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合并
作者:孤君道      更新:2019-10-16 03:48      字数:2574

朔风凛冽,宣大总督驻地阳和口。

北直隶的新一批观政官在这里协助管理边市,举人入仕的傅云龙就在其中,授从八品观政官,接受宣大总督洪承畴直管。

此时边贸正处于一年中的收尾期,也普遍是官贸,宫里握着庞大财富,民间资本无力竞争,大量的塞外牲畜被少府、内府两支隶属皇室的经营机构采买;边地贩运牛马为生的豪强也普遍遭到收编。

没有少府或内府的批文,他们无法正常出入关卡,自然无法参与边贸,将边地廉价的牛羊驱赶到南方贩卖。

少府、内府垄断边贸牲畜交易后,转手就补充到各地皇庄内增加劳动效率;唯一能与少府、内府竞争的是太仆寺。

太仆寺采买的主要是各类良种,重质量,不再依靠数量。

随着各地卫所清屯、清军工作进行,太仆寺的业务也开始恢复,只是各地牧场先后被划走归各省直辖,太仆寺只剩下一个监督的职责。太仆寺反而失去了庞大的收入,只剩下鼓励、监督地方畜牧发展,以及繁育良种的技术活。

北直隶试行两税法的同时,也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宣大也在波及范围内。

在简化了军制、编制后,又开始简化税法;现在紧跟着又开始简化行政编制,北直隶将取消直隶州、散州这类夹在省府之间、府县之间,不知是第三、还是第四级的编制。

这意味着一百九十三个直隶州、散州会被取消编制,也意味着七品县官和四品知府之间存在巨大的升迁差距。

知州编制被取消,也是最直接节省冗员的措施;原本直隶州、散州的知州是从五品,夹在七品知县、四品知府之中,能平滑升迁路线。

现在州一级编制彻底取消,散州并入府,直隶州或扩充为府,使得县官在地方上已无法转升到知府,最佳的办法就是回北京、南京过度。两京新的六部、五寺体系中,有大量五品、六品职位。

这能增加京官、地方官之间的流通,使得中枢时时刻刻都有熟知地方实际民情的官员。

这也是大明官制二百多年不断发展的趋势,基本上成化以后,御史、六科官只从地方知县中选拔;再也没了新科进士充任御史、六科官的例子。

州一级编制取消,也意味着从九品到七品官之间缺少足够数量的过渡职位;所以过去府、县科房长吏、副手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动。

原本只是县科房长吏提升为从九品,纳入吏部督管范围内;州科房长吏从八品,府科房长吏从七品。

现在县科房长吏为正九品,副手为从九品,以正八品县尉代替无品级的典史,县丞、教谕也确定为正八品。典史干的事情和县尉一样,只是名字不一样,权限少于县尉。

县尉的设立,许多从九品巡检司也就可以撤销了;巡检司本就是百户所降格来的,卫所体系衰败后,反倒轮到巡检司耀武扬威起来。

府一级的科房长吏为正七品,副手为从七品;这就使得县一级的科房长吏得到晋升后,只能委任他们担任八品官的县丞、县尉,进一步打消过去官、吏之间的隔阂。

州一级科房存在,那么一个县科房长吏得到晋升,很可能会充入州科房、再充入府科房,始终缺乏主政一方的机会。这明显是具有歧视和打压的,取消州一级编制,县科房长吏升迁后,就能调任其他县担任县尉、县丞,为他们升迁知县铺平道路。

北直隶试行两税法改革,也将宣府、大同府纳入北直隶辖区;这两个地方历来和直辖也没区别。

宣大两府并入北直隶,今后民政就归北直隶巡抚督管;洪承畴这个宣大总督职能更加单纯,只负责宣大两府的边防军。

五十万编制的边防军,宣府、大同本就是重镇,又收纳了蓟镇让出的一些编制,足足有十五万编制。

入冬以来,洪承畴就大力操训其中十二个主力团,主力团下辖四个营,人员装备的编制和京营新军一模一样,就连军饷待遇也一样,都是一个营一月一千五百两的军事预算。

区别就是京营新军有些列装新式装备,边防军普遍靠后,但宣大军就在边上,列装次序只在京营新军之后。

如今器械充足兵员士气饱满,这让只打了一场龙门驱逐战的洪承畴心中痒痒按捺不住,准备全线出击横扫长城三百里范围内的蒙古各部。

这些蒙古部落因靠近边塞,首鼠两端依靠边贸反而生存的不错。

一边儿冒充林丹汗来边贸,垄断边贸利润,两头赚钱;另一边儿摇摆不定,瓦剌、林丹汗征讨他们时,他们又会依附明军,使得瓦剌、林丹汗这类大部落无法顺利兼并他们……如果遇到天灾,抄掠边民的也往往是这些杂部。

这就和明廷扶植蒙古对抗西北的瓦剌一样,长城防线近处的草场,就由这么一批蒙古杂部占据,充当隔离带。

不同于陕西孙传庭那边还有一系列复杂的民政要处理,宣大这边本就地方少,没有多少民政需要处理;就算有民政问题,处理好军政问题后,民政问题往往也就跟着解决了。

尤其是现在宣大二府民政归北直隶巡抚接掌后,洪承畴能做的只剩下练兵了。

以宣大两镇积欠军饷之严重,以这里兵马之鼎盛,以这里又最靠近北京,洪承畴挥舞大笔钱粮,早就收拢了饥兵、穷兵的心,各卫清军、清屯时,积极配合的保留卫所编制,稍有阻挠的取消编制,并卫为县。

编制内的世袭武官……普遍夺职下狱编入刑徒,北直隶缺刑徒,洪承畴重修长城、道路,也需要大量的廉价刑徒。

于是乎,天成卫、镇虏卫没了,被合编为天镇县;阳和卫、高山卫没了,被合编为阳高县;云川卫、大同左卫被合编为左云县;玉林卫、大同右卫被合编为右玉县;平虏卫和周围的几个千户所合编为平虏县。

总之,吕维大笔一勾,曹变蛟这类大同籍贯的将军不再是广义上的山西人,成了北直隶户口。

大同、宣府的军民自然是乐意的,哪怕许多卫所武官家族没了世袭武职,其实也是乐意、支持的。

并入北直隶,意味着科考名额的扩增;许多的卫所武官家族早已开始向科举家族发展、过度,军籍人口显然不如民籍人口多,可天下进士名额中军籍进士能有一半。

宣大两府,出进士的比例,在天下各府中也属于前列。

举个例子,党争炽烈时,有楚党、浙党、齐党、秦党、晋党、东林党外,还有不能说实际很强大的江党,小众的昆党、宣党。宣党的根据地就是宣府,晋党中也有一部分人来自大同府。

这两个府,卫所军官家族分化、发展来的科举家族,论影响力、财富,已经压过卫所袭职的那一系。所以并入北直隶,裁撤卫所编制,对这些科举为主的家族来说不算吃亏,还占了便宜。

他们占便宜,吃亏的是北直隶原先下辖的府县。

没别的原因,科举名额受缴纳的税赋影响……宣大每年军费预算比北直隶一年收入还高,真计较的话,这两个府几乎不可能有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