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骨料厂和石料厂生产进入正常轨道,李杨在图纸上扒拉了半天又选好了三个点,便通知郑一泊选点建厂,郑一泊倒是做生意毫不含糊,实在是精明人,他带着车硬拉上李杨说帮他选几个点,理由是自己在这山沟里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李杨是乡干部,要为投资商服务嘛!李杨想现在定远公路建设时间还不知道,郑一泊建厂不知是啥考虑,他试探着问郑一泊,郑一泊却笑笑说,“我跟吴书记保证了的,要参与秦川乡建设,这厂一定要建,我相信路一定能修成”,李杨也不好深问什么,倒是在砂石料厂的管理上,郑一泊和李杨交流了许多,他提醒说,现在是秋冬季节生产,没有洪水,明年开春进入夏季,雨水增多,这里的泥石流、山洪不容忽视,另外石料厂随时有爆破作业,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来,李杨才发现平时和王进宝、王强在这方面真有些忽视。郑一泊嘱咐李杨,要让砂石料厂的负责人多看看安全生产方面的书,要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李杨于是又扒拉着图纸给郑一泊选了两个相对不错的点,郑一泊坚持让李杨又选了一个点,这才离开了大王村。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工匠来找李杨,自称是受郑一泊委托建厂的叫郑惜,这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一看就是行家里手,没几天功夫人员进点、场地平整、设备进厂,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杨和王进宝来看了几次,才发觉什么叫作专业,这挖石料也有挖石料的法子。郑一泊建厂的地方叫慢坡道,他起了个名字叫筑路砂石料厂,说慢坡道不好听。
自从石料厂建设一开始,李杨便背了几件简单行李住在大王村唯一的一间公房里,当起了驻村干部,王进宝再三劝说住到自己家,李杨还是坚持住在村队公房。说是公房其实是以前*后没主的房,久而久之村里便当了公房,临时来人住一下。李杨主要考虑本身和王进宝合作办厂,刚开始的起因是为了修路,但厂子建成后总是要赚钱,虽然合伙用的是小姨的名义,但作为一个乡干部也是要注意,这一点宋小曼也提醒过李杨。
李杨抽空和王进宝、王强、齐三谈了谈安全生产的事,刚开始王强没啃声,王进宝、齐三都有些不以为然,王进宝说“这一带我熟悉,多少年了也没发生过泥石流的事”,齐三说手下那几个人放炮好几年了不会出事的,李杨当时就有些着急,说等出事了就晚上,他坚持一定要弄一个安全规章制度,让王强、齐三多和郑惜沟通,这一整套安全制度必须有而且得执行,见说了半天也没效果,李杨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有些发黄的报纸,报纸名已被撕掉看不到了,在报纸的一角有一段报道,讲述的是某省县有一个村滥挖石头造成山体在暴雨天坍塌,有四个人当场埋在里面永远也没出来,这张发黄的报纸是李杨在住处偶然发现的,正好上面有这么一条消息。看李杨郑重的表情和手里有些发黄的报纸,王进宝出了口长气,说我们就按照李杨说的做,他说的没错,真出了事把我们买了都承担不起,王强和齐三点了点头,他们商量等石料买了有钱就修一下排水沟和排洪沟,防止汛期洪水来,另外对放炮也约定一二三,让齐三严格落实,有人违反即使不出事也要重罚,落实了这些让李杨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看着慢慢堆满骨料仓的砂石料和石头,王进宝脸上挂着笑容,可李杨这心里很是着急,路不通,生产的砂石骨料就不能大量运出去,小拖拉机拉几车艰难地跑出去也卖不了几个钱,可每天的生产要用电用油、要花人工费,砂石骨料仓愈来愈满资金却一点一点少起来,李杨心里嘀咕,这修路真正是影响大王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砂石骨料厂就是最好的佐证。李杨想,无论如何都要想法设法修路才行,不修路砂石骨料厂没出路,大王村也没出路。
这天,他和王进宝商量,还是要动员村里出义务劳动力,启动修路,王进宝说“前面作了一部分工作,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这段时间忙前忙后的也没进展,真正动起来不知道是个啥情况”,李杨坚持说,“修路本身就是秦川规划里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先从王村这段修起,先做简易路,再由乡里出面动员小王村共同修岔路口到秦川的路”,王进宝说“我和几个村干部先带头,动员沿路有地有树的先把树砍了,把土地置换问题解决了,再动员大家填沟做简易路,那样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李杨对王进宝修路的思路很是认同,就说“这事王老哥你安排,叫我拿铁锹我也干,我抽空回乡里给宋乡长汇报一下”,他知道王进宝自从计生那件事后被吴书记找着谈了一次话,就开始在琢磨这修路的事,这应该是考虑再三的想法,在农村作思想工作不知根知底根本不行,这方面自己作用有限。
就在李杨准备回乡里给宋乡长汇报修路的安排时,有一个刚从乡上办完事回到大王村的村民捎话给李杨,说“乡上赵红让带个话,说你们家来人看你了,让你回乡里一趟”,李杨很纳闷,到底是谁来了呢,难道是老姐李梅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