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下
作者:何凌霄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009

《持家教子之术》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6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用人识人之术》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曾国藩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用人四法:做、省、学、禁;

摸透人的精、气、神;

任用智、言、劳三种人;

编辑本段]

后世评价

梁启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o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蔡松坡先生遗集》(二),第5页)。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咸丰同年间,曾国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运南漕、派人购买美国机器创办江南机器局、办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动中的表现,指出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生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

、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o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之人”(**)。《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编辑本段]

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编辑本段]

轶事

身体小谈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的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爱好:抽大烟、下围棋

审鸡蛋案

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南京做皇帝。”那天,看热闹的人很多,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见大门很高很宽,就希奇地问:“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对曾府心怀不满的徒弟就说:“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觉得这个“良心”不能丧,就马上把不吉的话断过来:“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乡里的习俗,对房屋上梁的赞语灵一半,而咒语是全灵的。曾府的人听得上梁的赞语是“要到京里做皇帝”;对大门的赞语是:“万年死一双”,非常高兴,马上把匠工师傅连同徒弟伢子都召进堂屋里,用上乘的酒、茶,盛情地招待了一番。说来也巧,富厚堂自同治五年建造以来,已有13o余年了,的确还没死过一个人呢。先是曾府从曾国藩夫人欧阳氏住起,最后一个住的是曾国藩的第四代孙曾昭恒,连续四五代上百人,没有一个人死于富厚堂;后是建国以来设立区公所、乡政府及部门机关,先后住过的干部好几百,但没有一个是死在这里的。

**“独服曾文正”之谜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史不衰之谜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违朝廷大禁纳妾之谜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一生爱钱”之谜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在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编辑本段]

故居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座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白玉堂”、“黄金堂”、“万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恒堂”为曾国荃故居)。

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溢称“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富厚堂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内外群有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当年正门上悬挂着“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颇为壮观。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年秋,主楼竣工,曾国藩夫人、子女和儿媳即回籍住进了富托新屋。

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条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此”而改现名。富厚堂虽不胜家华,然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富厚堂是否可称“曾国藩故居”,社会上颇有争论,文物部门从实际出,认为富厚堂不管是“故居”还是“民居”,它作为清代一幢规模巨大的仿宋、明回廊风格的建筑群体,保护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富厚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县两级政府拨出专款,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抢救性维修,并成立了“富厚堂管理所”,派有专人管理,内设有两个专题陈列展览,常年对游人开放,1995年1o月,双峰县人民政府经**中央宣传部批准,举办了全国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多人参加了会议,并专程到富厚堂参观。

编辑本段]

从政为官方略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各讲主要内容:

第一讲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展舞台

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

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

脱胎换骨,打造湘军

第二讲执理不移,遇事敢争

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

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舞台与作为,无权断不能有为

第三讲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

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第四讲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下)

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

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

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

第五讲曾国藩事上司之法

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危难时也不树敌,巧为周旋

第六讲英雄援手,大事易成

引用一班正人

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英雄要屈身

第七讲立人达人之道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关心和尊重属下

待属员不可太谦

同患难,更当同富贵

第八讲高官为政,务持大体--曾国藩做高官之道

整顿官场积习

要之地,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京信常通,三种情况决不上报

第九讲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曾国藩选拔人才的艺术

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

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

德才兼备,以德为本

第十讲曾国藩的用人艺术之一: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诚意、智慧、度量

要有用人的诚意

要有知人的智慧

要有容人的度量

第十一讲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

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第十二讲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充分挥人才的特长

考察是用人的基础

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任人惟亲是用人的大忌

第十三讲不可泄了沉毅之气--曾国藩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

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

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第十四讲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居官者有四大败身之道

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

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第十五讲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二:领导者贵在有战略头脑

有战略头脑是高明领导应有的素质

要有将战略决策执行到底的决心

第十六讲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

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

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

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

第十七讲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下)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

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

第十八讲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编辑本段]

家族

祖父辈:

曾祖讳竟希,诰赠光禄大夫,妣彭氏,诰赠一品夫人。

祖讳玉屏,字星冈,诰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妣王氏,诰封恭人,累赠一品夫人。

考讳麟书,字竹亭,湘乡县学生员(塾师),诰封中宪大夫,累封光禄大夫。妣江氏,诰封恭人,累封一品夫人。

仲父讳鼎尊,早卒。

叔父讳骥云,字高轩,以公官“贝也”封光禄大夫。

兄弟辈:

五个兄弟,四个姐妹,老大是姐姐,他是兄弟辈里排行最大的。

曾国潢:182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

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族中排行第六,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的第三子,因为出继为叔父曾骥云之子。后战死于三河镇。庐山道观外采药时失足跌下山崖而死。

曾国荃:1824-189o。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

曾国葆:1828-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干。是曾国藩五弟。病逝于军中。

曾国藩后裔中比较出名的有:

曾纪泽:1839-189o。字劼刚,号梦瞻,是曾国藩长子。官至兵部左侍郎。收复新疆立下大功。

曾纪鸿:1848-1881。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

曾纪静:1841-?。字孟衡,曾国藩长女。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且与家人和睦相处,虽未生育,但深得两个嫂子信任,继养两个女儿,其次女后来成为民国要人朱启钤的第一夫人。病逝于巴黎。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丈夫罗允吉(184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曾纪纯:184881。曾国藩第四女。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曾国藩幼女。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不仅年寿最高而且比四个姐姐命运要好。丈夫和儿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三女婿张其煌系清光绪年间进士,民国初年曾任湖南军政府军事厅长。五女婿瞿宣颖系晚清重臣瞿鸿机之子。

曾广钧:18929。字重伯,又名伋安,曾纪鸿长子。他是一位典型的世家贵公子,生活放荡无忌,但思想比较开明,不干涉儿女婚姻、信仰等自由。

曾广铭:曾纪泽第二子,幼殇。

曾广銮:1873-192o。字君和。曾纪泽第三子,承袭一等毅勇侯。

曾广阳:曾纪泽第四子,八岁时病亡。

曾广镕:187929。字理初。曾纪鸿第三子。

曾广铨:18793o。字靖彝,曾纪泽嗣子,是曾纪鸿第四子。是一名翻译家,精通英、法、德及满文。

曾广钟:1875-1923。字君融。曾纪鸿第五子。

曾广璇:18889。曾纪泽长女。丈夫李经馥,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第四子。

曾广珣:?-1899。曾纪泽次女。

曾广珊:曾纪鸿独生女。丈夫俞明颐,19o4年前后担任过湖南学政。女儿俞大絪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另一儿子俞大维曾任**民党当局国防部长。

曾宪植(19989),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叶剑英元帅的夫人。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