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郭巨城建成,筑城的水师兵丁就地改编,驻屯下来。汪良夫也留在了郭巨。他们这支精锐之师也缩编成一个卫所建制的千户所,正式成为了驻守地方的一支守御部队。
汪良夫因为军功卓著,他受封为世袭千户。因此,后来历任的郭巨所千户都是汪姓的,都由汪良夫的直系子孙受袭而担任着的。现在,汪千户英年早逝,他唯一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汪帆之,但汪帆之年仅十一岁,还没到应袭任职的年龄。所以,现在的所公署暂时由樊、魏两指挥把总负责。
千户府中堂里挂着的那幅祖先的画像,画的正是郭巨汪氏的始迁祖——汪良夫。
汪氏在郭巨落户后,在一百六、七十年的时间里,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繁衍,不断地发展,最后,汪氏成为了郭巨城中一个人数众多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当然,这其中既有汪良夫嫡系子孙的繁衍,也有庶生子孙的繁衍;既有汪良夫从歙县老家带来的汪氏族人的开枝散叶,又有赐姓汪氏的家仆家丁的开枝散叶。这些汪氏都把这位正四品的千户当成了自己的始祖太公。他们不但在祠堂里供着汪良夫,在家里也供着,汪姓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供着他。
千户府作为汪良夫的嫡传子孙的居所,更应该供着他了。
樊懋和魏英调入郭巨所任职的时间还不长,他们对所城里的情况还是不太了解。但汪良夫是郭巨所的首任千户,樊、魏两指挥情况再不熟,他们不会不知道郭巨所的来由,所以,他们是知道汪良夫的。但是,他们也就知道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名字罢了,脑子里还没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对于汪良夫,他们道听途说,听到过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打仗怎么怎么勇敢,筑城怎么怎么辛苦,虽然听了很多,但他们的脑子里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似乎缺少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直观的印象。
现在,直观的画像就在他们面前了。樊懋和魏英他们俩一坐下来,正好对着那幅画像,他们抬起头来,就能看到这幅画像了。抬头瞟了几眼后,他们的好奇心被勾引起来,仔细地端祥起画中人的容貌,偷偷地拿他的容貌与他们所熟悉的某几个人相比较。这一下,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画像吸引过去了。
跟一般人家的祖先画像不同,画中的汪良夫不是暮暮垂年的那一副模样。一般人家挂着的祖先像,都是祖先在高龄的时候画的寿像。他们往往年届七、八十岁,一个个皓首银髯,穿着那种印有“寿”字的锦丝团寿衣,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汪良夫的画像不是这样的。画上的汪良夫显得很年轻,看上去不到四十岁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穿着戎装,挎着佩剑,一手扶住腰间的剑柄,一手托着一顶护盔,英气勃勃,铮铮挺立。他的身材修长而匀称,脸孔瘦削却又光彩。他手扶的那一柄宝剑,剑鞘描金嵌宝,透着一股屠龙斩妖的浩荡之气。“一将功成万骨枯”,那种经历过枪林弹雨、从千军万马中摸爬滚打出来、在你死我活中拚杀中锤炼出来的霸气、勇气、血气、锐气,跃然纸上。
这画像很显然是他在郭巨千户所筑城成功时请人画的,而且画作画得特别的传神,由此这幅画像一直深得汪良夫的喜爱。爱屋及乌,因为汪良夫喜欢这幅画,于是,汪氏族人在汪良夫过世之后,不是将一般的寿像拿来作供奉的画像,而是专门用了这幅画来供奉。多年以后,这幅画作为汪氏祖先的画像传了下来。因此,郭巨汪氏并不像别的人家那样,等到家族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时再发兴画一张祖先的画像,然后再挂出来,逐代逐代地传承下去。他们用的是一张特别的祖先画像。
“真像!”樊指挥看着看着,不禁惊叹出声。
他看了看周围错愕着的那些官将,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良夫太公长得真像帆之。啊!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搞错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应该这样说:帆之长得很像以前的良夫太公!”
“哪里?哪里?”众官将闻言都凑了过来,仔细地去看画像。
“你们看眼睛、眉毛。再看看那眼神,他们两个一模一样的。”
“是啊。真的。两人的眼睛都不太大,但很有神。眉、眼配合得密丝合缝,眉和眼其中之一稍许改变的话,就会打破相互之间的配合。说眉目清秀还不能形象地描绘出它们来,应该形容为‘眼如丹凤,眉似卧蚕’。这样才形象点。”众人看着画像,还不时地回过头去,看看坐在太夫人下首的少千户汪帆之。
“真的很像啊!”众人惊叹着。
“是有点像。”太夫人笑着应和道,“别看良夫太公穿着戎装,一副天不怕地不怕、见惯了腥风血雨的武夫军人样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文人气质多了一点。画像上的他,气质是那样的文静儒雅、从容豁达。你们说他的眼睛有神,确实是的。而且他那双眼睛还与人不一样,你们看,多么清澈,多么宁静,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就跟帆之现在的眼睛一样。这么清纯的眼睛,在一般中年人身上很难见到的。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加深,不会再有如此清纯的眼睛了。而他的眼睛,就是这么清纯。据说他到了七、八十岁,也是这样的清纯。”
“真的?”众人惊奇地问道。
“良夫太公的眼睛,真的好清澈。画在画上也像是活着似的,仿佛他还盯着我们在看一样。”
“哈哈哈哈,这画师技术高明,画得真传神,把太公的眼睛画得活龙活现的。”
众人闲聊着,议论着。
汪帆之听着众人的议论,有些尴尬。无论谁,被长辈们这么评头品足地议论着长相,都会局促不安的。他涨红着脸,很是无奈。
“奶奶,当年良夫太公出道从军的时候,他也像我一样的年纪吧?”汪帆之回过头去,朝着他奶奶问道。汪帆之有意转移话题,他并不需要他奶奶的回答。他接着道:“听说良夫太公也是十二岁走出徽州的那片大山去从军的。”
”嗯,是的。据说他的个子矮,当年他从军的时候个子还不如你高大。“太夫人含笑答道。
“那时,他们上的可是真刀真枪的战场。战场上刀剑不长眼,刀来剑去,矢似雨点,人若蝼蚁,随时随地都有生命的危险。然而,良夫太公,他这么小的年纪,他照样无所畏惧。他人虽然长得矮小,照样挺着长枪随着冲锋的人流去冲杀上去拚杀战斗。跟他相比,我都羞愧得难以见人了。我现在跟他当年一样的年龄,却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现在出个早操,所公署还不让我跟兵将们一起早起,特地让我多睡三盏茶时辰的时间。我不需要多睡这三盏茶时辰的时间。虽然我年纪小,正在长身体,需要多休息,但正因为我年纪小,更应该锤炼锤炼。奶奶,你不是经常在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如果因为我年纪小,总是被别人照顾着,你们说说,我能不能成长起来?我不想总是被人当成孩子,不想别人照顾我。我要像太公那样做个男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说着说着,汪帆之有点激动。
“你们看,他怎么说的?帆之就是性急!”太夫人笑着,又是疼爱又是嗔怪,“我还跟你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忘记?‘为人处事忍字当先。忍一忍,海阔天空。’人之所以为人,都是忍出来的。一个人的品性如何,成功与否,与其忍耐之心直接有关。一个人伟大什么?是熬。熬委屈,熬痛苦,熬岁月。熬出来,就是成就,就是伟大。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的心再怎么痛苦,你的心再怎么滴血,你得熬;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你没有人来安慰鼓励你,你得熬;普通人可以发泄情绪,而你只能承受他们的怨气,你的情绪不能失控,你得熬;普通人脆弱的时候会有一个肩膀依靠,而你却成了别人的肩膀,别人依靠你的时候你不能退避,你得熬。”
太夫人的一番话说得让众人动容,在座的人不禁暗暗心中叹服。汪帆之还有些不服气,嘟囔道:“这道理我也懂,可是……”
太夫人没让孙子继续说下去,转过脸来又对着众人道:“这次,他爸爸去世对这孩子的影响很大。他爸走得有些急,一下子就没了,我们心里感觉就好像天塌了一样。府上就剩下帆之一个男丁,还只有十一岁。十一岁啊,昨天他还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今天他却要成为我们家里的顶梁柱了。唉~~。”
“太夫人,你也别难过。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用担心的。帆之很聪明的,他很快就会成长起来的。”大家出声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