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那年星空      更新:2019-10-21 15:56      字数:1159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东西南北都是在木质结构的外面抹一层灰的平房,院子的正中间是一栋木质结构的小二楼,小楼又把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院子的出口分别建在东、北和西南。

院子里的公共设施只是前后园各一个的水龙头,旁边就是下水道。厕所的位置则在小院外,供院内和院外路过的人使用。

我们院的邻里关系相处得相当融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主动出手相助。平日里谁要是包个包子饺子都给邻居们送上几个。我们隔壁的郭二婶做的两和面面条经常会端过一碗给我们尝尝,吃着热乎乎的面条我的心里那叫一个暖和。父亲每次出海回来带回的海产品,母亲都会左邻右舍地送点儿,大伙一起分享。

说出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会相信,那时出门赶喜吃酒席,衣服互相借着穿。

星期天的早晨,女人们聚在水龙头的周围洗着衣服,唠着家长里短,时而插科打诨发出一阵阵大笑——笑得男人嘛莫名其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过得虽然清贫,但心情非常愉悦。

我们住在小二楼南向一楼西侧的三间不足20平米的小屋里。一家六口人——父母哥嫂,我和一个襁褓中的小侄女。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父亲出海打鱼的工资,那是父亲就可以挣到一百多元钱,再加哥哥在船厂是一名油漆工人,家庭总收入用来生活,在当时的年代,可谓是吃香喝辣。因此,邻里们总是特别羡慕。一贯低调的父亲平时总是嘱咐我们在邻居面前一定不要张扬。

如果现在有人问,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回答肯定是“过年”。

的确,过年是那时人们最期待的日子。因为过年能吃平时吃不到的东西,穿平时穿不到的衣服。你说能不高兴吗?

年底,父亲单位的渔船停港靠岸,船员全部回家过年。

父亲每次回来都会采购一三轮车年货。有猪肉,粉条,大葱,大白菜和各式各样的糖果,糕点。父亲单位的福利待遇更是丰厚,什么大花鱼,大刀鱼,猪头,山西名酒菜。

父母总会送点年货让左邻右舍过个好年。

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户户门窗都贴上了福字,对联和窗花。女人们在家里早早地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则是口袋里揣着瓜子,糖果,手里时不时放个小鞭儿满院玩耍,一派热闹的景象。

午夜降临,开始发子,鞭炮声、二提角子声响做一团。尽管天气寒冷,每家每户的门却是大敞四开着:一则是为了迎接接拜年的邻居,二来是可以让灶上煮着饺子热气儿直扑门外。屋里的小炕烧的热乎乎的。炕桌上摆放着茶水、瓜子、糖果和自家炸的各式各样的小面食——用来招待拜年的邻居。

这边还没忙完,那边拜年的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一波接着一波。家中的老人们则早早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来拜年的孩子们(一般都是一角钱)这种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下半夜,院子里才恢复平静。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平日里的伙食都要比当时过年吃的好。但是缺少的是正那时的纯正年味。至今我还留恋那时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