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祖大寿,还有吴老爷子他们有点摸不着头脑呢,当初提议放弃辽东的是你曹鼎蛟,建议我们让大顺军顶住北方的压力也是你。
你小子怎么现在又同意北上了呢?难道是收了那些文官的好处?
北方的官员欢呼雀跃,曹鼎蛟的话语权很重,不仅仅是皇帝看中的大臣,而且还是大明屡战屡胜的新战神,有他上场,胜算都多了两成。
崇祯皇帝故意挤眉弄眼的说道:
“曹爱卿,朕没想到你也赞成北伐,只不过如今朝中,实在是无兵可调,京营又是新编之军。
北方前线数省皆有强敌环视,朕也是呜呼奈何,祖爱卿,吴爱卿,如今京营如何可堪上阵???”
崇祯皇帝的疑问句字眼咬得很重,吴三桂他爹还有祖大寿都是人精般的人物,哪里会不懂得皇帝陛下的意思?
新军刚立,水土不服,战力孱弱,绝对出不了战,这是皇帝定下来基调,谁敢有异议?
祖大寿委屈的开口道:
“陛下,大军刚刚搬至南都,军中士兵都是水土不服还在调养之中,最新招收的士兵更是毫无半点战斗能力,实在是无法对付凶残的大顺军。”
吴老爷子也是一脸认真的说道:
“有心杀贼,可力不从心,大顺军马扩充至上百万,除去其中老弱妇残不能上阵者,依旧有近百万兵马可以调动,投鞭断流也不在话下,京营二十万新兵可不是他们的对手。
恐遇敌一触即溃,不可胜之。”
文官阵营沉默片刻……
他们很多人都是不通兵事,可他们也不是傻子啊,京营的老底子是哪支部队出身?
正儿八经的辽东十二万精锐,如今虽然部队扩充了一半战斗力下降了不少,可也不不至于沦落到你们嘴中的一碰就碎的那种地步吧?这到底是大军还是鸡蛋啊?
南边的官员都是捂嘴轻笑,北边的官员却是群情激奋,他们都用着希翼的目光看向了曹鼎蛟,曹鼎蛟果果然不负众望地站了出来,一脸认真的分析到:
“启奏陛下,咱们还有士兵可以调啊,大明至少还有着数百万军户,每户十人抽调五人,北上讨贼,则至少可以获得两百万精兵。
在此之前微臣简单的做了一个计算,大明除却各省必要的驻军之外,还有着大量的军户。
大明军户共四百多万户,若能抽掉其中一半兵力北上。
何愁大顺不灭,何愁后金不灭?”
“………”
“咳咳…咳咳…”辽东派系的那些正规军差点在朝堂上乐出了声。
祖大寿和吴老爷子也是忍得很辛苦,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侄女婿居然是这样一个奇葩,尼玛敢不敢正常一点?居然敢去招惹大明的卫所兵。
满朝文武愣住了许久,崇祯皇帝得意的看着底下的大臣,脸上露出了琢磨不透的笑容,当初他也是被曹鼎蛟丢出的这个大饼给吓到了。
老子什么时候有四百万马仔了?就算我真的有四百万马仔,拿什么养活这么多部队?
就算是按平常的标准十人养一兵,老子还搞个四五千万人养这么多士兵吗?朕的大明朝玩得起吗?
曹鼎蛟自然是知晓自己丢出来的大饼是一个伪命题,为何?
其实后世很多人都说,我大青靠着十二万兵马就打败了明朝四百万兵马,这就是个伪命题。
实际没这么多,万历末期兵部尚书上书,说全国兵马大约一百一十万,很多都是冗员,实际精兵不足二十万,结果又给后金消灭了八万。。。
着四百万兵马是把全国的卫所兵都算进去了,没错,就是那些连倭寇都打不过的卫所兵,三四千人被人家倭寇上百人追着砍也是正常的。
咱们换个概念,就相当于三四千农民被穷凶极恶的一百多名见过血的老兵追着砍,这样的感觉是不是舒服了一点?
曹鼎蛟一脸较真的说道:
“还请陛下封臣为大明卫所总指挥使,臣愿意执三尺青锋号召大明之雄兵两百万,于京城地区决战。
收复京师,克复中原,击溃辽东皇太极,重新夺回辽东。
在此之前,微臣还要去全国各个卫所召集人马,于明年初夏之际出征,还请陛下批准。”
北方的官员跟脖子被人踩住了一下难受,南方的官员们同样是难受,军中不少大将也是很难受。
军事对比不能光看兵力对比,历史上好多著名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
明朝后期出现了好多问题,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国内的天灾人祸,政治腐败政令不一。
朱由检兢兢业业却是风雨飘摇中,不看袁崇焕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谁的过错至今也是稀里糊涂。
即便是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出来,那样的状况下又怎么用力。
诸葛亮的北伐也得靠后主的背后支持。
奈何国内又有李闯王胡折腾,清兵当时是后金才有机可乘,其实努尔哈赤是个会钻空子的人,现在的皇太极也是一条泥鳅。
朝堂上的文官倒是没什么,只不过那些武将就有话说了,特别是南京这边那些卫所的长官,光留守南京的士兵不加孝陵卫就有三万多人马。
可是其中的实额最多才一半左右,曹鼎蛟一口气要抽掉全国所有卫所的一半兵马。
如果按照明面上的编制来,有的地方连一半人马都凑不出来,就看上面的长官黑不黑心了,有些家伙三四百人都敢报一千人的标配。
曹鼎蛟别说是凑齐两百万万大军,最多一百万出头,而且这已经是全国的卫所兵了。
本来这事不提就算了,大家跟着喝口汤吃口肉,曹鼎蛟这狗东西直接把锅都给端走了。
南京城的这些指挥使,卫所千户指不定要把某人给编排死那就算他们脾气好。
崇祯皇帝拍手叫好说道:
“曹鼎蛟曹爱卿果然是朕的忠臣啊,居然为朕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大明养士百二十年,正是需要这些忠贞义士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
朕窃以为,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曹爱卿愿意为国分忧,朕怎敢凉了忠正文臣之心,曹鼎蛟听旨,即日敕封曹鼎蛟为大明天下卫所兵马总督,天下军户皆听之调遣,三品之下享有先斩后奏之权。
事急从权,务必于明年春夏之际起兵北伐,收复大好河山,望卿莫负朕心,快快领旨。”
文武百官的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委屈,心酸,愤怒,不甘,不知道该如何阻止。
陛下自从手握二十多万兵马之后,好像对他们这些东林君子置之不理了呢?陛下以前那种亲近儒生的风采哪去了?
狗……
难道是被狗吃了吗?
狗……
文官们关门齐刷刷地看向了曹鼎蛟…
“下官领旨谢恩!!!”
曹鼎蛟激动万分,这下子回去可以好好的跟大同的弟兄们吹吹牛了,本官也曾经辉煌过,阔绰过。
当年,本官一下子成为了大明百万守备军的总指挥,级别大概相当于陆军总司令?手底下百万兵马那是闹着玩的?
曹鼎蛟知道:这些都是过往云烟,两百万大军北伐是假的。不管再怎么努力,这也只是个虚假的谎言,谎言就是谎言的,永远都成不了真。
就算是真正的要北伐,统帅也不可能是他曹鼎蛟,朝中比他资历高的,比比皆是,哪怕是他的几个叔父也比他更有资格挂帅。
卢象升,洪承畴,孙承畴,孙传庭这些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