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粘了上来
“咱们李家的风水都被你们这一房拔出去了,有祖宗的保佑你们在外面才能赚大钱。现在留在国内的亲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所以大家觉得,你们应该为改善族里人的生活做一些贡献。”
叶秋桐一阵默默无语。
这不是吃大户吗?
还让不让人发财赚钱了?
“这方面我有考虑到了,所以和父亲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成立一个李氏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李氏族人扶危济困之用。”
李嘉明这一宣布,让发难的族老一阵瞠目结舌:
“慈善基金会?什么东西?”
然而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象他们期望着到手的钱飞了?
就在这时,祠堂外一阵骚动,原本围观的人群突然让开了一条路,路中间,走进几位气宇轩昂的男子。一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就是政府官员的模样。
族老们一脸懵逼,他们原本想挟众人之势,让李嘉明不得不低头,拿出一些钱财来,现在看来,似乎情况有新变化?
“李先生,你开了个好头,政府感谢你的义举!”
打头的中年男人上前,郑重地和李嘉明握了下手。
“是县长,县长来了。”
有人认出了这个中年男人,竟然是他们的一县之长,顿时人群一阵骚动。
这几年,陆续也有侨亲回来祭祖,不过都是自已小规模办办事,哪里会象李嘉明这次,还让县长亲自到场,顿时,李氏的宗亲们都激动起来,倍觉荣光,太有面子了。
这事说出去,十里八乡都要轰动啊!
看到中年男子出现,叶秋桐这才松了口气。
以她后世掌握的资讯,这时候政府特别重视统战工作,联络侨亲侨谊,同时也想借助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能引进外资,或者主动投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助力。
所以她通知了四狮当地的县政府后,果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叶秋桐通报李嘉明的情况,对当地政府来说,正是瞌睡送来枕头,正中下怀。
毕竟,李家在香港家大业大,本地出了这么一个有实力的商人,当地政府早就想和他们打好关系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叶秋桐大胆主动地牵线搭桥,当地政府立即接招。
如若换成别人,在内部无人引荐的情况下,或许就不敢这么做了,但是叶秋桐正因为提前知道了相关讯息,所以硬着头皮闯了一闯,到底被她促成了这件事。
四狮的陆县长气度威严,一上来就把一众蠢蠢欲动的族老们压了下去,看到陆县长,他们巴结都来不及,手在背后蹭着,蹭干净了就等排队和陆县长握手了。
当然,陆县长虽然一身气场能压死人,但是却是十分亲民的,除了和李嘉明握手,还主动和族老们一一握手,感谢他们李家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为社会贡献了有用之材。
族老们听得晕乎乎的,一时间竟然忘了征伐李嘉明之事。
就在这时,李嘉明便借机在祭祖仪式上宣布成立李氏慈善基金会,由其父注资一千万,这一千万元作为定期本金存入银行,其获得的利息每年取出来,奖励上进的学子、扶助有危困的李氏族人。
这个消息一出,李氏的族人也大感振奋。而族老们则神色尴尬,十分不自然。但是慑于陆县长也跟着鼓掌拍手叫好,还亲自上台,给李嘉明颁发了一块“义”字的牌匾,所有人都止息了声气。
成立慈善基金会的主意自然是叶秋桐出的。
李家有钱,但还好他们产业都在香港。内地的族亲们即便窥觑,手也没有办法伸得那么长。
不过,民间的风评,如果李父还是要的话,也不可能不给大家一些好处。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如果任大家吃大户,予求予取,李家就会象千里长堤一样,被这些附骨之蛆一般的族亲如白蚁般啃食,即使不会溃败,终究两败俱伤。
因此,成立慈善基金会是最切合现实的,它即达到了扶危济困的目的,又狠狠打了那些说李家为富不仁、不肯扶助族亲、乡邻的所有人耳光。
李家祭祖的事情圆满过渡。
当然,李嘉明事后也少不了和四狮的相关领导应酬往来,但是这相对于十分注重在宗亲间风评的李家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事了。
李嘉明为了感谢陆县长,在四狮投了一个好运来的塑料分公司,给陆县长的政绩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嘉悦倒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处理方式,这和她在香港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也更令她佩服叶秋桐的驾驭手段。
换成她来处理,没准和那些“无耻”的族老们大吵一架,两败俱伤,赌气回香港,以后永远不再过来了。
当然,这样处理后,他们李家的根基就断了,而这对传统思想极为深重的李父来说,一定是无法忍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事情办成这样,父亲肯定会心生不悦,说不定,更加宠爱那对私生子……
李嘉悦发现叶秋桐不光有容貌,有经商的能力,更有处理的手腕和办法,便和叶秋桐粘得更紧了。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已的化妆品公司建在长庆工业区,这样离叶秋桐近一些,有什么事也好找叶秋桐商量,得到她的点拨。
回到向阳,刘镇长听说了两家香港的商界首领二代都有意投资,简直象撞了大运,整天都处于亢奋之中,象打了鸡血一样,四处奔走,为李嘉悦和董立伟的公司成立,先行铺垫,排除万难。
所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李嘉明兄妹和董立伟便飞回香港,寻找专业的人材,策划成立公司相应的业务事宜。
叶秋桐这边,才过了一段安稳的小日子,方芳从省里培训回来,又开始搞事了。
这天中午,叶秋桐无意中提前回家,就看到家里的门开着,屋里传出方芳娇媚的声音:
“生哥,你试试嘛,这是我肫了半天才弄好的牛楠,你在香港时不是喜欢吃这道菜吗?我特意学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