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童贯背锅
作者:郝十三      更新:2019-10-23 02:28      字数:2505

燕京,华夏的故地幽州,如今辽国的南京,南门外,密密匝匝的围满围观的百姓,将诺大的刑场围的密不透风,围观的百姓大多穿着汉服,不明其中缘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哎呦!”一人望着监斩台上的官员,发出一生惊呼:“那不是大宋朝的童枢密吗?怎么跑辽国当监斩官了?”

“是啊!”另外一名围观者也诧异的附和道:“难道大宋的官员,还能在辽国的土地上行使权力吗?”

“今天要杀些什么人啊,为何场面如此宏达,由宋朝官员监斩?”

……

童枢密摆着十足的官威,稳坐在监斩台上,象征性的眯着眼看了一眼太阳,连太阳的样子都没看轻,便掏出案几上的押签往地上一丢,拖着十足官腔道:“午时已到,开始吧!”

“咚!”

“咚咚!”

三声裂人心肺的连珠号炮响,围观百姓肃然,一名虞侯在两名宿卫的陪衬下,扯开判决书朗声唱道:

“访辽大使、大宋枢密使童贯制,查:赵攀等七十二人,本大宋子民,在宋犯法,畏罪逃亡,今在辽国捕获归案,依照宋律,叛逃者罪加一等,七十二人,今日一并问斩……”

虞侯长篇累牍,念了老长一大段,细数七十二人罪过,其中最多的,便是“本是宋军士兵,却叛逃至辽国”还连带着杀人、纵火等罪状,反正说的各个十恶不赦,惹得一众围观者都听得切齿,认为这些人死的实在太晚。

末了,还带有恐吓以为的一句:“故国虽远,法度常在,当为后来者鉴。此!”

虞侯念罢,收了文书,转身而去,一应刀斧手,推着七十二人浩浩荡荡入场。

围观百姓又开始议论纷纷:

“呦呵,这不是大辽国的投来南军吗?”

“既然是辽国的投来南军,那就是辽国人啊,怎么能让宋国人斩杀呢。”

“难道大辽国当真日薄西山,已经没有能力庇护投降者了吗?”

“是啊,听说北地金匪作乱,大辽国损兵失地,不知道是否还有能力,庇护我们这些汉人了!”

……

鲍太平要杀这叛军的目的便是如此,削弱辽国在汉人中的权威,警醒这些在北地的汉人。

“冤枉啊!”

投来南军俘虏身在刑场,发出一片哀嚎之声。

“什么冤枉?难道文书上的罪过说的不明白吗?”执法虞侯大声呵斥道。

罪孽深重的赵攀哀告道:“昨日我等已经得到许诺,投降者免死,今日却要斩杀我等,着实冤枉啊!”

是的,鲍太平给过他们承诺,不过鲍太平昨天说的“今日免死”,显然,今天已经过了昨天,这些人已经多活了一日,鲍太平并没有食言。而且是鲍太平自掏腰包,给他们准备丰盛的断头饭,让他们做个饱死鬼,鲍太平已经仁至义尽。

“谁给你的承诺?你多半听错了吧?”虞侯又呵斥道。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将军……”赵攀心有不甘,却还绝望的在人群中找寻那个少年将军,希望那少年将军能够当面对质,救他活命,可寻遍人群,根本有没有那个少年的影子。

“俗话说:嘴巴没毛,办事不牢!”虞侯见罪犯不死心,又指着监斩台道:”你看监斩台上坐的何人?决定你生死的是大宋枢密使童枢密,十五六岁的人官阶能有几何,定得了你们的生死吗!”

赵攀似乎明白了,感情是那少年说的不算,少年本想让他们活命,结果是这位上官权力太大,不肯放过他们,那少年将军没来,恐怕是为我等求情求的太狠,被这位天杀的童枢密,关起来或者是杀掉了。

赵攀知道自己时间不多,难逃一死,得利用仅有的时间发泄自己的愤恨,破口大骂:“狗贼童贯,丧尽天良,我做鬼也不会放……”

话未骂完,利刃已到,赵攀的人头落在地方,发出一个:“你”字,罪恶的人生走到终点,登时毙命。

七十二颗人头滚滚落下,鲜血横溅,一片叫骂童贯的声音,戛然而止。

童贯将骂声听得真切,先前的得意一扫而光,虎着脸对身边虞侯骂道:“这帮该死的,要杀他们的是鲍协律,骂本官作甚?”

……

燕京城的闹市区,兵祸刚过,略显萧条,南院大王萧显的抵店,在一堆工匠之中,鲍太平跑前跑后,忙的不亦乐乎。

新的店面正在忙着开业前的装修,这些事情本不该是鲍太平干的,可张三、李四有伤在身正在将养中,鲍太平只能亲力亲为。

好在店面比较新,不需要太大的改动,只需要请来木匠,按照汴梁城的风格,进行装修粉刷一番既可,饶是如此,鲍太平做惯了甩手掌柜的,还是感觉忙的不亦乐乎。

店面的门口处,围着一群看告示的人,指指点点间满是好奇,可大多数人并不认识字,便央求人群中意读书人念来听,那偏偏少年开口念道:

“招聘信息,本店主营汴梁美食炭火铜锅,不日即将开业,现招聘跑堂若三十名,护店二十名,先培训后上岗,待遇丰厚的让你想不到……”

围观者议论纷纷,玩味者未曾听过的字眼。

招聘?

待遇?

培训?

都是这个时代的字眼,一番讨论后,众人连猜带蒙,总算将告示的上半部分理解的透彻,就是店面要开业,正在招募伙计、打手,却又不知道炭火铜铜锅是个什么物件,只能央求那少年继续往下念。

那少年继续念道:“另,本店东主欲游学中京大定府,募随行敢死之士七十二名……”

游学,是古代士子的常态,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访师会友,增加自己的学识阅历,本无可厚非,但是辽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最繁华的当属于脚下的燕京城了,外出游学岂不是舍近求远?

何况北地狼烟四起,金匪铁蹄南侵,中京大定府岌岌可危,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店的东主何苦以身犯险呢?何况游学,犯得上带敢死之士吗?还一招募便是七十二名,是去游学还是去探险?

那少年好奇的狠,探头向店内观瞧,想看一看这东主是个什么模样的人。

但见一年纪相仿的少年,只穿着一身布袍,头上等着一顶纸做的帽子,脸上还挂着几点油漆,模样很是狼狈。

那少年乍看鲍太平时,觉得没有他这燕京第一美少年精致,但有觉得鲍太平有几分熟悉,再细一看,竟然是前几日在大街上撞见的,大宋随访的使者,被满大街的百姓夸耀呢。

少年自诩相貌乃是燕京第一美男子,当街栖身过去要跟鲍太平比相貌,却受到路人的奚落,少年回想起来,还觉得羞愧难耐,正待转身回避,以免再遭遇别人奚落。

少年蓦地停了下来,似乎忽然想明白什么,上下打量一番自己华贵的衣衫,又看看鲍太平狼狈的模样,手中折扇一展,漏出十足的自信微笑,径直走向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