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展
元朝的大都,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是当时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吸引了东西方很多国家的商队和使团。
其它重要城市,多集中在水、6交通沿线,其中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商业城市进一步展起来,如扬州(今属江苏)、集庆(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及杭州(今属浙江)等。此外,沿海的广州(今属广东)、泉州(今属福建)、福州(今属福建)、温州(今属浙江)及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等,都是重要的外贸港口。
元代沿袭前代的专卖制度,从盐、茶、酒、醋到农具、竹木,无不列入专卖范围。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盐。元政府也设立市舶提举司,严密控制海外贸易。
元世祖时,先后行了中统元宝钞和至元钞。以后,几代元政府曾变更钞法,并铸造过铜钱,但都行之不久。元末,滥纸币,结果纸币贬值,激化了社会矛盾。
斡脱原是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即商队、伙伴的意思。斡脱们放出的高利贷称斡脱钱。元朝时期,斡脱钱横行,元政府也先后设置斡脱所、斡脱总管府,以牟取暴利。
海运的利用和大运河的疏浚
元朝时期,为了满足大都的粮食、物资需要,除了利用6路和运河交通外,又开辟海运航线。海运成本低廉,终元之世,深受重视。
元朝修治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原为隋朝时修建,元朝为补充修建)。其中主要有从山东的济宁(今属山东)到东平(今属山东)段的济州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今属山东)段的会通河,自大都至通州(今属北京)段的通惠河等。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巨大作用。
编辑本段]
科学文化
窦娥冤令世人瞩目的是在元朝近百年的展中,文化艺术特别是元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著名的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成为名传千古之人。《窦娥冤》、《西厢记》等一大批佳作,在戏剧和文学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对后来戏曲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杂剧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5o种左右,成为人类戏剧和文学艺术的瑰宝。
诗歌、书画也有了高水平的展,出现了一批书画和诗歌大家。赵孟頫书法师承王羲之。圆转遒丽,人称赵体。诗画俱佳。元好问多有传世之作,是有名的诗人和诗评家。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华大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蒙元时期中华版图横跨欧亚的广袤地域和众多民族的大一统局面使得文化的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厚宽广的内涵。中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蒙古化和中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大交汇,大融合,有了前所未有的展和提高的时空。
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种,数量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7o多年的对内对外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2]“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史》、《宋史》、《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oo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心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次出现了由中心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目前尚未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人类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oo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oo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但儒生在元朝也受到了一定的歧视,甚至在民间有“九儒十丐”的说法。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
从中国文化史角度观察,元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影响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但是,假如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唐朝与元朝是无法比拟的。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漂亮的传说,使元朝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6路、海路来到中国,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中国,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把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熟悉。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o多个增加到14o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6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楚,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熟悉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元朝文化多元性和历史地位
十二、十三世纪蒙元文化的兴起是人类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席卷欧亚大6的蒙古旋风震撼了整个世界,也为人类文化的展注进了新的活力。
有人说,十二世纪的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群体处于低水平展阶段。有人说,蒙古铁骑只会征战抢掠,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也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但更重要的是,蒙元帝国征服了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王朝,公国,并且成功地进行了上百年的巩固和展。铁的事实证明,“落后”论和“破坏”论是有失公正和客观的。恐怕离开历史的真实太远了,远的有点离谱了。
征服四十多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力能够作到吗?社会展的长久徘徊和诸多王朝、公国的衰败,呼唤着一个有生命力的强大势力出现。蒙元帝国的出现正说明蒙元领导集团集聚了一批精英人才并且与代表了人类文明展需要的众多的僚属和民众有着相对和谐的关系。
代天骄成吉思汗,出身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家庭,是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年在他二十岁的时候被推为部落领,于12o6年统一蒙古族各部。元太祖成吉思汗作为千古风流人物,弯弓射大雕,铁骑踏欧亚。他和他的子孙战无不胜。在远东方面,蒙古风暴横扫了宋王朝、朝鲜、缅甸,而且曾经进攻日本与爪哇。在中东与近东,征服波斯,击溃巴格达日的哈里,灭亡了阿拔思王朝(1258),接着又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年至1238年冬季的一次闪电战中,击溃俄罗斯北部诸公国,夺取了莫斯科与基辅年又分兵两路进击波兰与匈牙利,1241年4月9日在利格尼茨全歼德波联军。
三次西征的胜利和南来**小朝廷的投降使元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成吉思汗把占领地分封给了四个儿子,在大一统的合罕帝国下设制了四个汗国。长子术赤封于钦察、花刺子模及康里旧地,后被称为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及畏兀尔故地,称为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称窝闻台汗国。四子的次子旭烈兀攻占大刺夷(伊朗)大食国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攻米索不达米亚。封伊利汗国。
成吉思一词也有种种解释。《蒙古源流》中说,有五彩瑞鸟,每朝落在成吉思合罕帐前石上,出“成吉思”的鸣叫声,所以称作成吉思汗。《蒙鞑备录》则认为,“成吉思者,乃译语天赐两字也。”也有学者解释为“强大的”或“王者中之王者”。其实,“成吉思”一词在蒙古文献上是有记载的,在祭祀火神中,说到火的起源,就用过“成吉思”一词,即表示铁的性质的“强硬”之意,以其在人,可以理解为“强大”。
成吉思汗在位二十二年,享年六十八岁,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传位其第三子窝阔台。窝阔台即元太宗,在位十三年。
公元126o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即大汗皇位,建国号:大元。取《易经》“乾元”之义。史称元世祖,在位三十六年。元世祖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第四子。自成吉思汗立国到元世祖,祖孙三代励精图治,是蒙元帝国的兴盛时期,也是蒙元文化的繁荣期。
元太祖成吉思汗建国励行《大札撒》,建立“忽日勒台”协商推举制度和典谟、训诰、誓命等政令规范,赏功罚罪,军政统一,雄才大略,成就了大业。以天力论和忠君说为思想文化基础,信仰萨满教,笼络人心,训化道德。
元太宗窝阔台汗,追谥英文皇帝年即位于克尔伦河畔库德阿尔兰。《蒙古黄金史纲》记载:窝阔台汗“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扎撒(诏也);敕修孔子庙及浑天仪;以孔子五十一世孙袭封衍圣公;集中华懦臣,详定法律;置仓廪,立驿传,政事大修。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皆来朝。高丽国王以其族子入质求和,许之。”
元世祖忽必烈,谥圣德神武文武皇帝,在位36年,享年8o岁。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立经陈纪,定一代之制.在藩坻时即建立金莲川幕府,广为招揽天下英才,高人云集。,上都星空灿烂。佛、道兼知的军政大员中原人士刘秉忠,著有《彰所知论》的红教喇嘛位为国师的吐蕃人士八思巴,制定“五户丝制”颁行天下著有《西游录》的耶律楚材,制作“西域仪像’担任司天台提点的波斯人扎马拉丁……。众多英杰皆为大元帝国所用。
著名的全真教道士长春真人丘处机,于公元1219年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中亚为成吉思汗讲道。蒙哥汗时,鲁不鲁乞受法王路易九世之遣,穿越蒙古高原,传播了东西友好的讯息。阴山汪古部景教徒的西去和西方基督教的东来,在东西相互传递着福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带来了罗马教皇致蒙古皇帝的书信.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进行了强有力地大交流、大贯通、大融合,带动了人类文明的展和进步!
元上都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都,又称上京、滦京,地处中原与漠北的交界处。上都是蒙元帝国继哈刺和林之后建立的第二个都城,也是标志着元帝国走向辉煌的著名都城。
年蒙哥汗即位后,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为了对刑州、河南、陕西关中等地进行治理,忽必烈由漠北南下,驻帐于桓州、抚州一带,在滦河上游的冲击平原——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建立了“金莲川幕府”,形成了忽必烈总理中原军国事务兼有文韬武略的人才库、智囊团。确立了崇尚懦学的王道思想,兴复“文治”,以“实天下太平之基”。
年,忽必烈奉蒙哥汗旨,命刘秉忠“于岭北滦河之阳,筑城堡,营宫室”。北依龙岗,南临滦河,放眼金莲川,1259年建成开平城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开平升为府,一跃为夏都,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年扩建开平府正式加号为上都,设上都总管府。当时的北平称作燕京,1264年改为中都,八年后改为大都。
都是蒙元大帝国走向全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忽必烈大汗的潜藩时期的领地,是成就元王朝帝王大业的祥地。元世祖忽必烈继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之大成,马上打天下,马下治臣民,文韬武略,多有建树。三代相继,成为蒙元帝国的全盛期。
大元帝国先后有六个皇帝在上都登上大汗宝位。元王朝中期以来,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和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极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的地位。
大元帝国的广袤的地域和稳定的展,极大地便利了多元文化的繁荣和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外国使者、传教土、商人、游客等,都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见,建立和展了友好关系。王恽《中堂事记》记载,中统二年(126t年),郎国(欧洲)使者曾到开平朝见忽必烈,“献卉服诸物……上嘉其远来,回赐金帛甚渥”。同年高丽王王植也派王子率高丽参知事李藏用等18人抵卉平。庞德四年(13oo年)缅国木连城领阿散哥遣其弟者苏率91人的使团来中国。元成宗在元上都召见者苏。至正二年(1342年)罗马教皇的使者马黎诺里一行到上都,在慈仁殿受到元顺帝召见。
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为“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刺兄弟带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礼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17年,深得忽必烈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国外的科学家也来到上都工作,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展。波斯科学家扎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任筹建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年),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称北司天文台)。忽必烈汗赐封扎马刺丁为提点,为元王朝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长。扎马刺丁研制子多种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监的冯天章及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都曾受到扎马刺丁的影响。
都城有着众多的佛寺、道宫、回回寺和文庙。除了蒙古萨满教以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活跃.著名的两次佛道两次大辩论影响深远。佛道两家争辩,由朝庭下旨组织辩析.两家相约:道胜则僧冠而为道,僧胜则道削而为僧。第一次,1255年在漠北哈刺和林,佛教代表少林寺长老福裕驳倒了全真教派的领李志常。第二次1258年“蒙哥委托忽必烈在开平召集汉地佛道两教代表人物进行第二次辩论。参加辩论的佛教僧侣3oo多人,道士2oo多人,达官显贵和儒士2oo多人,吐蕃(土波)人班弥恒、八思巴作为统领释教的帝师和克什米尔僧人那摩等宗教领也参加了辩论大会。各抒己见,不同思想文化争鸣,轰动朝野。
都由于是蒙元政治文化中心,又在世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通行着多种语言文字。官方通用蒙古文,其文字有畏兀字和八思巴新字。有汉文、藏文和亦思替非(古伊朗波斯)文。
孔庙、八思巴帝师寺地位崇高。儒学、蒙古字学、医学、天文学都很兴盛。
元世祖忽必烈126o年在上都即大汗皇位。即位诏书大讲“文治”.“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中统二年(1261年)世祖皇帝向全国颁了一道诏书,“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有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至元四年(1267年)拨巨款重建孔庙。至顺二年(1331年)和至元二年(1336年)两次颁诏令,向上都孔庙赐碑。有庙即有学。孔庙得到尊崇,儒学也广为传播。中华文化三大传统,儒、道、佛都有了深入展。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爱”。崇尚道德.道家以自然为法,“道法自然”,崇尚无为的自然主义,主张“天人合一”,佛家从“解脱”坐标观照人生,信奉“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为人们提供了解脱方法和途径的精神依托。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人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三家融合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二是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三是重视心性修养。儒、道、佛得深入阐释和东西方多种宗教与学说的广泛展都说明了蒙元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
都作为元王朝的夏都和蒙古大汗的祥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与大都相比,上都视为“蒙古人的故土”。与大都相比,同样作为蒙元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上都文化更多体出了蒙古文化的本色。多了萨满教、质孙宴、马奶宴、白翎雀歌舞,品茗芍药等草原特色。元世祖忽必烈潜藩之际即在上都所在的金莲川建立幕府,为元王朝的建立作了思想、文化、理论、人才等多方面的准备。从36岁的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苦心经营十年,46岁时(126o年)在上都登上大汗皇位。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道国学古录》卷十)上都距原蒙古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哈刺和林较近,是沟通南北东西的重要枢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在政治、军事上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上同样成为蒙古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是融汇蒙古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集大成之地,是蒙元时期无可争议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说,上都文化是元朝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蒙古文化高度展,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作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对社会和历史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强国,也对世界的文化展和人类的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
元杂剧的剧本和元散曲都是由元代的一些读书人创作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辉煌的作品,是和那个时代给予他们一种特殊的命运有关的。我们要了解元曲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当然需要追根溯源到元曲创作者的生存状态。所谓“八倡九儒十丐”。这是一种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习惯性说法,而且很戏剧性地与文革时期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悲剧性遭遇相比附。但只要认真一点对待史料,就现这种比附是很不严肃的。“八倡九儒十丐”来源于何处呢?原来是南宋遗民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滑稽之雄,以儒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吾人岂在倡之下丐之上者乎?”谢枋得作为南宋遗民,对元朝有国仇家恨,他说的话当然有倾向性,不过他也只是说“滑稽之雄”“以儒为戏”,也就是有幽默感的人拿读书人开玩笑,这当然不可认真坐实,不能当作真正的社会等级地位的划分。
编辑本段]
帝王世系
太祖铁木真2-1227)
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8241)
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
242-1246)年称制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248)
年即位,在位3年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
248-1251)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o8-1259)
年即位,在位9年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庙号谥号汗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1264年~1294年中统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1295年~13o7年(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o7年)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13o8年~1311年至大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2年~132o年(皇庆1312年~1313年延祐1314年~132o年)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1年~1323年至治
无(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4年~1328年泰定
无(天顺帝)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1328年天顺
宗圣明元孝皇帝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28年~1329年
年~1332年天历
年~133o年至顺
年~1332年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1329年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32年至顺
惠宗顺帝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1333年~1368年(至顺1333年,元统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o年,至正1341年~137o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