑军编制。”
“你立刻着手编练新军,月底前将一应老弱、顶替、假冒之军悉数革退,自下月开始,发放新军军饷。新军军饷,一月一两五分银,自伍长以上,每增一级,银俸增二分银。”
“兵要实练,饷要实发,为此我会为你请来尚方宝剑,若有推诿、阻挠或干扰编练新军事宜者,不必禀报朝中,凡正一品及公爵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这三镇兵马就是三十个标,各标驻防要远离闹市,最好在荒野之地开垦立营。一应营区戒严,商旅、游女不得靠近,否则以探查军事机密罪逮捕,由其所属衙门领回。若是来历不明者,交付镇抚司下诏狱处置。此事务必告知明白,免得无知小民误闯军营。”
徐光启也拿出笔刷刷写着速记,面有难色,更多的是沉毅以及隐隐的兴奋。
三镇新军,按照编制编满,足足十万大军!
现在的京营……他乐观估计,层层筛选后,九万多人编制里能有三分之一能用,就已是万幸了。
吕维又看魏忠贤,魏忠贤赶紧俯下身子,就听吕维说:“各处有不配合的,不管他什么来头,你狠狠处置不可留情。京营若不整顿,弄不出十万雄兵,朝廷就无威望可言。各处兵马若有将佐放任、鼓动而哗变,不论他是何因由,不要隐瞒飞速禀报我,我派天兵惩戒。”
“是,外臣谨记。”
吕维目光又看向徐光启:“我也知此事繁冗,待卢象升转生归来,我就派他为你副手。这整饬营伍又大肆裁汰,最怕政出两头受人情所累,此事由你一人做主,卢象升只是副手,若是累赘我就招他回来另做他用。”
“我只要三镇十万可用健儿,余下不论,许你自作主张。若年底这三镇兵马不能成,我将从登莱调兵拱卫京畿。”
“是,臣明白,不敢辜负道主期望。”
吕维点着头,看向周道登:“待袁枢回来,你也回乡招募一营兵马。这不仅是你日常护卫、差遣之用,若有需求时,便是一枚种子,能为你扩建数万兵马。”
周道登应下,吕维最后看徐光启:“按规矩,徐先生这里也该筹备一营兵马,本月已近月中,就先拨一千五百两助你招养壮士积蓄爪牙。有这八百亲兵,你这三镇兵马编练起来也会顺手许多。”
徐光启缓缓点着头:“道主,容臣回去细思一日,算清三镇兵马军费支出及各项费用,再向道主回禀。若无户部、兵部、都察院、太仆寺支持,臣虽勠力,亦不过事倍功半而已。”
“如此也好,最好也拿出一个编练新军的章程出来,我也好与户部有司沟通。”
吕维说着看魏忠贤:“我有意晋升袁可立为兵部尚书兼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使持尚方宝剑坐镇登莱,总督天津、山东、登莱、东江、朝鲜五处兵马,并兼理漕运总督一职。”
“蓟辽二镇为盾,以袁可立为矛,此为我平辽之策。”
魏忠贤由衷赞叹:“至圣至明不过仙家,外臣自然是心服口服的。”
吕维有些不习惯,他更想要的是相互讨论,这帮人完全照办……办砸了岂不是自己糊涂?
稍稍沉吟,吕维询问:“近来,我听人说朝中有提议设立朝鲜总督一职之事,此事不知诸位如何看?”
魏忠贤抢先回答:“仙家真是问对人了,徐天官就支持设立朝鲜总督,这事儿小魏心里也惦记着呢,可就是找不着合适的人去。咱终究名声不好,真有本事的人大多也看不上咱,不跟咱合作。”
吕维目光下,徐光启点头承认:“朝鲜之重,臣与袁军门早有共识。只是朝鲜总督人选非精明干练之臣不可,若选派之人贪鄙任性逼反朝鲜,辽东局势必然大坏。”
“既然人不好选,你们回去都好好推敲人选。还有新的内阁、六部、五寺堂官、佐贰官也各拟名录呈送我这里,我想看看大家的心意,并无多余主张。”
谁敢信?
没人敢信,只也能答应下去,回家草拟一个新的朝臣职官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