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跟旭辉说得差不多,前段时间我想买辆自行车,但是没有自行车票,所以就请辅导员帮忙……”
孙少平伸手拿起桌上的自行车票,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行啊,少平,没想到你竟然是个土豪,亏我还以为你和我一样,也是贫下中农的阶级朋友,不行,自行车买来后,要给我骑一个月才行,要不然弥补不了我受伤的心灵。”
马建军大手拍在孙少平肩膀上愤愤不平地说道,他觉得自己被孙少平给欺骗了。
孙少平平时非常低调,他既不向吴志勇一样带着个手表来上学,也不向马建军一样,宿舍聚餐的时候抢着请客,平时吃穿用度也跟其他人差不多。
以至于马建军他们都认为孙少平的经济能力有限,没想到到今天孙少平竟然不声不吭的就放了一个大招,人家现在连自行车都买上了,这可不是贫农出身的家庭能做到的。
在这个人们出行可以选择的方式非常单一的时代,自行车的作用非常的大,可以说,如果没有自行车的话,出行基本就要靠两条腿了,如果谁能有一辆自行车的话,那真是太酷了。
这个时代结婚必备的“四大件”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以及收音机,自行车被放在第一位,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当然了,七十年代的“四大件”这种说法是针对城市家庭说的,农村家庭可没有这个条件。
这个时代的的农村,一个劳动力工作一天挣到的工分,换算成钱只有区区几毛,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一个月也就能赚到几块钱。
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最少一百二十块,“永久”、“凤凰”等品牌自行车价格就更贵了,它们的售价高达一百五十块钱。
现在孙少平默默地拿出一张永久牌自行车票来,这让一直想买辆自行车,却因为囊中羞涩而放弃的马建军瞬间变成柠檬精了。
“你们谁要用的时候,跟我说一声就行了,还有我也不是什么土豪,你们也不用羡慕我,一辆自行车算什么啊,我保证不出十五年,在座的各位天之骄子人人都有专车坐。”
看着他们看着自己羡慕嫉妒的眼神,孙少平笑着安慰道。
“真要有这么一天,我这辈子也算是满足了,我也不指望能有多好的专车了,像我们县的革委会主任一样有辆吉普车就行。”郑旭辉感慨道。
“你的梦想会实现的,不要说吉普车了,就算是宝马奥迪都没问题。”
现在的人永远想不到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有多迅猛,他们这一届水木大学毕业生,不出意外的话,毕业以后都会迅速成为社会各领域的精英,坐专车那简直是洒洒水的事。
不过,就算孙少平告诉他们这些,郑旭辉他们肯定不会相信的,反而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所以,孙少平淡淡地说了一句,就不再说话了。
……
就在孙少平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元旦晚会做准备的时候,在双水村他的哥哥孙少安也在召集他们一队的队员们准备干一件大事,这事还得从孙少安从一个铁匠嘴里听到一个消息说起。
前两天少安去石圪节赶集时,听到一个从八皖跑出来谋生的铁匠说,他们那边有的村子在搞承包制,具体做法就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大锅饭,多干多得。
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后,少安就开始琢磨起来了,他记得以前少平还没有去燕京读书的时候,也和他说起以后农村农民的发展方向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只不过当时自己觉得少平在说梦话,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
想到这里,少安又想起少平在去学校那天叮嘱自己平时要多看报纸,他说看报纸既可以让自己开阔眼界,又能了解这个国家发生的大事以及大政方针的转变方向,结合自己从铁匠那里听到的消息,少安才明白少平让自己看多看报纸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回到双水村后,少安苦思冥想了两天,和所有的这一代中国人一样,在不断的政治运动的惊涛骇浪中长大的少安,知道这事弄不好会给他和家庭招致无穷的灾难。
他想起前几年,他就因为给社员多划了点猪饲料地,被拉到公社批判了一通……
思前想后,少安最后还是决定要搞承包制,这几个月来,因为少平的突然崛起,他们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穷得叮当响,但是双水村还有很多人非常贫穷,除了勉强解决温饱问题,手上根本没有什么余钱。
而且少平的崛起也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少安本来就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这几个月看到自己的弟弟少平为这个家做了那么多事情,少安觉得自己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不比少平差才行。
促成少安决定冒险搞承包制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少安觉得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他以前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出事,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自从少平考上大学,写了本书赚钱之后,少平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少安觉得现在自己即使出了什么事,因为有少平在,这个家也不会垮掉的,所以,少安才决定豁出去干承包制。
下定决心后,少安行事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先找他们一队的副队长田福高通通气,打探田福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然后视情况而定。
接下来这件事顺利得出乎少安的意料之外,田福高听了他的想法,竟然高兴得手拍在大腿上说:“我看这事能做,咱们光脚不怕穿鞋的,怕他个球,干脆直接把社员召集起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大家同意,那可以就干!”
看到田福高这个副队长也支持自己,孙少安非常高兴,当天晚上他就和田福高把他们一队的社员召集到饲养员田万江的窑洞里开会——这是他们一队的“会议室”。
人到齐之后,少安就把今天和田福高商量好到已经,说给大家听,然后问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听到少安这个胆大包天的设想,社员们都震惊了,窑洞里先是陷入了一片寂静,但是,很快就沸腾起来了。
所有与会人员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孙少安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设想。
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也讲出大道理来,但是他们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有利,孙少安的包田到户的设想,恰好就是对他们所有人都有利的,因此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