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这是什么意思,让他一个当老师的去挽留一个学生,去求她不要走?这得多讽刺啊。
问题是他刚刚才让唐余给他解释道歉来着,现在形势就要反转过来他去挽留她,真这么凑上去不是给人家啪啪打脸吗?
“你自己看着办!”戴思朋扔下这句话转身就走了。
严成栋还留在原地一脸纠结。
一班的唐余要转班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在五中的初一年级可是件大新闻。
作为尖子班的一班二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好的教师资源,更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大的竞争力也更大的动力,就连朋友圈子也大大的不同。
从来只有挤破脑袋想进一二班的,哪有主动要求离开一二班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唐余真的离开一班了,二班她还是可以有的选择的。
不少之前因为一步之遥与尖子班错过的普班一哥一姐跃跃欲试,一班退出了一个人,名额就空出来了,说不定就从普班中选一个进去凑够数呢。虽然这种希望渺茫,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以前就有过一个在尖子班的学生成绩掉的太厉害,而被普班另一个成绩直追的学生替换掉了。
各种小道消息在五中的初一年级中流传。
有人说是因为唐余太顽劣令一班的班主任不堪忍受,两人矛盾升级所以她不得不提出离开。
有人说唐余是因为在一班受压力太大,想到普班**头而不是在一班做凤尾。
甚至还有人说唐余看上了某个普班的帅哥,想要与人家朝夕相对。
······
这些在传谣的人其实可能连唐余是谁都不知道,只是刚好唐余当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关于唐余流传的版本太多,后来还真有人去起唐余的底。
不起不知道,一起吓一跳,原来她就是那个三科满分全市第一的学生。
当时成绩出来之后黄阳镇还轰动了很久,一个县有那么多个镇,一个市有那么多个县级,偏偏这个全市第一就出在了这个黄阳镇。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身为黄阳镇人与有荣焉,他们脚下的这块地方人杰地灵啊。
同样作为考生的他们的确也很惊奇,只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这第一名的学生是谁,叫什么名字。
没想这么一个人物竟然跑到五中来了。
唐余不知道自己成了话题中心,她只知道最近学校的人都有点怪怪的。同学们看她的眼神怪怪的,有几个其他班老师好像也怪怪的。
不认识的老师居然会对她,呃,套近乎,很奇怪,就是给她套近乎的感觉。
就好比现在。
五班的班主任梁老师这已经是第三次在路上见到她主动打招呼并拖住她了。在此之前她甚至不知道五班的班主任是男是女。
梁老师笑容亲切,显得十分热情,“唐余,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前面除了几个教室就剩一个厕所了,她除了去上厕所还能去哪里?难道真要她直说去方便吗?
在唐余迟疑应该要怎么回答才妥当的片刻,梁老师也觉得这么问有点多余又尴尬,方便上厕所这类话在这里是不适合大喇喇谈论的。她只是随口这么一问,倒不是真的要知道唐余是要去哪儿,也没经大脑想过她是要上厕所。
她没等唐余回答兀自又说道,“快上课了,你要做什么赶紧着去吧,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我办公室找我!”
梁老师已近中年,教语文,唐余想这是要拆严老师台的意思吗?她要是有什么语文上的问题不去问严老师反而去问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五班班主任,会不会对严老师很打脸?不过他们两个唐余都不会去问,她自觉没什么好问的。
唐余对她无声地笑了,实在不知说什么。不管梁老师是好心还是有其他目的,终究对她是友好的,当场驳人面子这种事唐余做不来。她说有问题去问,没问题也就不用去问了不是,这也不算拒绝了。
唐余在洗手间的时候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不能过分热情的,不然就很容易尴尬了。她觉得她和梁老师每次一起就很尴尬,明明没有什么话要讲却要制造话题来讲。
奇怪的不止五班班主任,还有二班三班四班······只是梁老师更为突出而已。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是唐余不知道的,不过不会对她造成不好的影响她也就懒得去剖根问底了。
唐余没有要问个明白的意思,不代表没有人告诉她。
放学后唐余走出教室,英语老师叶老师突然问道,“你选好要转去哪个班了吗?”
“啊?”唐余一时没反应过来,这阵子严老师不找她麻烦,她也就把这事抛脑后了。
戴校长也和她说过了没有问题还是能不换就不换的好,她也觉得没有再让她反感的问题的话还是不转班的好。在学校还是要低调点,转来转去倒显得自己太挑刺了。
唐余还没理清这个问题,叶老师继续说道,“我建议你要转班的话还是选择二班比较好。二班和一班都是一年级的尖子班,很多科任老师和一班也是一样的,我也是教一班和二班。普班的学习进度比我们的要慢,以你的现状转去普班就有点浪费了,二班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唐余恍然大悟,原来是说转班的事,可是她不需要转班了呀。她又想到了最近发生的怪事,是不是也是因为他们都以为她是要转班了?这事什么时候闹这么大了?她也没跟什么人讲过啊。
叶老师的建议对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不错的,可唐余求的和普通学生不一样,她求的就是老师给她多些自由,其他倒不是很在乎。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叶老师的一番好意。
唐余诚恳地对叶老师实话实说,“谢谢老师的建议,不过我很可能是不需要转班了。问题解决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转来转去也麻烦,大家面子上也不好看,就不转了。”
一班二班都好,都还是她的学生。
叶老师赞同地点头,“你能这样想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