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中世纪火器对西方军事艺术的影响
作者:鼓元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078

.火器的改进

自从攻城火炮轰垮了中世纪的城堡后,欧洲国家认识到了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威力,从此他们开始重视火器的研制。。

到了15世纪中期,有人明了一种较为安全的点火装置,从而创制了火绳枪,一种用火绳点火的新式枪,和以前的火枪相比它并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换上了新的点火装置,但就是这一装置使火枪的射更快,射击也更精准,而不足之处是它的射程还不够远,枪弹射出后的穿透力比较小,当时的步兵又越来越多的使用盔甲,所以它的使用并不广泛。

滑膛火绳枪是西班牙人研制成功的一种较重的轻兵器,这种枪枪管变得更长,射的弹丸更重,可以射穿盔甲,阻击骑兵的冲锋。枪管的延长和火药的改进使枪弹射后具有更高的度,射程也更远。另一方面,由于枪变得更重,所以它必须架在叉形支架上才能射,导致其机动性差了。但是鉴于它具有较强的火力优势,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并广泛在欧洲国家的军队中使用。

15世纪末,普鲁士人明了直线试膛枪,就是在枪膛内刻上直线槽,用于减少装弹时弹丸于枪膛的摩擦,16世纪以后,又有人将直线枪膛改成螺旋形,改进后枪弹飞行更稳定,并提高了射击精度。但是由于这种枪前装弹丸很费时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后装枪明后,螺旋形膛线才广泛使用。16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机械

式点火装置,即用二氧化硫或燧石与钢片撞击产生火花,点燃火药。还有一种转轮点火开关,使用的是同样原理,它们曾队骑兵武器及其战术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这种点火装置价格太贵又很娇气,因此无法广泛推广使用。

17世纪时,瑞典人有一项杰出的明,把弹丸与射药装在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把射药和弹丸装入枪膛中去,这样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射药的定量装填,这种枪弹后来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到了17世纪中期,一种插在滑膛枪枪口的刺刀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并部分代替了长矛。大约在168o年,可能是沃邦采用套换环将刺刀固定在枪管上,这样枪膛就可以空出来射击了(15)。不久,又有人作了改进,在刺刀的把上安装一个套节,用螺栓使它跟枪管牢固的固定在一起。17世纪末,欧洲各**队普遍采用了这种刺刀。从此滑膛枪士兵自己也成了长矛兵,真正的长矛兵则很快从步兵编队中消失了。

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迅展,枪械的展告别了它漫长的“童年时代而进入青春期”。19世纪人们先后明了后装击针枪,金属壳枪弹,无烟火药,连机枪等武器。

火炮、火枪都是随火药传入欧洲的,在火器的演变过程中除了生产技术生改变外,其使用的火药一直没有生变化,一直都是黑火药,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兵器的改进是黑火药兵器的改进。

四.战术变革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火炮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攻城与守城战术的演变;同时随着火绳枪的出现,又改变了传统的步兵作战模式。

1、西班牙方阵的出现

15世纪末,在支持那不勒斯的国王反对法国的战争中,贡萨罗返路科尔多瓦先认识到并充分挥了轻兵器的威力。也许是他现了黑火药兵器最重要的一种战术功能:即火力是大大加强防御力量的倍增器(16)。无论怎样说,是他第一个利用了这个新现。他将火绳枪士兵部署在堑壕中,以守卫广阔的正面阵地,因而节省下许多兵力,使他能够用更多的部队来对付、机动制胜并击败数量比他大得多的法**队。他还设法解决了15世纪的一个基本步兵作战课题:即如何保卫野外作战中正在装子弹的火绳枪手的问题。他把火绳枪手与长矛兵混合编在一起,长矛兵为火绳枪手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并利用进攻突击使火绳枪手的轻兵器火力得到了充分的挥。

这种新的编队体制,即后来人们所熟悉的“西班牙方阵”。方阵的编制通常是这种形式,长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o至6o人,纵深为2o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o米,纵深1oo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列火绳枪士兵,还派出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军队曾经威震一时。其原因正是它采用了西班牙方阵这种军队体制的缘故。

16世纪流行的西班牙大方阵,中间为长矛手,四边为火枪兵

2、摩利士的改革

由于西班牙纵队作战思想的成功,以致西欧国家争相效仿,但是这种体制也有自身的缺陷,其后继者不得不寻求更加灵活,更加节省兵力的体制。荷兰将军摩利士就成功地迈出了这一步,摩利士对战争艺术的主要贡献就是从最佳的战术角度使用兵力。

摩利士在古罗马军团这种军事体制的基础上,对西班牙方阵进行了改革。他把西班牙长矛步兵团的横排数先从4o排减到1o排,最后又减到5排,这样所有的士兵就能够一次将全部兵器投向敌阵(18)。摩利士创建的这种由5个横排组成,每排约有5o名长矛兵,士兵间距约3英尺的战术队形,可以说是近代线式编队的雏形。在这种队形的各个侧翼,是3个由滑膛枪士兵组成的排,每排4o人,面对敌人编成四路纵队,每纵队1o人,这样滑膛枪士兵射击完毕后就可以退后重新装弹,然后由别的横队来重复他们的动作,这样就产生了杀伤性弹雨。

摩利士除了对编队体制进行改革外,他还使部队正规化,训练士兵步伐整齐、训练开火、反向行进、装弹和统一行动。这样反复训练,使每一个动作都达到标准,从而减少实战中出现错误的机率,保证实战效果。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军官,摩利士于1619年创办了一所军事学院,在欧洲这又是一个创,这所学院毕业的学生后来在三十年战争中都战功显赫。

3、古斯塔夫的改革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在黑火药武器战术的创新上亦更加精进,他充分了解火力与冲力的价值,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古斯塔夫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步兵、骑兵和炮兵的质量,使这三个兵种具有更大的战斗力,从而挥它们联合作战的威力。

古斯塔夫在对编队的改革中,他仍然保留了摩利士创建的6个横排步兵线试编队,并且把长矛兵部署在火枪兵的两边,使这两个兵种优劣互补,提高了它们的战斗力。火枪兵在作战时实施整体推进的战术,在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后作反方向行进,后面两排士兵已作好了齐射准备。而且在实施反方向行进过程中,整个队形仍然在向前推进,因此整个队伍的作战火力好象是向前席卷的轻武器火力网。编队向前移动,滑膛枪士兵在换装弹药时还受到长矛兵的掩护。后来古斯塔夫又明了齐射的方法,所谓的齐射也就是让三排滑膛枪士兵同时向敌人射击,第一排跪射,第二排蹲射,第三排站射,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弹幕,增强了火力。为了增强轻武器的火力,他还增加了团属炮的火力支援。

古斯塔夫还把炮变成了一种进攻性武器,跟骑兵和步兵结合起来加以使用。他使用炮的目的是让炮和别的兵器一起,共同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敌方目标实施最强大的火力进攻。为了使炮具有很高的机动性,他把瑞典炮的口径标准化为适合射24、12和3磅炮弹的三种口径。过去,炮兵通常必须在战斗开始前预先占领阵地,在整个交战过程中火炮都是固定在阵地上无法移动,古斯塔夫的轻型团属炮可以做到这一点。

古斯塔夫努力展团属炮,体现了近代战争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有趣现象,那就是人们总是设法寻求一种方法来提高兵器的火力和杀伤力,以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步兵作战对“随伴炮”的需求始终影响着军队的战术理论,编制和兵器的展。

4、腓特烈大帝:斜行战斗序列

腓特烈是一位保守的革新者,把机动性、度、射击率纳入了他的军事体制。他积极地运用了骑兵部队,特别是在战斗快要打响的时候和战斗的早期阶段,他总是先向敌人起攻击。他明了骑兵炮,使高运动的骑兵具备了更强的火力。而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是步兵“斜行战斗序列”的使用。

普军的步兵编队由两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纵深为三列,二个横队之间相隔约3oo步。骑兵排成两个或三个单列横队,位于步兵横队的两翼。整个部队共设四个指挥点,分别位于步兵的两翼和骑兵的两翼,这种刻板的作战体制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势,关键是临战时出其不意的变动和部署,这就是斜行战斗序列的使用。

斜行战斗序列在作战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依赖普鲁士步兵完善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要有效地运用这种队形,指挥官先必须了解敌军的部署,并等待机会在敌人还来不及加强其侧翼力量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向敌人斜向插入。此外,还要派一支前卫部队把敌人牵制在原来的位置上,防止它临时调动兵力对抗主攻。这种进攻的特点是猛烈,步兵和炮兵的火力几乎是连续不停,持续射击。1757年洛伊腾战役就是腓特烈斜行战斗序列使用的典型(19)。

从以上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欧洲军队的战术水正逐渐提高,这不仅和火药、火器的使用有关,还和欧洲当时的情况是分不开的,16和17世纪生的战争比欧洲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因此给战术的改革和实践创造了机会。

五.后勤

火器的使用在战争中造成最大的革命,一方面使军队数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使补给系统也变得更加重要(2o)。据塔里特估计欧洲军队规模在16—17世纪扩大大约1o至2o倍(21)。军队规模的扩大,就给补给带来了困难。三十年战争中,法国、瑞典、神圣罗马帝国等投入的兵力均在3万以上,而俄国在立沃尼亚战争中竟动用了13万兵力。人数增多,后勤补给任务必然相应增大。尤其是带有持久性的围攻战,一旦久攻不克,供给和后勤便成了大问题。军队以抢劫为补给历来成为传统,但人数巨大的战争,如仅以抢劫为补给便是落伍的不明智之举。如果攻打的地方因城高墙厚,久攻不克,守方又坚壁清野,仅凭抢劫作补给是相当困难的。三十年战争中,古斯塔夫的军队之所以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在于较好的解决了后勤补给。伊沙贝拉在攻克格拉那达时,也曾很好的保障了后勤,为攻克格拉那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反之,三十年战争中,瓦伦坦斯的“蝗群”采取“以战养战”的方针,则应视为一种典型(22)。

火器装备部队,导致传统的后勤补给生了重大变化,辎重的大大增加,使后勤补给不在仅仅是一个粮草问题。在这一时期,后勤补给随着火器的应用,面临的问题更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马匹不仅用于骑兵,还要驮运火炮,例如,西班牙一门火炮在驮运时要使用25匹马。在战争中,因补给问题而打败仗的事例常有生。155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指挥军队本可直取巴黎,占领法国,可是关键时刻,他却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原因就在于后勤保障费用太高,才力不支,无法取得胜利,战争的费用也因火器的应用而日益高涨,没钱就不能打仗(23)。战争的费用的增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攻的一方要付出重大代价﹝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由于破坏性大,给敌方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战争变成了拼实力、品金钱的搏斗,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因而更加突出,所以人们在战争中比以往更加重视后勤工作。军事后勤随火器的应用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火药火器对欧洲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促成了军事文明的长足进步。军事文明的进步是多方面的,但火药、火器的推动,是其它因素所无可比拟的。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欧洲军事率先完成了向近代军事文明的过渡。g

【……节选:中世纪火器对西方军事艺术的影响……】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