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玄子曰:“少年要有我,中年要用我,老年要无我。”白鬓老人曰:“少年要用心,中年要养心,老年要息心。”能息心无我,则荣辱得失,寿夭生死,均无足以动其中矣。
天歌说:“息心,是说让心有适当休息时间吗?”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所谓息心者,在息妄心,非息真心也;闭心之道亦然。佛门有十法,任择一二修持即可。十法者何?一曰观察法,二曰休歇法,三曰泯心存境法,四曰泯境存心法,五曰泯心泯境法,六曰存境存心法,七曰内外全体法,八曰内外全用法,九曰即体即用法,十曰透出体用法。凡上所举,均为可行要法。特附录于后。”
突突鱼道:“心性之修炼,佛门讲述尤多。均认为佛家理论高明广大,殊不知道家,儒家均有修法。且简而深,精而纯。但是儒家实借鉴道家根本思想(儒家秘传在《易》),而道家修养又密不外传,故知者少。”
天歌说:“能修道的都能管住心吧?”
仙鹤童子笑道:“呵呵,还真是有一位管不住的,贪欲大如天……”
天歌说:“谁呀?这么厉害,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修行就修道,干嘛还贪心?”
仙鹤童子傲白:“有一个道士,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一番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那就直接杀了吧!”
天歌说:“啊?这是怎么回事,莫非雨没求下来?”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雨求下来了!”
天歌说:“那雨都求下来了,为何还要杀他?”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道教是我国一个本土宗教,以黄、老道家观念作为思想依据创立出来的。道教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到了东汉末年后,由张陵天师正式创立,自此以后,道教正式产生,距今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了。”
天歌说:“这个我知道……”讲故事要紧。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世人向来热衷于追求长生之术,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特别是统治者,更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因此,他们往往把希望放在那些道士身上,希冀道士们能够通过炼丹、祭祀鬼神等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如此一来,便使得道教的地位在民间大大的提高,于是很多假道士打着道教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甚至威胁到了统治者的利益,因此他们最终的恶果往往会因此丧失性命。”
突突鱼道:“嘿嘿这个事,我知道在清朝乾隆时期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民间出现了一个乔道士,他的行踪非常神秘,每次出现都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而且他确实有些本事,帮助不少当地百姓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噗噗鱼道:“对,久而久之,他的名气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们都知道了有个神通广大的乔道士。有了名气以后,大家对他就更加好奇了,见他面容清奇,精神抖擞,行走间似脚不点地般洒脱,一副随时羽化飞仙的样子,大家便都想知道他有过什么经历。”
这时乔道士见百姓们都被他吸引了,便满意地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出生于明朝时期,曾经和明末大将孙传庭把酒言欢,可是孙传庭不像他那样可以长生不老,因此早就去世了。在孙传庭去世后,他因怀念故友,又感触世事无常,便隐居而去,不再出现在世俗中。他整整在山林中隐居了四百年的时间,直到最近,他才决定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乔道士讲完自己的经历后,大家都惊呆了,因为没有人能够活到四百多岁的,于是大家更相信他的本事了。就这样,乔道士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而他本人也被传得更加神乎其神了。在乔道士的有心造势之下,竟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故事。不过乾隆可不是一般人,自然不会被那些传言所迷惑。反而他对于乔道士的传闻极为不满,认为他是个迷惑百姓的妖道。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于是乾隆便想把乔道士给杀了,但碍于乔道士的名气,要杀他,就必须有个名头。恰好不久,京城中突然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导致田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乾隆得知灾情后,立刻便想到了这个乔道士,想看看他是否真有真本事。于是乾隆立刻下令召来乔道士,命他开坛设法求雨。”
乔道士接到指令后,非常欣喜,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立刻便开始准备求雨的工具,并于次日开坛做法求雨。京城百姓听说乔道士要开坛设法求雨,纷纷赶来看热闹。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乔道士并没有求到雨,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而乔道士却气定神闲地说明日必会下雨。第二天,天空果然乌云密布,并很快下起了大雨。百姓们非常高兴,纷纷跑来感谢乔道士。
天歌说:“哎呀?这雨都求下来了,可是杀不了人家了!”
仙鹤童子傲白:“这下子,乾隆也找不到借口杀乔道士了,于是此事便搁置下来。可是经过求雨事件后,乔道士的名气更大了,甚至百姓还将他的塑像供奉起来,一时间他的风头盖过了乾隆。这可犯了乾隆的忌讳,于是他再次起了杀心。这一次乾隆没有犹豫,他随便寻了个罪名,便把乔道士抓捕起来,并判了秋后问斩。”
天歌说:“呃,闲云野鹤就好,何必去朝廷争宠呢!最后死了吗?”
突突鱼:“据说在行刑当天,就在刽子手准备砍头时,乔道士突然化作一团烟雾飘走了,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虽然不知道乔道士是否真的死亡,但不可否认,几乎所有撼动皇帝地位的道士,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万缘放下,是外筑基法;一念不生,是内筑基法。缘声入静法,观物入静法,是“由外打入”筑基法;凝神寂照法、心息相依法,是“由内打出”筑基法。其余如胎息法、止息法、三一法、观心法、存想法、摄念归元法、神气相注法、养圣胎法。无不为闭心止念入定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