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赏罚分明也是分人的
作者:王子凌风      更新:2019-12-17 01:23      字数:2463

在党仁弘的事情上套路了一把的皇帝,几天后就又跑去骊山逛了两天,跑了跑温泉,打了打猎才又回到宫里.

一回宫里,刑部就给皇帝找事了,刑部上折子说:“反叛等大罪依连坐法令,兄弟没官为奴处罚太轻,请求改为一并处死。”

皇帝一看这事情蛮大的,自己一言而决不太好,毕竟关系要不要株连的,弄不好会被人说残暴的,还是交给手下人议一议再做决定的好,这样的话哪怕被人诟病也能找到背锅的.

于是皇帝敕令尚书省仆射以及六部尚书共同议定,然后不管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还是魏征等人都认为:“秦、汉、魏、晋的法律,谋反罪都要夷灭三族,如今应当改用刑部的请求为是。”

皇帝一听觉得也对,既然手下大员们都这么说了,那咱就恢复原先的法律好了.

结果,皇帝诏令还没下呢,得到消息的给事中崔仁师就上折子反对了,他说:“古时候父子兄弟犯罪互不相关,为什么要用亡秦的严刑酷法来改变使周朝兴隆的中典呢?而且诛杀其父子,已经足以累及其心灵,这一点都不顾及,又如何谈到爱惜他们的兄弟呢?”

这折子一上,皇帝一听,哎,这特么也说的挺对的,我要是恢复了秦朝的严酷法律,不是我和始皇帝的残暴有一拼吗?不行,看来不能这么干.

当皇帝拿着崔仁师的折子让房玄龄他们看得时候,房玄龄沉默了一阵后,说道:“祖宗有荫庇子孙的义务,所以祖孙关系亲近重要,而兄弟关系疏远。如此说来就是亲近的流放而疏远的处死,不是用刑的本意。”

房玄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前的是只算父子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某个人犯了罪,遭受株连杀头的只到了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儿子这个辈分,要是在往上一点他的爷爷是不会杀头,而是会被判处流放的.

房玄龄的意思就是开始有点赞同崔仁师的话了,毕竟要论亲近的话肯定是爷爷和孙子亲,兄弟之间可就不见的了,不然也不会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么一说了.

兄弟在父母死后会分家,可没多少爷爷会和自己孙子分家的.

既然在孙子犯罪后,爷爷只是判处流放,那关系更加疏远的兄弟之间如何能遭受株连杀头呢,根据关系远近判刑的话这说不通啊.

作为百官之首的房玄龄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就没什么说的,反正大家意见是给出了,就看皇帝怎么决定了.

然后皇帝有些为难了,接受崔仁师的建议吧,可值钱他都认同了众位宰辅的意见准备下诏了,可不接受吧,那以后人家万一就此诟病起来,残暴的帽子可就扣到自己头上了.因为有臣子反对,房玄龄都变了主意了,那就是自己一意孤行的过错.

不行,发愁的李世民想来想去,觉得这可能出现的残暴的锅自己不能背,既然不能被那就认同崔仁师的意见,把刑部的意见打回不做更改好了.

完了后,李世民还把崔仁师好好夸了一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要是放在别的大臣,李世民少不得要提拔个一级半级的,毕竟是自己金口玉言夸过的,升官才能表示自己这皇帝赏罚分明的嘛.

可这个人是崔仁师,皇帝就不打算这么干了.

赏罚分明,也是看人的,别人可以,崔仁师不行,谁让他是出身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是东汉名士崔钧的十一世孙。

皇帝对门阀的打压那是众所周知的,不提拔崔仁师实属正常.

后世很多人说唐朝初年门阀势力强大,李世民都要投鼠忌器,打压都不敢太过,到了武则天时候门阀才受到了重创,然后直到大唐末年门阀渐渐衰落不复往日.,五代十国门阀更是算完了.

但这话其实是不对的.

门阀势力确实是在唐朝末年走向末日黄昏的,但那不代表那时候门阀势力不强,也不代表唐朝初年门阀势力更强.

准确说起来,门阀势力被压制最狠的时候正是贞观年间李世民在位时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以及之后高宗,武则天时期.

也就是大唐盛世之时,五姓七望门阀被压制最狠.

因为强盛,所以皇帝强势.皇帝强势,才能压下朝中的门阀.

就像现在,满朝中顶级大臣中找不出一个五姓七望的族人来,而在之前也就是太原王家的王珪级别最高,是朝中巨头之一.

这是因为唐朝初年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二是皇帝有意压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就如同现在的朝中格局一样.

而原时空后来五姓七望的世家门阀却崛起了,从皇帝的打压中抬头了,这个时间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

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

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原时空的唐朝,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

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终蔑视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贵族观念的,比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进士制度。

当然,这些世家门阀崛起真正的主要原因是皇权不盛,皇帝威势不够,没有足够的威望,势力压着门阀低头.

要是放在现在,就算有再多的五姓七望族人待在朝中,皇帝都有的是办法将他们压服,起码保持和寒门,很新兴勋贵保持平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当然,皇帝现在是根本不给五姓七望世家门阀抬头的机会,凡是门阀族人基本全被压制在底层.像崔仁师已经算是数得上的五姓七望家族里高级别的官员了,但也仅仅只是给事中而已.职权虽然挺重的,但也不过是正五品上的官职罢了.

家里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老人情况稳定一点了,更新开始恢复.