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极为短暂的犹豫之后,江晓决定拔出剑。
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有着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优良品质,之所以拔剑,只是因为江晓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黑衣人应该没可能放过她。
毕竟眼下的情况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些黑衣人就是在追杀这个在跑路时跌下山坡的女人,而她好巧不巧地就撞见了这一幕……
本着做为一名刺客的职业精神,以为雇主保密的原则,他们是一定会杀她灭口的,这事没得商量。
所以江晓只能先下手为强。
“铮!”
拔出定秦剑,江晓避开那几支射来的羽箭,冲进小树林里就开始阐述做人的道理。
黑衣人的刀过来,江晓绕着树一躲,反手一剑,连树带人一起断了黑衣人又是一刀过来,江晓再是反手一刺,连树带人一起穿了。
“点子硬!快撤!”
在被江晓近乎开挂一样的打法弄死了好几个后,黑衣刺客毫不迟疑,转身就跑。
江晓也懒得去追,收起定秦剑,转身走到那个昏迷的女人旁边。
他们要杀的人又不是她,她也没必要非要把人家赶尽杀绝,全部撵走就行了,毕竟这世道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反正这些刺客也不认识她。
至于那个幸运从山坡上滚下来逃过一劫的女人……好吧,她顺手给这人处理一下伤口,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江晓伸出手,把这个女人翻过身来,目光刚瞥过她的脸,身体猛地一僵,整个人彻底愣住。
“……”
在南唐救援寿州的两路援军被后周击溃后,李璟心中恐惧,急忙三次派遣使者求和,表示愿意取消帝号,割让江北六州给柴荣。
然而柴荣的想法是必须把江北十四州全都给我,没得商量!
谈和失败,没办法只能继续打下去了。
李璟派出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再次奔赴淮南战场,这支部队的统帅名叫李景达。
李兄可不是一般人,他乃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同时还担任中书令。
人家不但身份高、地位高,而且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文采斐然……
身上优点一大堆,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打过仗。
李景达率领军队疯狂反扑,竟然收复了已经被后周攻下的泰州,随即渡过长江,兵锋直指扬州。
南唐军队来势汹汹,当时驻守扬州的韩令坤心里有些发怵,想要弃城跑路。
于是柴荣便派遣赵匡胤前来当督军,督促韩令坤坚持到底。
这个任务有些尴尬,因为韩令坤和赵匡胤关系很不错,两人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而且韩令坤还要比赵匡胤年长几岁,每次二人见面赵匡胤都还得喊声哥,更不用说韩令坤还是赵弘殷的上级。
这个监军确实不太好当,但对赵匡胤来说却不是问题。
他直接领着人蹲在扬州西面的**县,堵住了这个扬州守军撤退的必经之路,然后放出话来。
“扬州守军有过**者,一律砍腿!”
韩令坤非常熟悉这个赵老弟的脾气,这个狠人一到军营里绝对是六亲不认的,就算是他这位老哥,到时候搞不好也得变成残障人士。
就是这样,在赵匡胤的“帮助”下,虽然南唐军队的反扑很猛,但韩令坤依然坚挺地抗住了,扬州城并没有得而复失。
而赵匡胤完成了督军的任务,正准备返回的时候,李景达来了。
两人很意外地就在**这个地方相遇了。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有本事打我啊!”,赵匡胤一反之前猛人的彪悍形象,蹲在**,绝不主动出击。
老李性子急,蹲不动,耗了几天终于忍不住主动出击,赵匡胤也毫不示弱地怼了回去。
第一天,双方平局,大家各回各家。
但当天,赵匡胤突然要求所有士兵都脱下头上的皮盔,接受检查,发现有剑砍痕迹的,一律拖出去斩首!
理由是他之前在挥动令剑指挥作战的时候,有意砍到了几名作战不力的士兵的头盔,留下剑痕,就是为了这时候严明赏罚,整肃军纪。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因为第二天赵匡胤的士兵就和磕了药一样,一路将南唐军队逆推过长江,死伤无数,李景达侥幸逃脱。
这一战,赵匡胤以两千人打趴两万南唐军队,江南军队几乎伤亡殆尽。
就在赵匡胤在淮南战场所向披靡的时候,寿州的局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刘仁赡不愧名将之称,在南唐各路军队纷纷溃败的时候,他所驻守的寿州城愣是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后周军队南下的前方。
周围的州县不断陷落,唯有这座孤城,柴荣使尽了无数手段,就是拿不下来。
寿州牵制了后周大量的军队,为了拿下这座城,柴荣集中了禁军主力,发动十万民夫,几路大军共同发扬持续作战精神,倾尽全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攻击。
可它还是在那里。
从出征到现在,已经足足围攻了有四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又给望城兴叹的柴荣带来了新的变数。
大雨使后周军营积水数尺深,许多攻城器械被雨水浸泡之后严重耗损,而且更严重的是,雨水也致使后周的粮食运输出现了问题。
就在后周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南唐也在重新募集兵力,再次准备反击。
南方军队比北方军队更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作战,趁着后周军队陷入苦境,南唐军队四处出战,连续收复了好几州的失地。
得,看来寿州城这次是拿不下了。
柴荣立即下令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城池,收缩战线,将主要兵力全部用于围困寿州,而自己则率军北上,回家看看。
就这样,后周和南唐双方以寿州为焦点,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对峙局面:后周打不进寿州城,南唐也撕不开包围圈。
也就在柴荣北归的同时,发生了一件对赵匡胤而言无比重大的事情。
赵弘殷在北归途中,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