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甲士立刻找机会踹倒一个敌人,准备向那名弩手杀去,却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弓弦!然后他心有不甘地倒下了。
胡军弩手这时才刚刚挂好弦,随后感觉到一名甲士冲到自己身边。
他一边端起弩、放好箭,一边转头看了眼。
是自己的卒长,薳旃(zhan1)。
“公子!”“你怎么不退下去挂弦!”“我,我忘了。”
薳旃抬手举弓,又射出一箭:“把这个敌人拖下去,然后去左边射杀翻过来的敌人!”弩手赶紧用右手抓住尸体的一个脚,把他拖下偏厢车。
这时他的什长过来,一手抓过他的弩,一手把青铜剑递给他:“割下他的头!”“啊!”“!”什长不由分说地踢了他一下。
咬牙切齿地完成这项工作后,弩手感觉自己的体内有点火,瞪着双眼站了起来,左手提着人头。
喘了口气后,他学着什长的样,把人头的头发塞到腰带里,然后捡起什长留下的盾牌,冲到偏厢车后准备接替战斗。
这时他发现,所有的弩手都退回来了,自己的什长正拿着弩瞄准一个刚刚翻上偏厢车的敌人。
他知道自己的射术没有那么好,所以什长才替下他。
现在偏厢车上,有一些甲士拿着弓箭在和外面的敌人对射。
原来在刚才的战斗中,薳旃发现敌人在偏厢车前十几米处留下了一些举盾的士卒,两三个人一组掩护一名弓箭手。
他们显然都是射艺精湛的高手,冷不丁就探头发出一箭。
这时弓箭的优点显露出来:瞄准灵活,射速。
胡军的弩手大多是刚刚由普通步卒转变而成的职业兵,虽然要比过去的普通步卒强很多,弩的瞄准也更容易,但和那些在射艺上下了几年功夫的贵族甲士们相比,准头上还是有些差距。
敌人离自己人近了,因此土坡上的28辆砲弩车不敢直接向他们放箭。
这要是稍微低了一点,可就是让前面的战友肝脑涂地。
小理他们现在只能瞄准偏厢车前近百米处的敌人,减缓对方的攻击步伐。
战线两侧正对竹桩的地方,因为敌人无法跑过来进攻,因此也能用踏张弩提供支援。
尽管有这么多“火力支援”,双方在偏厢车上下仍旧打得难分难解。
这还算好的,因为在侧面新设的防线上,形势更加危急。
这面的土坡很窄,只有4辆砲弩车可以提供直射支援;敌人迂回的通道只有10多米宽,但来到跟前后,还是能展开到30多米宽的地方进行攻击。
调转射向的40辆砲弩虽然能阻滞后面跟进的敌人,但由于准备匆忙,射出的箭比较散,不少砲弩的什长还在费力跟踪自己射出的箭,修正方向偏差。
看到形势有点危急,姜海涛忍不住说:“养锜他们怎么还没到?应该到约定时间了呀。”
养敖、章通等人也紧皱眉头。
华祁转头看了看东北方向的清水河,然后说:“胡咢正在架浮桥。”
一回头,发现章通正看向他,于是他立刻说:“是不是派人把一些重伤者送过去?”养敖看了看那边:“他们会过来接。
现在前面还能坚持,右边危险。
一定不能让楚军杀进来。
是不是让唐驷他们过去?”章通听后看向姜海涛:“他们动起来方便吗?”姜海涛的目光此时正被两条战线上的拼命厮杀吸引着。
不像电视剧上那样火光四溢、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甚至看不见多少血色,因为它们在穿透麻衣、皮甲后已经失去速度和数量,连颜色也因为混合了各种泥土、绳条而变暗。
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大片各色皮甲、木盾、剑戈,夹杂着人头晃来晃去,而且不断地消失在中间地带。
就像两股浓浓的红豆粥滚到一起,互相挤压、吞没。
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也很少,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青铜与木头相碰。
虽然紧张,姜海涛也不是傻看着。
他注意到楚军士卒们格斗能力确实很强,往往在自己倒下前,能够放倒三四个胡军士卒。
小理但胡军凭借防守和偏厢车的优势,可以让伤者立刻撤到后面,轻伤员经过简单包扎后正在休息。
一些体力不支的士卒,甚至整个伍、两,都能退回来休息。
楚军则只能尽量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伤势稍重者都退不回去。
“海涛!”章通把他惊醒。
“啊!什么事?”“你看要不要把唐驷他们调过去?移动起来方便吗?”姜海涛赶紧看了看前面土坡脚下等待的一小队工兵,然后看向右侧防线:“养锜怎么还没到?现在就用上唐驷他们,是不是早了点?要调过去也不是不行,但有点慢。”
养敖说:“现在我们和楚军打得难分难解,而且右边很危险,我怕……”章通说:“必须打破僵局。
我去下面挑些人过去!”说完后,章通准备向土坡下走去。
姜海涛突然灵光一闪:“等等!”预备队。
军事书刊上讲经典战例时经常提到什么“保留强大的预备队”、“发动反冲击”。
现在的军队作战时,好像还真没留预备队的,总是左中右三军一起上,直接磕出结果。
[注043701]“章通将军,您把下面的甲士尽量集中起来,组成一支强悍的预备队,专门用来反击。”
“预备队?”“对。
防线上哪里危险,就派他们去哪。
把敌人暂时杀退后,他们就退下来休息,等下次再上。
我们和敌人僵持时,有这么个预备队突然来一下,能有很大效果。”
章通、养敖听后都眼睛一亮,养敖随后问道:“那正面呢?”“有唐驷他们,应该能顶住。”
停了一下后他说:“我去带他们往前靠一点。”
章通随后说:“就算这样,恐怕也很难打退敌人。”
“只要挫败他们的进攻势头就行。
将军,您可以从一边杀出去,横着杀一道,打退。”
章通听后向养敖点点头,然后立刻向坡下跑去。
姜海涛也跟着下坡,来到一排推车的工兵旁。
唐驷立刻迎上来:“公子,前面杀得真凶!”“怕了?”“嗯,有点。”
“呆会还有更恶心的呢。
命令大家,把车往前推一推。”
“是,公子。
我看那里有点危险,木板已经裂开大口子了。”
姜海涛踮脚看了看:“不管他,让大家赶紧排好。
情况危急的话,我们要先集中来一下。”
芈仲峤看现在仍没有突破敌人的防线,忍不住对斗如说:“胡国士卒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是啊,真没想到。
难怪他们敢来进攻息城。
不过我看他们也不行了。”
这时斗晰的战车过来了:“将军,前面攻得太慢,让我去吧。”
芈仲峤听后有点尴尬,因为现在率军冲在最前面的是芈僚。
这家伙打仗虽然不算怯懦,但确实不算很勇猛,总是担心自己的士卒死伤太多。
斗如没有看芈仲峤,直接对斗晰说:“公子已经派芈招去了。
你还是带人在左边等着,斗颀好像有点困难。”
果然,没过多久,斗颀那边就遇到麻烦:右边的木板车突然闪开一辆,一队装备精良的甲士杀了出来。
他们只有100来人,但个个都穿全套的皮甲,盾的表面都覆有皮革,还有彩绘。
这说明他们是真正的甲士,贵族,不是幸运地拥有好装备的普通国人。
一些眼尖的楚军甲士还惊讶地发现,对方手中的青铜剑都是双色剑,不像自己只有两司马、卒长才有。
斗颀他们正和敌人杀在兴头上,虽然已经隐隐占据一点优势,但也像绷紧的弓弦一样,受不了多少意外刺激。
这一队胡军甲士就像从旁边敲到弓弦上的木棍,一下子让绷紧的弦断了。
大多数楚军士卒们被惊乱了方寸,不知道是继续进攻偏厢车,还是转身拦截这些敌人。
少数迎上前去的,又被对方强悍的前锋给刺伤、撞倒,七零八落,一时组织不起基本的阵形。
于是大多数人纷纷避开,到侧面寻找自己的战友。
等他们组织好阵形,准备和敌人对抗时,对方已经冲杀过去了,只能看到敌人的尾巴。
这一队甲士势如破竹,很就在防线前杀了一个半圆,然后从右侧一个缺口返回偏厢车后。
他们只伤亡了15个,杀伤楚军六七十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打乱了楚军进攻的阵形,迫使斗颀不得不暂时后退一点,重新组织进攻。
正面战线上,芈招的加入则为楚军带来胜利的希望。
他率军来到阵前后,很就选定了一个突破口,然后命令士卒们不断向这里冲击,终于彻底把一辆偏厢车变成了木片和木棍。
“杀啊!”芈招身先士卒,在几位甲士的簇拥下踏上残骸。
其他人也跟着涌进缺口,开始向两侧冲杀,然后推歪旁边的两辆木板车。
芈招正要指挥大家扩大突破口,突然看到前面的胡军士卒开始向后退去。
再仔细一听,前面有“当……当当”的钟声。
“敌人要败了?”芈招心中冒出这个疑问。
虽然不太敢确定,但他还是决定抓住机会,带着大家立刻追杀上去。
刚追了几步,地面上突然抬起一排排尖利的竹竿,几个收脚不及的士卒撞了上去。
还有一些冲得的,陷入了敌人的包围。
但后面的楚军士卒只是稍微停滞了一下,随后就开始用各种办法破坏这些竹竿。
有的用剑钺砍割竹竿之间的绳索,有的干脆用盾牌把竹竿往上顶,打算把它们翻过去。
这些竹竿只是简单地支在地上,前面的敌人也大多在继续撤退,只有少数人和一些强弩留下来攻击楚军士卒,因此道障碍很就濒临被完全破坏的边缘。
“冲啊!”对面突然爆发出一阵大吼,几个木盾夹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戳了过来。
前面削尖了。
“这么简陋的竹矛就想刺死我们?”芈招忍不住想到,然后用左手的盾牌一挡,竹竿从侧面滑了过去。
“这么长有用吗?”他都懒得去砍断这根长而无用的竹矛,准备继续进攻。
突然,耳边传来一种“嗤嗤”声,然后他就感到右侧有一阵剧烈的灼痛。
“啊!”周围也随后发出了几身惊叫,然后开始变成惨叫。
芈招感觉自己的腰烫死了,不由得扭过身子。
这时他才发现,刚才躲过的那根“竹矛”正在喷出几股白色的气体,是它们灼痛了自己!白气还在喷,而且随着竹竿的移动和转动,有一股冲自己脸上来了!芈招本能地抬起右手挡在眼前。
可那不是石头木头,甚至连水都不是,而是气。
芈招只感到自己的手、脸、脖子都是一片剧烈的刺痛感。
他的惨叫刚刚涌到喉咙处,左边又飞过来一支弩箭。
就这样,楚军的一位旅帅倒在了蒸汽和弩的夹击之下。
跟随他进攻的几十个楚军士卒,也都被15根竹管喷出的蒸汽烫伤。
重的直接倒地,轻的也丢了兵器、乱了身形。
随后一支支弩箭、长矛卷了上来,很就把他们屠杀殆尽。
在他们前面,就是唐驷带着工兵操作的15支蒸汽枪。
后面小车上是高压锅,已经烧开了。
前面则由四名甲士抬着一根5米左右的竹竿,中间还架着两面木制的防盾。
这些竹竿的顶头削尖了,和普通的竹矛确实比较像。
但它的威力不在那,而是在后面的竹管侧面。
那里钻了10个小孔,一边5个,间隔半米。
这是姜海涛和工匠们通过试验造出的新型蒸汽枪。
[注043701]:中国战争史上明确记载的、较早采用预备队的战例,是公元前484年的艾陵之战。
当时吴王夫差得知齐国攻鲁,就率军会同鲁军击之,与齐军主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展开决战。
双方兵力各十万,大体相当。
齐军分为上、中、下三军。
吴军则除了上、下、右军与齐军相对列阵,夫差还亲自指挥中军列于三军阵后作为预备队。
当吴右军击败齐上军、吴上军败于齐中军时,夫差率中军及时投入战斗,救援上军,大败齐军。
此战吴军十万人马几乎被全歼,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此后,预备队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