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政策转向
作者:leidewen      更新:2019-11-26 14:20      字数:2117

第二更

“谁的功劳都有,包括荣安和西西。因为有了你们,你阿玛和额娘我才能放心大胆的努力做事,我们都想交一个相对安稳的国家给你们。让你们过得快乐、幸福。”青妤笑了,又亲了儿子一下,看他们吃得差不多了,让荣安带西西去午睡。

荣安也知道,母亲只是回不下去了,想支开他们罢了,对青妤做了个怪脸,但还是带着被青妤忽悠后有点喜滋滋的西西下去了。

“您真是千灵百巧!”奇瑞决定夸一下青妤好了,这位真是太强大了,连孩子都忽悠!

“我没说假话,若是没有荣安和西西,我早就被那些人赶出宫了。没有皇太子,我们做什么,朝臣们都不会相信,他们要寻找下一位主子,保证他们的子孙万代。”青妤给了奇瑞一个白眼。..

因为这样,他们近几年就是专注内政了,不然也不会说,百官励精图治也不算错,不过这些能励精图治的百官,也是亏了他们这些年一点点的不着痕迹的换出来的。那些尸位素餐的朝上还有,不过只能先留着,但是起不了大作用的。

“所以有今天,应该还是和平发展。不打仗,我们才能专注内政,让百姓得以休息。民富了,国也就强了。”咸丰轻轻的再解释了一句。

青妤一怔,这个在她上一世好像常听新闻联播里说,没想到,咸丰还正统了一把。但是再想想,又觉得他说得对。

至于说如何改变的,好像真的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和平与发展,就是最好的解释。他们在最快的速度下把太平军解决了;然后打开门,放各国进来,他们用沟通来代替军事。在不得不打时,也会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

这十年,他们一心一意的发展生产,发展军事;少收税,藏富于民;用办学来代代替税收,各地的各种新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百姓有了钱,也都识了字,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慢慢的,生产力就上来了。文盲和非文盲,在学习能力上,还是有区别的。

就像是英法几次的退让,与他们在日本土地上的试水很有关系。当他们发现,就算是二打一,就算是只是支持武器,但是,英法输得很难看。打完第一年,他们就乖乖的回来签字,之前各地的租界不再存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一国几治。

“对,原来和平发展就是这个意思,算是闷声发大财!等我们钱多到能买一个世界时,他们只能给我们让路了。”

青妤笑了,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她知道,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做生意。这些年,从用钱买和平,慢慢的,他们开始畏惧金钱的力量;到现在,金钱终于形成了国家之力,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跟理藩院说了,整理日本的资料,全部刊行,从日本的败亡,颇有教义。被炮击打掉了意志,然后各国挑着内部斗争,鸦片侵蚀他们百姓的身体,到现在,曾经经过了明治维新后,焕然一新的面貌可以说一夕之间轰然倒塌。可见,他们的前半部,正是我们《南京条约》前后的面貌。真的,若是皇上与娘娘励精图治,小的也不敢想,现在的大清会是什么样。”

奇瑞轻叹了一声,日本的每一步,他都亲眼所见,曾经,他也对日本的体制表示过兴趣,然后,就眼看着那个已经有了自己工业体系的小国家,就那么成了一片焦土。

他会想,若是太平军一直打下去,国家继续的四分五裂,只怕他们跟现在的日本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正是这话,这个之前娘娘就一直在跟朕说这个。每一步,跟我们的对比,有时,朕也会在午夜惊醒,真的那样,朕就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了。”咸丰笑了,青妤虽说没让人刊印,但是,却和他常聊。想到现在日本的样子,可不就是曾经大清的翻版,若是没那么快的剿灭了太平军,坚定的禁烟,发展生产。到现在,他相信,他们还想打日本,只怕日本就快打来了。

“所以,原本老祖宗的话没一句错的,弱肉强食。你弱,就只能被人当成肥肉来吃。而现在,就是弱国没外交。当年我什么都不说,就是跟这些夫人们套近乎,然后几倍的价格去买他们的军舰,火枪、火炮。你用五年时间带着走私的货品走遍欧洲。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弱了,我们只能暗中的积聚力量。就算现在,我还是觉得不敢,他们有科学的体系,他们几百年来就没停止过对科学技术的探索。而我们十年时间,只够跟在他们的身后山寨他们的技术,慢慢的消化吸收罢了。”

“所以现在你开始在国内花钱了,在国内设各种奖学金,然后不断的请更高级的人才来?”奇瑞点头,兵工厂已经告别了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现在都是一水的现代车间,流水线,他们的技术工人真的是最棒的,这个欧洲各国也开始学习他们的方式,专项的培养。但是这个不能代替他们的科学院,他们各科系是形成了体系的。这些,他们只能一点点的拷贝,只是这个是个漫长的过程。

“你挑一下,我准备送五十个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青妤对奇瑞笑了一下,轻轻的说道。

“之前您不是不许吗?”奇瑞怔了一下,没想到,青妤又改主意了,之前根本没想过公派学生出国学习。民间想出去,她也没抱支持的态度。而现在,竟然说派五十位已经学成的大学生们出去,这是啥意思?

“之前我们有什么基础,我要派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已经心智成熟,有自己喜欢的科系,现在,他们就是去学更高深的学业。以后,我们会每年送一些,当然,能去的,都是最优秀的。”

这个是青妤一直在想的,留学是必须的,因为除了书本,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需要的是那种科技社会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