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度的年终福利奖励计划,乔昌智做好后,专门来了一趟叶纤红家,当面跟她汇报并确认了一遍。
最高奖是乔昌智和王茂琳,一人一套七十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
接下来是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应不同的数额。
一等两名,分别为谢建奇、董采玉,每个奖励两万元整。
二等参名,分别是罗叙、朱亚婷、梁中华,每人奖励一万元整。
三等若干名,每人奖励三千元整。
至于其它普通员工,每人奖励一千块。
主要考虑到大家的上班时间比较短,才这样设置,像杨涛、韩亚炜,到过年都没干满三个月,给得太多,反而不合适。
叶纤红看了看,觉得有理。
手下这些人,跟随自己确实太短了,最早的王茂琳,才过半年,其它的大多只有二三个月。
不过考虑到她一直坚守的以贡献论奖励原则,对于几个能力特别出众的管理人员,还是得提高奖励。
想到这里,她接过乔昌智的笔,把罗叙加到一等里。
虽然他在生产方面作用不大,但是对整个公司,以及自己,帮助非常大,所以有资格跟董采玉和谢建奇并列。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谢建奇、董采玉、罗叙,每个奖两万元。
朱亚婷、梁中华,每人奖一万元。
想了想,叶纤红又把杨涛加到二等名额里。
这个年纪人人品出色,吃苦耐劳,又能力出众,论贡献,比朱亚婷强多了,不能委屈他。
剩下的管理人员,或者说重要的技术人员,全部划为三等。
像工作室的潘向文、小周和金大姐,纤诗美容会所的技师和前台,瑜珈馆的教练,工厂办公室文员和仓库工作人员等等。
“是不是给的太高了。”乔昌智重新整理好之后,有些犹豫地问。
很少有企业会以这样的标准给员工发年终奖,他担心今年给多了,大家对明年的期望高了,反而不好安排。
“没关系。”叶纤红认可乔昌智的担心,但是她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对员工有吸引力的企业,才能不断有优秀人才愿意加入。
像前世一些外资企业,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想进去,就是因为人家的待遇高。
她希望自己的公司,也成为这样的企业。
对她来说,怎么赚钱?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她脑子里有的是好项目。
“对了,两套房子的手续办好了没有?”叶纤红再次确认了一遍。
“办好了。”乔昌智回答。“已过到我和王茂琳的名下。”
“那就好,以后我们是邻居了,过年的时候,可以一起聚一聚。”叶纤红笑着说道。
“没问题。”乔昌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怎么了?”叶纤红好奇地问。
“没什么?”乔昌智有些脸红。“大姐给安排了一次相亲,催着我早些结婚。”
因为腿部残疾,他在别人谈情说爱的人年纪,一个在家里看书打发时间,从来没有想过结婚的事,所以对情感方面的事有些陌生。
现在自己出息了,特别是在城里有了一套房了,姐姐就着急他成家。
最近跟一个女孩子有过接触,他觉得对方很不错,只是依然有些怪异。
主要是两人年纪差得有些大。
他今年三十了,对方只有二十三,感觉就像一个成年大叔,在跟一个未成年恋爱似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找一个年纪差不多的黄花大闺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姐姐又不许他找个嫁过人的女人。
“以你现在的条件,什么样的对像找不着?”叶纤红望着他有些窘迫的脸,倒不好意思笑话他。“好好挑一个,别委屈自己。”
“嗯。”乔昌智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说完这件事,叶纤红又问起王茂琳的事。
“你说茂琳姐,她到底喜欢谁?”自己是老板,王茂琳估计不好意思跟自己谈感情上的事,而乔昌智跟谢建奇和罗叙都是死党,肯定知道她们的感情走向。
“估计还是谢建奇赢了。”乔昌智无奈地回答道。
作为两人的战友兼兄弟,他其实更希望罗叙跟王茂琳在一起,毕竟罗叙的性格更大大咧咧,不容易找到老婆。
而谢建奇能说会道,很有女人缘,明里暗里喜欢他的女孩子不少,没想他偏偏看上了性子偏冷的王茂琳,这让他非常无奈。
“那也不错。”叶纤红回答道。
茂琳姐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对重建家庭的事,其实并不热衷。如果男方不够出色,再婚后很容易感情出问题。
像罗叙,表面上看,很容易给人安全感,可是他太没心没肺,才让茂琳姐失去信心。
或者只有像谢建奇这样,会哄人会小意讨好,才能让王茂琳的心软化吧。
想到王茂琳,又想到自己。
自己就是因为前世感情坎坷,才选择胡向阳这个男人。
“前几天罗叙家里的老母亲给我打电话,问罗叙的情感问题,并一再拜托我有机会帮他介绍个对象。”乔昌智一想起这件事就头疼。
工作上的事他还能帮忙,可是感情上的事,他本身也是菜鸟,能帮得上什么忙?
“没关系,等过了年,让他去余杭呆一段时间。”叶纤红想了想,笑道。“服装厂那边几乎全是女的,我就不信那些女的全部眼睛瞎了——”
“女的我倒不担心,我是怕他糊里糊涂,没有及时回应,冷了女孩子的心。”跟叶纤红聊这个,乔昌智也有些不自在。
“那这件事我来想办法吧!”叶纤红见乔昌智的样子,知道让他去解决这个难题,恐怕没什么希望,还不如自己接过来。
既然罗叙性子还没定,不懂得什么怎么样为人夫为人父,那就替他找一个性子稍微泼辣一点的女孩子,能管住他。
这样一来,才能慢慢改变他的大大咧咧的处理方式。
————
虞城这边的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经过一些日子的发酵后,省电视台派人过来采访了。
采访的对象不但包括市里的领导,陈溪乡党委书记周承德也成了主要受访者,当然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以及种植户代表,也在镜头说了话。
就连平原村的蔬菜批发中心,也有商户接受了采访。
当晚省台的新闻节目里,用了近十分钟的时候,播放了这条新闻,引起全省巨大的反响。
一时间之间,全省振动。
当天晚上,林省长接到了京城老爷子的电话,问起虞城大棚种植这种事。
“在田里搭上薄膜,真的能在大冬天种出夏天的蔬菜?”老爷子倒不是怀疑儿子这边搞出假新闻,只是这件事实在太神奇,他不得不多问一句。
他以前在东北主政过,清楚那边冬天的情形,可是说是入秋后,基本无法耕种了。
一直要到来年冻土融化,才能播种。
东北平原那么多的黑土地,接近半年的时间浪费了。
如果搭上大棚,那一年不知道能增产多少粮食?
“建大棚种蔬菜,只能保证棚内温度比外面高,并且不受霜冻。”林樾现在也清楚了大棚种植的原理。“如果外面温度真的低到一定程度,里面蔬菜的生长还是会受影响的。”
说完,把肖东胜汇报的内容,向父亲解释了一遍。
“哦。”老爷子应了声,倒没有多大失望。“那也比冬天土地全部空着要强得多,用这个方式的话,东北最起码能多种一茬庄稼,那也值了。”
在老人家的眼里,中国人口多,土地少,只要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都值得推广。
“那得让那些农业专家想办法了。”林樾笑道。“看能不能研究出抗寒效果更好的薄膜,在外面温度达零下二三十度的时候,让棚里面保持零度以上的温度,那样的话,东北的土地才能充分利用起来。”
这倒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老爷子那一辈老革命家,相信人定胜天,所以与天斗其乐无穷。
林樾是个相信科学的人,不敢这么乐观,所以意见很简单,如果想要在北方推广大棚种植,首先得解决薄膜的保温性能。
如果是华北地区,推广这个倒是更容易。
“不管怎么样,想到这个方法的人,都对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不要亏待人家。”老爷子挂电话前,又叮嘱了一句。
倒不是怕儿子疏忽,纯粹是老人家跟儿子说话时,习惯性地啰嗦一句。
林樾倒是心里一动。
这件事,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理当应该奖励。
如果不是父亲提醒,他都忘了。
不过怎么奖励,还是个问题,总不可能直接奖现金。
如果对方是官场中人,给个荣誉再升一级,就是天大的奖励了。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些都没什么用。
何况叶纤红他认识,本身有卫老爷子撑腰,自己又经商赚了不少钱,好像没有什么能吸引她的。
林樾于是又头疼起来。
想了想,把肖东胜叫起来,把这个问题丢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