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张馥郁从内心并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先言,她着太医院编撰医书,着后宫绣娘女官识字作画,修了一本民间可用的女红全集。作为女子,或许是没办法直接插手前朝的兵戈铁马,与大臣共商国是,可她依然有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她也从来没有吝啬过自己的能力。
而胡皇后在她的调教下,越发的懂事而且支持大局。皇上不喜她,她也自知,与其在后宫闲着无聊伤春悲秋,倒不如与太后在一起做一些实事。
张馥郁多次安慰,对胡皇后道:“皇上还是年轻,贪图年轻貌美,待再成长些时日就能明白你这种女人的好处了。”
胡皇后信以为真,便不去想那些事。但张馥郁心中愧疚。这后宫的女人只听说得宠之后失宠,却没听说过从未得过宠的女人突然得宠,许是她害了这胡氏。这话许是胡皇后自己也不信,不过是聊作安慰自己骗自己罢了。
日子这么安安稳稳的三年,汉王和赵王还都在招兵买马,皇帝也学聪明了,从不去真的讨伐,只是隔三差五的找个由头办了他们手下的一些兵马。比如去年,朱瞻基下旨给赵王,说其封地上某地土匪狂妄需要当地藩王出兵讨伐,土匪们还侮辱皇家威严,所以不讨伐难平心头之恨,若赵王不愿讨伐,那便是否认自己皇家子嗣的身份。
所以赵王不得不打了一帮土匪,不然他真的受不了自己这个侄子三天两头的各种下旨。每次皇上还都故意把圣旨写得异常详细和拖沓,接旨之时全家老老少少包括他那八十岁的外公都得跪成一排,实在是折磨人。去剿匪三个月,耗去这三年内囤积的兵马两成,此般的确不划算,但是朝廷有旨,他如果不想接旨跪残或者被言官骂死,只能从命不敢抗旨。
这朱瞻基一次成功后愈发的变本加厉,连汉王的兵马都被他派出去缴长江匪患和沿海倭寇去了。
“这朱家小儿欺我太甚!我汉王的兵,怎就成了他的爪牙?”朱高煦看着前来秘密拜访的弟弟赵王朱高燧,心中是在抑郁难平。
“哥哥,要不我们反了吧?再等下去,你我的兵马被我们那好侄子慢慢消磨,他现在招兵买马甚是热闹,此消彼长,迟早我们只能安稳的各自盘桓在封地。等他羽翼渐丰,真的成了这一国之君后,哪里还有我们夺天下的余地?”朱高燧斟了一杯酒递给汉王,面露担忧。
“这是他给我的信笺,你且看看,自认能信几分?”朱高煦想了想,从怀中摸出一物,递给三弟赵王。
朱高燧连忙打开,仔细读了一遍,道:“若换做是我,半分也不信。”
“为何?”
“他让你安分守己,便可晚年无虞,承诺不收你封地,不褫夺你爵位……这话若是我们死去的那说,我倒还信,有些仁慈还是真的。可这小子,当年在祭祖大礼上不顾你做叔叔的身份,那般取笑与你“更有后人知警”,近两年又三番五次的找我麻烦,每次不管大事小事全部传旨,我那一大家子人,哪回不是被折腾两三日才可?今日的皇上,虽不是个将相之才,也无冲锋打仗的狠劲,却透着一股让你无可奈何的精明。他给我提的那些要求,细细算来也无可厚非,却件件不是好事。你若信他,还不如信你家那位世子。”
“怎么说着说着又扯上圻儿了?”
“我曾听朝中多事之人曾提起过,这汉王世子是个狐狸一般的精明人物,这皇上呢,虽然没有那么的精明强干,但是也要比正常人长了三分心眼。而且他学得很快,甚至有些可怕。我不喜欢在他的身上用什么招数,因为我总有一种感觉,我用在他身上的,他迟早变着法的给我换回来,总是让人心生畏惧,不可不防。”
“你说,他父亲有那么大的仁名,他这个儿子恐怕也多少会传染一些罢。我倒是觉得你有些过分担心了,不过是个年轻皇帝,翻不出什么浪花的。”
“还是小心些好吧。他这些词真意切,与你套亲情的鬼话,你还是少相信一些吧。”朱高燧把信笺递给朱高煦,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
“那我还暂且保持现在的这种状态,我去找圻儿商量商量,看该如何办。你若无事,尽早回你的封地去。皇上在你我封地中都派了不少自己的人,杀完一波又来一波,他也不生气,也如他父亲一般能忍。”
“平常不生气的人生起气来要人性命,二哥你还是多加留意一些最好,莫中了皇上的圈套。”
赵王起身告辞,汉王看着这三弟的背影,神形间若有所思。
“参见父王,儿子给父亲请安。”是朱瞻圻。
汉王笑道:“这不是早晨,也不是晚上,此刻不过申时你来找我请安作甚?”
“儿子自然是来找父王说话的。”朱瞻圻依然一副恭敬的样子。
“如此甚好,我正要去你殿中找你,你倒先来了。”
“父王,刚刚三叔赵王是否在此?”
“他刚刚走,我也与他看了皇上的信笺,当然,那信笺是你让我伪造的。”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道:“他不是皇上的人,看了之后不疑有他。看起来他与皇帝之间也存着嫌隙,倒不是在我面前做戏。”
“父王,我这三叔也不是能够轻易相信的人,他多年来一直受你打压,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个怎样的想法,若是被他骗了,贸然与他联盟,到时候被他吃了,岂不是更不划算?”其实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这边大事将成,凭什么要与这三叔一同分这天下?
“你三叔……倒不是那样的人。”汉王看了一眼朱瞻圻,“我知你性格敏锐,且凡事要想个前因后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与你一般。所以也不必太担心了。还有,这张信笺我当着你的面烧掉罢了,以后不要贸然再试你三叔,你要听好。”
“那父王……”
“你放心,你说心下不稳,不愿与他扯上关系,我自然会听你。暂时不与他结盟。可是你我的兵力共有几何你也是知道的,若不与你三叔结盟,我们是赢不了在朝堂上的朱瞻基的。”
“此时儿子自然会代父亲考虑周祥,前提是父亲一定要按耐住自己的性子,且莫被皇上激怒。”朱瞻圻道。他心中觉得三叔赵王与自己的父亲一样,英勇有余,智慧不足,实在不可共谋大事。
“我如何不怒?他三番五次下令要我去帮他稳定海疆,帮他击杀倭寇,我如何愿意?可他偏偏还对我大加封赏,逼着我前去。如今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我怎能奈何?他这暗地里打压,明面上捧杀的做法,还真的是让我头疼呢。”朱高煦觉得自己都要被逼到造反了。
“儿子自有办法,父王无须忧虑,且相信儿子。”朱瞻圻看着越来越苍老的父亲,似乎不愿多说,留下这么一句话,便告安离开。
父亲是老了,比他大几岁的朱高炽不是已经死了吗?争权夺势耗费心机这种事情,别说是那些父辈了,即便是对朱瞻圻来说也是一种摧残,有时候他对镜端详,自觉脸上皱纹都比别人多了许多,刚三十岁的年纪,倒比大门口逢春日晒年过四十的侍卫看起来还要老成,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代价。
他决定秘密去南京一趟,自从这朱瞻基把大明京城又从燕京迁往了南京后,倒是省了许多路途。他要去见见守在南京的英国公张辅,十余年前他们定下的计划,到如今,也要排上用场了。
窗外凉风习习,秋月无边,为了不让朱瞻基的人发现,朱瞻圻只得乘月色前往南京。昼伏夜出,颇是有些为难人。但为了父亲大好的将来,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大好将来,曾经在京都忍受各种白眼慢慢经营的他,又怎会惧怕这样小的困难。不管如何,他都会为汉王这一脉生存而战。
此时,多么像父亲当年为爷爷朱棣夺取大明江山的时候!他朱瞻圻会成为太子,会成为那个朝堂上不用跪任何人的皇帝!这一切都是可能的,朱瞻基从来都不是他的对手!
心中有雄志,南京城中又有内应。他朱瞻圻便是当年的朱高煦,那英国公便是当年的李景隆!
历史从来没有如此相似过,既然什么事情都能对得上,那么结果一定也是一样的罢!
这看似不可能但又非常可能,又有成功先例的谋反,在朱瞻圻的眼中,这一切已经是定局。只要他有勇气,有能力去实施,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一定能把大明的江山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