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关隘大隧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67

养敖和姜海涛他们继续沿着黄水旁的大路向南前进。小理走得越深,两旁的山丘就越高,只在黄水两岸有几十米宽的平地。下午,山谷突然一宽,出现了一块五六百米宽的平地,中间趴着一座小城。

“这就是大隧?”姜海涛一边问话,一边把身子探到黑子的肩旁。萑黑点了点头:“是。”他以前侦察时,曾经徒步进入山谷,到这里看过一次。“怎么那么小?”“公子,这个城里基本上都是楚军,还有少数工匠、商人,所以人不多。另外我听卞舒说,这条山谷从这往南只有10公里左右了,整个20公里的山谷里,只有这里比较宽。”

姜海涛此时还注意到,它的城墙似乎也不算高,只有七八米。但是它的城楼、角楼很高。从窗口排列看,两端的角楼居然有三层,不过最上面一层好像是木板墙,没有顶。中间的城楼也是三层,有个木板屋顶。“嗯?这个城楼下怎么没有城门?”正感到奇怪,他看到前面车上的养敖在冲他招手。

来到养敖的车上,听到同车的卞舒正介绍大隧城的情况。

原来这座城的南北门外都有障墙,像胡城宫城的北门一样。而且它的障墙和南北城墙一样宽,大约300米,所以姜海涛刚才看到的只是障墙,自然没有城门了。东面城墙外几十米就是山坡,敌人不可能在那里摆开队伍攻城,所以没必要修障墙。但是它和南北面都有护城河。卞舒说河宽只有4丈,也就是8米,是从西面的黄水直接挖过来的。

城西的内容最丰富。首先是一条南北大路贴着西面的城墙经过,利用一对木制吊桥跨过南北护城河。大路东面50来米就是黄水了,所以也无法摆开阵势攻城。黄水西岸还有两三百米见方的平地,但是姜海涛在那里看到了一座小城,大概50米见方。

“将军,他们居然在那也修了个小城。小理”听到姜海涛的话,卞舒说:“那有用吗?黄水在这个山谷里,都是贴着西侧山脚流的,大路也在这边,河西那块小平地很难过去。而且河水那么宽。”养敖说:“利用那块平地攻城确实很难,但也不是完全不行。可以在这附近过河,然后在西岸的山脚开路到那里。如果是晋国、吴国大军,可以堵住大隧城的南北门,然后架桥从河西绕过去。可是楚国确实厉害,连这个破绽都考虑了。”

姜海涛忍不住问:“听说当年吴国就是从这里打进楚国的。可是看这里的样子,是个易守难攻的关隘,应该不容易通过啊?”“当年楚国的子常正率军围攻蔡国的都城,吴国是联合蔡国、唐国,悄悄乘船到了息城和蓼城之间,然后上岸快速奔到这里,才打过去。”“哦?那要是子常率军回防,守住这里,吴军是不是也回不去了?”

“当年沈尹戌就是这样建议的。他让子常率军回到汉水岸边挡住吴军,自己则到北方的方城、息城等地集结楚军,烧毁淮河边的吴军船只,然后回到大隧、直辕、冥呃,堵住吴军退路。如果这样,吴军就只能沿着大江而下,或者翻过大山回去,路途遥远难行。吴军不仅会无功而返,还很可能被楚军前后夹击。”“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啊。”

“可是子常这个人没本事,还贪财、争功,擅自改变了计划,渡过汉水进攻吴军。吴军则趁机往东北方向退,一直退到了大隧东南的柏举,大山脚下。子常一路追过去,却没有打败吴军,最后在柏举列阵对战时,被阖闾、夫概率军打败。这一下就败得不可收拾了。子常逃往了郑国,楚军连败几阵,一直溃退下来。”“嗯,那沈尹戌呢?”

“他带军从息城、冥呃赶了回来,在汉水附近的雍澨(hi4)和吴军激战一场。可子常率领的楚军主力已经溃散,沈尹戌没能取胜,自己还重伤而亡。这一下,楚国几乎没有军队了,被吴军一口气打破了郢都。从此楚国就势弱,不如吴国。”

“原来这样。这么好的关隘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也不能这样说。后来楚国的大夫申包胥从秦国借兵,子西、子期收拢残兵,重新整军,在沂城打败了夫概,灭了唐国,又在冥呃附近、楚国南方打败了两支吴军。夫概兵败后,往东逃回吴国。他可能是觉得阖闾被挡在大隧、冥呃之南,回不去了,于是自立为吴王。阖闾最后通过大江,绕道回了吴国。这一路损失也不小。所以这几年,吴国也一直不敢再次大举进犯楚国。晋国不敢趁机攻楚,一是有秦国帮楚国,再就是因为大隧、直辕、冥呃仍旧控制在楚军手里。”

“原来如此。对了,我记得夫概被阖闾赶出吴国,逃到楚国了,被楚王封在棠。”“对。”“这楚王还真是不记仇啊。”

车队靠近吊桥后,他们看到护城河对岸有几个楚军士卒守着。卞舒首先过桥,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缴纳税款。楚军士卒只是简单地看了看他们车上的货物,就放行了。

等过了桥,姜海涛悄悄地问养敖:“他们就这么简单?不怕我们带兵器进来?”“现在谁不带点兵器。你没看卞舒还佩了一把剑吗?”“哎哟,我把这忘了。你说要是我们派些人装扮成商人,带着兵器悄悄混进城,然后趁攻城时突然杀到城门,把门打开,是不是能省很多劲。”

养敖皱眉看了他一眼:“守城时城里的无关人员都必须呆在家里,你忘了?而且我们进城后,只能住到指定的地方。要是有敌人来了,我们这些外来的人,马上就会被士卒看管起来。你这个办法没用。”

姜海涛一愣,心说还真是,现在的“城管”可要比后世厉害多了,没准还天天“宵禁”。那时候你要是乱跑,就算没带兵器,也会被直接咔嚓。不过自己说的办法也不算完全没戏,只要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应该还是有可能。

这时大路距离城墙只有10来米。姜海涛看到城脚下埋了很多粗大的树丫,而且上面都是黑色的尖头。养敖歪头对他说:“他们埋得还真多。”这是裾,看着像在后世电视剧里见过的,好像叫“鹿”什么的,大概是因为它们像鹿角。黑色的尖头是削尖后又用火烤过,就像制作木矛。这玩意他们在胡城也用过,但不像这里又密又多,足足有七八米宽。攻城的人要想靠进城脚架梯,可得费不少事。

正想着,车队已经稍微绕了点弯,来到西门外。姜海涛这时才注意到,大隧城的西门外也有一对城阙:从城门两侧向外延伸出20多米的高墙,然后是10多米见方的大土台。大路就在这个土台下擦身而过,右边10来米外就是黄水。城阙之间是三个城门洞,中间的正对着黄水上的一座木桥,去往对岸的小城堡。不过它现在关着,两侧稍微小点的门洞看来是常用的。

进出的人很少,只有十几个樵夫、猎人,还有几个从南面来的小商贩。守卫城门的士卒连看都没看,直接把他们放进了城。进城后姜海涛发现,这里真是个兵营,因为前方一百来米就是一个城心大广场,有些士卒在那里操练。城墙后面的周道要比蓼城里的宽得多,有十来米,路的内侧就是一座座兵营。周道也叫环途,相当于环城公路,可以让守军快速运动兵力。[注042101]

车队向城心走了几十米后就左转,进入一条宽阔的大路。这里比较热闹,看来是大隧城里的商业中心。不过街上来往的大多数是楚军士卒。

车队直接来到了一座院子,门口还有两个楚军士卒。卞舒告诉他们,这里的老板叫彭戌,是大隧城里最大的商人。当然和上午遇到的随婴相比,他的“资本”要少一些。卞舒每次来大隧,主要都是和他交易。

安顿好人马,卞舒立刻带着养敖、姜海涛、胡貅等人赶了一辆大车,把一些皮革送往城中的一个工匠铺。那是为楚军维修甲胄的,而且卞舒特意选择了一条途经操场的路。

姜海涛看到操场这边有十几个步卒围站成一圈,大多数人还各自扛着一面旗帜。中间有一名甲士正指着一面展开的旗帜对他们说什么。他知道,这是“教旗”,让士卒们熟记各种旗帜的意思。士卒们还得学习分辨各种鼓点,钟铙钲铃錞,这样才能在明白将官的各种指挥命令。

“哎,他们是不是新兵啊?”姜海涛没敢称呼养敖的名字,悄悄地问。“大概是刚刚有一些步卒到期,换了新来的。看样子不多,不然的话,应该一起来教旗。”

再远一点,有一些士卒举着长戟,正在列队行进。来到这个春秋时代后姜海涛才知道,原来国庆阅兵上威武的正步方队,就是从古代战场上的战阵演变过来的。现在这时候,各种队列行进、转弯,包括后退、平移,可都是一个当兵的最基本的技能,甚至比使用弓箭戈矛还重要。一百号人走起来,除了抬手踢腿动作不如解放军方队整齐,其他方面可不差。而且看那些楚军士卒们的队列,水平更高,因为他们刚刚在卒长的高声口令下全体急转90度,完全改变了前进方向。

“这好像比我们胡军强吧?”养敖听后点点头:“我们的普通步卒做不到,那些兵还可以。不过我看他们也有缺点。”“是什么?”

养敖没有回答姜海涛的追问,而是悄悄歪过头说:“他们只演练了一种兵器的方阵,不像我们,每一个什里就有不同兵器。你别东张西望了,免得他们怀疑。”姜海涛赶紧装做继续赶路的样子,低头跟在大车后面。

卞舒和楚军司甲很快就完成了交易,然后带着他们返回。路上他悄悄告诉养敖,这次对方买得很痛快,大概是因为刚刚换了一批新的步卒,正需要补充皮甲。而且他还打听到,巫启鲂已经率军离开大隧,现在城里只有屈弥率领的一个师。

“哦?真的吗?去哪了?”“应该没错吧。不过去哪可不知道。”卞舒想了想说:“应该不是去我们那,不然我们会碰上。你们担心巫启鲂去打蓼城?”

姜海涛摇了摇头:“不太会。再说蓼城有骑兵侦察呢。现在这里只有屈弥他们一个师驻守,你说会不会一直这样?”

卞舒听了姜海涛的问话后,皱起眉看看俩人。他自然不太明白俩人的意思,因为他还不知道养敖、姜海涛他们要在近期对息城动武,而且有一个围点打援的备用计划。大隧这里兵少,就不容易增援息城。如果息城的楚兵再不出战,胡军可就要白跑一趟。

养敖知道姜海涛想什么,于是说:“那就要看屈弥的性格怎样。卞舒,你回去后就带上东西,赶紧去找彭戌。”

当晚,卞舒顺利完成了计划的第一步——卖给彭戌一把缴获的楚剑。这是一块小小的敲门砖。

[注042101]:环途、周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里都有记载。比如说:“为周道,广廿尺。”《墨子备城门》则有:“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墨子旗帜》中有:“巷术通周道者,必为之门。”它们都指城内挨着城墙的环路,为守军、守械调动所必需,沿路一定距离设一处登城阶梯。

....

Hao123中文 網[Hao123.se] 更新 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